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治安管理点线面“三元”结构探究

2011-08-15 00:55江白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铁路线治安管理治安

江白涛

(合肥铁路公安处黄梅站派出所,湖北黄梅435500)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全路第六次大提速以来,铁路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确保运输生产安全成为铁路公安保卫任务的重中之重,线路治安管理压力与日俱增。笔者从事线路工作多年,其间经历了“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慢慢地开始观察思考,积累总结了一些经验做法,对线路治安管理点、线、面的“三元”结构有些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点、线、面的学理探究

点、线、面在几何学教科书上的定义为:点是指物体在特定空间所处的位置,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几何图形。线是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几何图形,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厚度。面是线的转变,线的转变所形成的图形是面,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厚度。

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点、线、面是从实体中分离出来的本原,“不可分但是有位置,称为点,在一个方向上可分,称为线,在两个方向上可分,称为面”[1]。

17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和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一书中提出:“几何学是包含大量原则的。”“能够理解大量原则而从不混淆,这就是几何学的精神。”由此,还需进一步思考点、线、面的原则和精神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定义点、线、面的方法是分离,受此启发,笔者试将点、线、面还原和拓展,将其还原于事物本体并拓展它的内涵,并作归纳和推理如下:点的原则是位置性,精神是移动性,点的移动就是线。线的原则是长度性,精神是转变性,线的转变就是面。面的原则是既有长度性又有宽度性,精神是转变性,面的转变成为体。

点既是线构成的元素,又是面构成的元素,线是面构成的元素。因此,几何学中有“过直线外的一点和这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点、线、面既是分别独立的存在,是三个元素,又是一种从属和包容的存在,线上有点,面上有线也有点。

二、线路治安管理点、线、面“三元”结构论的提出

笔者在研究点、线、面的概念、原则、精神、原理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几何学和哲学上的点、线、面理论还原于事物(铁路)并拓展于事情(线路治安管理工作)之中,用以研究铁路线路治安的特征和规律,经不断研究探索,最终形成了铁路线路治安管理之点、线、面“三元”结构论。2007年5月,笔者写了《谈线路治安管理工作中的点、线、面》(见原合九公安处工作参考网页)一文,总结和归纳了平时线路工作中获得的一些感性认识,初次提出了铁路线路治安管理的本质规律就是点、线、面的关系。2008年3月,笔者又在《路地联防之我见》(见《上海铁警论坛》2008年第4期)一文中,将路地联防工作内容充实到点、线、面观点中。2009年3月,笔者撰写了《铁路线路治安管理概述》(见合肥铁路公安处政工网),文中提出了点、线、面“三元”结构论,试用理性的思辨来解读铁路线路治安,并由此来阐述铁路线路治安管理。

三、铁路线路治安点、线、面“三元”结构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2]。笔者认为,铁路线路治安点、线、面“三元”结构内部也存在以下几个矛盾。

(一)空间位置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铁路线路治安的“点”由危害和影响列车安全畅通的空间位置构成。“点”的空间位置的确定性可以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对线路的破坏位置可以确定,如洪水(水库)、泥石流(山坡)等的爆发突破点。二是治安事故对线路的破坏位置可以确定,如加油站点、易燃易爆仓库点等。三是线路案(事)件的发案地点可以确定,如车辆肇事事故只可能发生在道口。四是线路治安隐患的空间位置可以确定,尤其是一些屡整屡冒的治安问题和隐患,如防护栅栏被破坏、摆放道砟地点等。另一方面,由于“点”的精神是其具有移动性(或变动性),在移动过程中其空间位置是不能确定的。如损毁、破坏铁路设施设备案件和耕牛挡道、路外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发生了其空间位置才被确定。线路治安“点”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导致了任何一个点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线路的中断,任何一起治安案(事)件都可能给高速运行的列车造成灾难性后果,任何一个治安隐患都可能对行车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但是,这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凡已发生的案件或事故都有其必然性。因此,我们的工作是在事发之前研究其规律,从中发现必然性进而进行有效防范。

