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虚气滞型胃痞214例疗效观察

2011-07-30 02:14李春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38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9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排空胶囊

李春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38)

胃痞是以胃脘部自觉痞满、外无胀急之形为其主症的病证,临床多见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伤寒论》描述为“但满不痛,此为痞”,《内经》称之为“痞、满、痞满、痞塞”等,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胃痞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这是治疗中的一个难点,而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常常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观察了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虚气滞型胃痞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4例胃痞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或住院患者,本研究方案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入组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96例,均经胃镜和钡餐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组男性67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36.4±4.2)岁,平均病程(15.7±6.4)个月。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34.9±7.5)岁,平均病程(16.1±5.9)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1],即必须包括:(1)以下1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灼热感;(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脾虚气滞型胃痞的诊断标准。主症:胃脘痞闷,胸胁胀满疼痛;次症:嗳气、食欲不振,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伴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排除标准:(1)辨证不明确者;(2)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3)具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4)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精神疾病患者;(5)有腹部手术史者;(6)对本药品过敏者;(7)未按规定服用药物者;(8)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1204163),每次10 mg,每日3次,同时加服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47号),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多潘立酮片。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期间未服用与治疗本病有关的其他中西医药物,嘱患者忌食生冷、辛辣、酒及刺激性食物。

1.4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1)临床症状评分:参照文献[3]对本病治疗前后的6个主要症状: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早饱、上腹胀、嗳气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需注意才能感觉到;2分为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生活;3分为自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80%,有效>50%且≤80%;无效≤50%。(2)胃排空试验: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需进行胃排空检查,对存在胃排空<50% 的胃痞患者治疗后复查。患者试验前保持空腹,服用标准餐[4]后马上吞服钡条20根,4 h后经X线观察并记录钡条在胃内的数量。胃排空率=(20-胃内残留钡条数)/20×100% 。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试验数据结果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6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37%;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4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8.1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餐后饱胀、上腹胀、嗳气等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痛、上腹灼热感、早饱等症状治疗后积分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上腹胀和早饱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当,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状况比较

经检查214例入选患者中有137例胃排空率<50%,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65例。2组治疗前胃排空状况分别为(40.12±8.31)%、(39.56±7.24)%,治疗后胃排空状况分别为(66.74±12.01)%、(59.33±14.72)%,治疗前2组的胃排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胃排空状况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胃排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中西医学对胃痞的认识

祖国医学古籍中论述胃痞的病机很多,主要认为与气滞血瘀及脾胃虚弱相关,气血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综合表现,中焦脾胃之气对于血气的化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气血功能失调也会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而导致本病。正如《伤寒论》所说:“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脉浮而紧……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指出:“气不舒展,阻痹脱中”或“气闭久则气结”。脾胃为仓察之官,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均可引起脾阳不足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胃痞。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总之,历代医家对胃痞的病因病机各持所见。现代医学中认为胃痞是一组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研究报道,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于门诊的患者约占门诊总数的30%,占消化专科门诊中的70%[5]。胃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考虑可能与胃动力障碍、胃电节律紊乱、胃肠激素及社会精神心理因素等关系密切[6-8]。

3.2 六味安消胶囊的作用机制

上消化道低动力是胃痞的常见发病因素,促胃肠动力药可改善上消化道的动力障碍,增强胃的推进性运动,并降低胃的出口阻力;使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有利于胃内容物顺利进入十二指肠。促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动力障碍型胃痞,可改善腹胀、胀气、早饱等症状,对其他类型效果有限[9]。多潘立酮片是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可直接阻断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以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胃痞临床症状,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六味安消胶囊是根据蒙、藏民族验方生产的纯中药制剂,主要由大黄、土木香、山奈、寒水石、诃子、碱花6味药组成。中医认为腑气以通为顺,饮食积滞停滞肠胃影响到胃纳肠降,通腑行气、健脾和胃能有效调理脾胃气机,疏通肠道,恢复胃肠运动功能,正所谓“不补之中有其补存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0],土木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蒽苷,大部分结合状态的蒽苷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大黄中的鞣质,特别是儿茶素还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亦导致便秘,所以说大黄具有有双相作用,并且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最为敏感。山柰对许兰毛藓菌等10种常见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诃子对痢疾杆菌各型都有效,寒水石为天然的硫酸钙矿石,碱花为咸水湖边一种主含碳酸钠的分枝状结晶矿物药。中医学分析认为方中土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为君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君臣药相伍,行气通肠,促进胃肠蠕动,导胃肠积滞;大黄与诃子配伍一泻一收,既能通便又能防止肠管蠕动过快而引起腹泻;佐药山奈辛苦温,温中健胃,理气止痛,其“温”制大黄之寒,寒水石辛咸而寒,清热泻火,胃肠属阳明,实热内积,阳明易热,寒水石清泻阳明郁热,碱花解痉止痛为使药。

3.3 六味安消胶囊的临床应用

六味安消胶囊被称为“全天然胃肠动力药”。李忍萍等[11]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痞64例,对照组应用西沙必利片,结果显示,治疗组 64例中25例(54.35%)显效,3例(6.52%)无效,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30例中9例(30.00%)显效,2例(6.67%)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2组疗效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陈清平[12]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痞总有效率为96.88%,与对照组多潘立酮片总有效率82.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晓燕等[13]用六味安消胶囊和西沙必利片治疗胃痞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痞总有效率和西沙必利片相当。李云桥等[14]通过对30例胃痞患者的观察,评价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痞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19.7±5.1)分,治疗后为(3.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腹胀、早饱、腹痛、食欲减退及嗳气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 61.27%、67.24%、56.84%、65.0%、58.26%,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痞安全、有效。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13%(P<0.05);胃排空试验则采用钡条观察胃肠动力,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胃内食物的排空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胃排空状况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胃排空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均证实,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能够明显缓解胃痞的多种临床症状,改善胃排空功能,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1]Halder SL,Talley NJ.Functional Dyspepsia:A New Rome III Paradigm[J].Curr Treat Options Gastroenterol,2007,10(4):259.

[2]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09.

[3]六味安消临床研究协作组.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42.

[4]李淑德.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20.

[5]Hiyama T,Yoshihara M,Matsuo K,et al.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erotonin agonist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10):1566.

[6]ShaW,Pasricha PJ,Chen JD.Correlations among electrogastrogram, gastric dysmotility, and duodenal dysmotil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J Clin Gastroenterol,2009,43(8):716.

[7]Loeke GR 3rd,Weaver AL,Melton LJ 3rd,et al.Psychosocialfactors are linked to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apopulation 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2004,99(2):350.

[8]Pilichiewicz AN,Feltrin KL,Horowitz M,et al.Functional dyspepsia i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symptomatic response to fat but not carbohydrate,increased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CCK,and diminished PYY[J].Am J Gastroenterol,2008,103(10):2613.

[9]梁列新,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的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3(3):138.

[10]王 莉,蒙继清.六味安消胶囊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6):417.

[11]李忍萍,马志强,梁庚银.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0):49.

[12]陈清平.六味安消胶囊与吗叮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3,5(5):47.

[13]王晓燕,王允野,王宏光,等.六味安消胶囊和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3):177.

[14]李云桥,熊汉华,侯晓华.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3(3):169.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排空胶囊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时光胶囊
时光胶囊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