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1-06-14 09:47吴志彪
山东医药 2011年52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造影剂

王 珠,王 武,吴志彪

(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南儋州571700)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灌注损伤和无复流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本研究将分析PCI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心内科确诊并进行PCI治疗的1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6例、女34例,年龄47~74(56.8±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PCI指征且同意进行PCI。排除有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及血小板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入选前半年有消化道出血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42、18 例,年龄(55.7±8.1)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4、16例,年龄(57.2±9.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PCI,术前均给予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口服,PCI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C型臂心血管造影机,以右桡动脉或右股动脉为穿刺路径,穿刺成功后经鞘管内注入3 000 IU肝素,PCI术前加注7 500 IU肝素,手术时间每延长1 h加注1 000 IU肝素。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图像使用25帧/s记录,常规多体位投照,明确掌握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冠状动脉解剖确定导引导管、导丝、球囊,根据病变血管长度选择支架。观察组在进行PCI前,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 μg/kg于5 min内注射完毕,随后以0.15 μg/(kg·min)的速度维持滴注36 h。替罗非班为武汉远大制药集团生产,商品名为欣维宁。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TIMI血流分级 参照经典标准[1]:0 级,无造影剂通过;1级,造影剂穿过伴微量灌注;2级,部分灌注,造影剂能使远端血管显影,流经狭窄段的速度较近端缓慢,狭窄远端造影剂排空缓慢;3级,完全灌注,造影剂迅速充盈远端血管床,血流到达近端血管床与远端血管床的血流速度相同,造影剂排空正常。

1.3.2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术后1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情况。

1.3.3 安全性指标 ①出血程度分级:严重出血指与术前相比术后血红蛋白下降50 g/L以上,或颅内出血;轻度出血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30~50 g/L,或肉眼血尿、消化道出血、咯血或便血。②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新出现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脑卒中、靶血管重建、胸痛、心功能不全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和SAS9.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IMI血流分级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比较[例(%)]

2.2 LVEF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35.4±5.5)%、(36.1±4.7)%,P >0.05;治疗后分别为(57.7±7.8)%和(50.9±8.7)%,P <0.05。

2.3 安全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轻度出血、严重出血分别为 4 例(6.67%)、2 例(3.33%),出血率为10.00%;对 照 组 分 别 为 5 例 (8.33%)、2 例(3.33%)、11.67%。两组出血率比较 P <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有1例(1.67%)出现心绞痛,1例(1.67%)新发心肌梗死,对照组有6例(10.00%)出现心绞痛,2 例(3.33%)新发心肌梗死,1 例(1.67%)死亡,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P <0.05。

3 讨论

急诊PCI作为AMI的首先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治疗中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研究显示,近30%的AMI患者存在心肌微循环灌注缺损,出现无复流现象[2]。导致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小板激活并聚集,失去变形能力的红细胞或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在毛细血管管内嵌顿,冠状动脉壁内血肿,或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炎症反应及血管紧张素受体密度增加等[3]。虽然解决无复流现象的方法很多,但不同方法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不同。

多数研究显示,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抑制受损内皮细胞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激活,减轻血栓负荷,显著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提高 PCI的成功率[4,5]。本研究发现,PCI手术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AMI患者后TIMI血流分级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单纯进行PCI者,与周浩等[6]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联合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替罗非班还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脏射血能力,这与陈文等[7]研究结果相符。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手术后出血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单纯PCI者,进一步说明联合治疗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能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治疗的远期效果,这与孔庆瑞等[8]的研究一致。

总之,本研究和其他多数研究均已证实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PCI,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25-29.

[2]Greaves K,Dixon SR,Fejka M,et al.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is superior to other known modalities for assessing myocardial reperfus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Heart,2003 89(2):139-144.

[3]Movahed MR,Butman SM.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no QreQ flow occurring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ardio Q vasc Revase Med,2008,9(1):56-61.

[4]杨新春,张大鹏,王乐丰,等.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6):517-522.

[5]De Luca G,Smit JJ,Ernst N,et al.Impact of adjunctive tirofiban administration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Thromb Haemost,2005,93(5):820-823.

[6]周浩,黄伟剑,吴高俊,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ST段回落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6.

[7]陈文,张鸿举,王相智,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预后评价[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2):861-863.

[8]孔庆瑞,何兴娜.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山东医药,2010,50(33):57-58.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造影剂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