(二)线路开放性与脆弱性的矛盾

线的原则是长度性,具体到铁路线上,也就是线路的开放性,它决定了线路穿行于村庄、城镇、城市等人口密度大、治安情况复杂的地区,决定了线路基础设施设备大量暴露在外的特点,决定了人员大量穿越铁路情况的存在。同时,由于线的精神是其具有转变性,能根据社会的、人文地理环境的需要而转变,这就导致了线路的脆弱性:一是极易受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二是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目标和破坏对象;三是极易成为极端暴力分子和一些利益诉求群体破坏、要挟的目标和对象;四是极易成为盗窃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如拆盗铁路器材和货盗案件;五是可能成为一些无意识破坏事件的对象,如在钢轨上摆石子取乐、生产建设活动中毁坏铁路设施设备情况等。线路人防措施和物防、技防设施设备不完善使线路治安更加脆弱。近年来,巡防保安员连年递减、线路民警创新能力不足、站区封闭不严、防护网生锈破损和间隙过大、涵洞积水等治安隐患大量存在,对线路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

(三)治安面防控排他性与兼容性的矛盾

面的原则是有长度和宽度,铁路线路治安管理的“面”的长度是指随着铁路的延伸所构成的长度;宽度是指铁路线两侧向外无限延伸的宽度,取决于社会面上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华里以内的宽度是一个狭义的宽度。民警、保安人员日常防范工作局限于以铁路为中间线的一定的宽度以内,工作重心主要在巡查线路、检查内部单位和行车要害部位、发现和整改线路治安隐患、调查排摸沿线敌社情况、开展“三保”宣传、开展“户籍式”管理等,这种警务工作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几经充实和完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但还是不能适应线路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面”的精神是其具有转变性。就铁路线路治安而言,线路两侧的“面”的转变构成了线路治安的空间即治安体,它是社会化治安管理大局的一部分,社会治安面的变化对线路治安面的影响很大。近几年来的“平安小区”、“平安铁道线”、“铁路警务室和地方公安社区警务协作机制”等铁路治安社会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就是线路治安与社会治安兼容性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但就目前来说,由于铁路的特殊性,线路治安工作还有社会治安管理所不具有的一些特点,其排他性还将长期存在。铁路线路基础工作薄弱,群众工作不扎实,防控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线长点多和警力紧张的矛盾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解决,确保线路安全畅通和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任重道远。

四、铁路线路治安点、线、面“三元”之间的关系

笔者又对线路治安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三者具有从属关系、对应关系和因果关系。

一是从属关系。它是指点从属于线和面,线从属于面。在线路治安中,“点”是发生在铁路线上的各种案(事)件和危及列车安全运行的隐患所在,又是线路两侧社会面上的特定人群、机动车、大牲畜、易燃易爆品仓库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病险水库等。铁路线是社会面上的线,线从属于面又为面提供必要条件,铁路线是为社会面服务的,因而促进了面经转变。面包含了线,更包含了不同质的点。面的转变所形成的体是点和线的存在的空间。社会面的好坏决定着铁路线的安全状况,铁路线的完好无损保证着列车的安全畅通(铁路内部技术因素另当别论)。

二是对应关系。它是指铁路线上不同质的点与地理(地质)和社会面上不同质的点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如水库(地理)破坝冲毁铁路线就是面上的点与铁路线被冲毁处的点的对应,铁路线上某一被破坏的点与社会面上的嫌疑人和作案工具的点形成对应关系,机动车辆肇事、耕牛挡道、路外伤亡等事故也存在点与点的对应关系。

三是因果关系。它是指铁路线上不同质的点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点互为因果的关系,阻碍或影响列车安全畅通的“果”必然可以在面上找到这样或那样起决定作用的“因”。如铁路线上发案地点与社会面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现场的证据与社会面上的人和物、案件的性质与作案动机均为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

以上是笔者基于多年工作实践,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线路治安所作的一些思考,笔者今后还要立足线路工作岗位,继续探索和实践确保线路安全稳定的途径和方法,即线路治安管理的方法论。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44.

[2]毛泽东.矛盾论[A].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1.

猜你喜欢
铁路线治安管理治安
Me & Miss Bee
不容忽视的治安管理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邻近既有铁路线深基坑支护止水施工探讨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接引与疏漏
欧洲海拔最高的铁路线,美如仙境!
新形势下推行治安管理社会化的问题研究
无证驾驶车辆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