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以文山学院为例

2011-08-15 00:53杨汝华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新建教师队伍

杨汝华

(文山学院人事处,云南文山663000)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以文山学院为例

杨汝华

(文山学院人事处,云南文山663000)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等问题。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规划,合理引进,加强培养,健全机制,优化结构,提升素质。

新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办学应以教师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各省、市、自治区的地辖市都陆续新建了一批本科高校,2000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高校219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9.1%[1]。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大多远离省会中心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欠发达,交通也不够便利,与老牌本科高校相比,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和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为艰巨。文山学院是2009年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之一,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所在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属“老、少、边、穷”地区,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远离云南省会昆明市。在之前20余年的专科层次办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组建本科高校奠定了基础,但在今后的合格本科院校建设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加上本科专业学制延长,在校生人数也将随之膨胀,原有教师在数量上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新建专业,教师人数的增长远远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虽然全校生师比整体上能维持18∶1的标准,但一些新专业的生师比却远高于18∶1。为满足基本的教学工作需要,必须不断补充新教师。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引进和稳定的难度大

专科学校往往重教学、轻科研,学科意识淡薄,而新建的本科高校将强化学科建设。可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普遍缺乏高学历(博士)、高职称 (教授)、业务拔尖、科研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来引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较长,引进难度也较大,因为与老牌高校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地域、名气、学术环境、待遇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不仅难以从外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一些具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获得博士学位或评上教授后,容易外流到传统的老牌高校去。

(三)师资结构欠合理

1.年龄结构失调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缺乏,年龄结构明显失调。近几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适应学生规模的扩大和组建本科高校的需要,均集中力量大力引进师资,而引进的师资多为应届毕业生,造成青年教师居多,教师年龄结构失调的现象。文山学院2004~2008年,共引进教师150人,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现有教师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60%,青年教师比例偏高。一方面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却又因人手不够不得不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仅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不利于自身成长。另一方面,同年龄段教师过于集中,不利于形成学术梯队,也造成同龄段教师在进修、晋升、晋级方面的激烈竞争态势,女青年教师过度集中休产假,造成一些部门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职称结构不合理

正常晋升高级职称需要一定的履职年限。本科毕业的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晋升副高级职称至少需要10年时间,晋升正高级职称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因为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使高级职称教师特别是正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偏低。文山学院现有教授和副教授总数只占专任教师的30.52%,刚刚达到办学“合格”的指标,离云南省人事厅下达的指标 (39%)还有很大差距。由于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组建本科高校后,上级主管部门还将进一步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已到履职年限的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正常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

3.学科专业结构过于集中

现有专任教师主要集中于教育学、文学、理学三个学科 (占82.10%),且多分布于师范类专业。文山学院将从师范性为主的专科学校发展成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使师资队伍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传统学科传统专业和新学科新专业、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与基础学科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本科教学需要

一是多数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意识不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过渡的过程,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步提高,在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思维方式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专科教学的痕迹,不能很快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二是长期以来专科层次教育重教学、轻科研的要求,使多数教师擅长教学,忽视科研,学术水平不能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强化本科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增强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任务。

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2]。具体而言,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中心”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努力维护、实现好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优惠政策,为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 (结构)、引进与培养、稳定与流动、激励与约束等关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为合格本科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二)精心规划,科学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以下分别简称《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强调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应深刻理解两个《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并以两个《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以规划来统一思想认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深入。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要坚持并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根据《国家人才规划纲要》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校党委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统揽全局,确定学校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确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二,根据学生规模,适度增加教师规模,使生师比居于16∶1~18∶1之间,以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外出进修的基本需要。

第三,优化结构。一是教职工总体结构优化。根据《云南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试行)》 (云人 [2008]34号)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所占结构比例: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总数的70%(其中专任教师不低于总数的55%),管理人员不超过总数的20%,工勤人员按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逐步减少。二是专任教师结构的优化。1.职称结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分别按12%、33%、40%、15%设置,确定并逐步调整到位,特别是高级职务结构比例; 2.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不低于60%,同时逐步提高博士研究生比例;3.学缘结构:引进的应届毕业新教师侧重省外重点高校,甚至海外归国人员,在职培养提高学历的教师,鼓励面向教师非第一学历毕业学校;4.学科专业结构:稳定传统长线专业和老学科专业教师规模,加强面向应用领域的新型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避免结构性短缺。

第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在坚持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围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形成一支学科、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学术梯队。通过重点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合理引进,优化结构

合理引进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解决师资数量短缺最快捷有效的举措。学校属专科学校时,难以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组建为本科院校后,比其他专科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在满足数量需求,兼顾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需要,有重点、分层级地引进人才[3]:第一层级:博士、教授 (作为学科带头人或专业带头人引进,加强学科学术梯队建设);第二层级:具有硕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 (作为教学骨干教师引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第三层级:应届硕士研究生 (加强基础学科、薄弱学科和新专业建设)。不同层级的教师,引进时可给予不同的待遇。

(四)加强培养,提高质量

加强培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果说教师队伍的“数量”问题主要靠“引进”解决,那么, “质量”问题则主要靠“培养”解决。学历层次的提高、学缘结构的改善、从熟悉专科教育向适应本科教育的转变、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等关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问题,都主要靠“培养”。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地域、待遇、学术环境等方面的劣势,更是难以引进。因此,学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培养当作一种投资行为进行安排布署,并根据《国家人才规划纲要》 “实行人才投资优先”的要求,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健全多元人才投入机制。

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学校培养机制和政策可以而且应作相应调整。

第一,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历补偿教育,组建本科高校后可实行责任共担,效益共享原则,培养成本由学校承担的部分可逐步减少,教师个人承担的部分应逐步加大直至全部承担。教师本人也要转变思想观念,要由学校行为变为个人行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必须学”,否则,按《教师法》规定,就是学历不合格,无法再继续从事高教工作。

第二,学校应将教师学历提升的工作重点转向鼓励攻读博士学位,这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适应本科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三,重视非学历培训工作,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是培养和强化教师本科意识,促进教师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二是岗位能力素质的培训,包括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课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等。三是通过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素养。

第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骨干,具有学术上和教学上的权威性,他们一个人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凝聚一支队伍,推进一个专业和一门课程建设。因此,要将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培养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是专科学校明显缺乏学科建设意识,升本后强调和重视学科建设,但又缺乏有经验、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二是专科学校虽然重视“教学”工作,但由于缺乏团队意识,在课程建设方面没有形成积极创新的教学团队,也鲜有较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重视学术梯队、教学创新团队的打造和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培养。

(五)健全机制,激发活力

教师的活力取决于机制体制。邓小平曾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P333)。教师能不能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充满活力与激情,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展现,取决于学校的有关机制和体制。因此,抓好升本后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要有一套好的制度,其次要让这些制度有效地运行。

1.健全引进与培养机制

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健全引进机制,就是要从源头上把好教师队伍质量关。但凡学校补充新教师,都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职后培养培训,也要有计划、有措施、按程序操作。协调处理好二者关系,要统筹兼顾,不能偏顾引进,招来“女婿”,气走“儿子”,也不能忽视培养,结果困死“儿子”,吓跑“女婿”。

2.完善聘任与考核机制

完善现有的聘任制,在条件具备时,按科学设岗、择优聘任的原则,逐步推行并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教师聘任制度,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符合教师工作性质和体现教师工作特点、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3.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分配机制,在体现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强化收入分配的政策导向,体现优劳优酬。在注重业绩、实绩贡献的前提下,向关键岗位、高层次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倾斜。对在教学各个环节及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也要有奖有罚,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和教学科研业绩方面表现不好,学生评价消极,生活中有违纪违法行为,工作中有失德失范言行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惩诫和处罚。

4.改进稳定与流动机制

继续完善人事与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教师物质待遇,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全力稳定骨干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同时健全教师校内流动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专任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流动渠道,增进互信、交流与沟通,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同时,坚持依法治校,合同管理,善待流向校外的教师。对去意彷徨的教师,要做好思想转化和安抚工作。对去意已决的教师,根据合同,明确责任,承担义务后,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好心欢送。允许相对流动,更有利于促进稳定,流动还可增加教师活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1]朱振国.“新建院校”要走“新路”[N].光明日报,2009-07-01.

[2]逖涛,张兴.建构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56.

[3]邓楠.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构想和探索[J].评价与管理,2007,(3):18-1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Abstract:Newly-promoted universities generally ha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such as shortage of teachers,unbalanced structures,and teachers’overall qualities which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university's teaching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 newly-promoted university'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it's necessary to well plan,introduce teachers rationally,enhance cultivation,build up system,optimize structure and promote teacher's qualities guided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Key words:newly-promoted regional university;teachers’team construction;counterstrategies

(责任编辑 娄自昌)

New ly-promoted Regional Universities’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strategies: Taking W enshan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

YANG Ru-hua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Wenshan 663000,China)

G645.12

A

1674-9200(2011)01-0088-04

2010-12-09

杨汝华(1971-),男,云南宾川人,文山学院人事处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新建教师队伍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