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师生角色的转变

2011-08-15 00:53邓家荣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师生交流

邓家荣

(文山学院计科系,云南文山663000)

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师生角色的转变

邓家荣

(文山学院计科系,云南文山663000)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教师的力量和学生的努力。师生以何种角色来面对这一形势,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阐述了信息时代下高校师生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师生传统角色对高校发展的制约和在信息时代师生应该具有的角色特征,提出了信息时代高校师生角色转换的策略。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师生;角色;转变

一、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变革

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教育发展史中,从来没有一种科技发明能够像通讯技术这样对教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尽管收音机和电视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对高等教育却未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英特网将会对大学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大学未来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其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大的对知识市场的需求。”[1]从发展的视野看待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是由于新的教学形式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挑战,形成新的教育特点,从而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时代,教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参与式、启发式教学逐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网络教学信息从重点提示、难点解析到课程的一般性讲解应有尽有,并且学生可以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2]。信息时代使学生毫无障碍地进行自主学习,使终生学习成为普遍趋势。高考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将由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逐步转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来。

(二)交流方式的变革

交互式网上论坛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专家,他们能够跨越时空障碍相互交流,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信息,与他们开展辩论等。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QQ”,这些平台的发展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师生关系更为平等。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改变了过去教师上完课就走,学生有问题只能等下次课才能与教师交流的状态。学生只要有问题,便可通过教师的“博客”、“QQ”、Email或是短信与教师随时沟通[3]。

(三)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固定的办学校园、教师、实验室、图书馆和相对时间内固定的学生。在信息时代,虚拟的网络大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的出现和发展虽然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学校,但肯定会对人类过去的“围墙式大学”带来影响。高等教育将会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自我办学向主动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转变。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和方式,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明显特征。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他们习惯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构建所需知识的能力,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4]。信息时代的到来带动了高校教学和管理的变革,新观念、新方法、新事物也随之不断涌现,高校的教育观念也将变为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开放互动学习的观念、自我设计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平等发展的观念、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并大量应用到教学之中,教师不再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唯一,其传统职责很大程度被现代网络技术所替代。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虽然教学由过去的“教师——学生”方式转变成了现在的“教师——网络、网络——学生”的方式,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丢失。学生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外,还有对老师人格的崇拜。教师课堂中精彩的推理,把抽象繁琐变为具体简便,把枯燥乏味变为生动幽默,把机械难学变为通俗易懂,讲课富有激情,思维严谨,思路开阔,这些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认识时代的特点,做好角色定位和转换,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适应社会发展。

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其主要职能应该转换为对教学资源和内容的设计,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航者、指导者和交流者。教师除了将教学内容编制成网络信息外,还须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难以及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教学信息、设计学习方法等,同时组织并参与学生的相关活动。

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是如何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按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进度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因此,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转换极其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倡导者

网络时代知识信息迅猛发展,教师仅靠大学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用的,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并以此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学科方面的信息,还须关注其他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组织、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二)教师的职能由“教”变为“导”

信息时代,学生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获取的知识比传统教学来得更多、更快、更精彩。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体现在“导”上,即指导学生决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目标,设计和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再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

(三)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交流关系

支持地域上分散的各高校之间共享教学资源,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公平、开放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使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更为频繁和开放,师生之间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自由地探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师与个体学生之间通过交互或是联机对话进行联系,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回答,师生之间可进行实时的语言交流,学生在得到教师及时指导的同时,还增强了和教师情感的沟通;与群体学生讲授交流时,教师对所有学生同时进行授课,并通过交互界面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信息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学生面对同一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在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空间发布自己的观点来交流,并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能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展示自己的屏幕教学信息,也可以将优秀学生的屏幕切换作为共享范例信息,学生还可以向教师申请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信息。教师通过相应空间,指导群体学生深入探讨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观点相互激发,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与解决问题直接相关的信息上。

(四)教师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设计上

信息时代,学科间的分界线很模糊,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决定学生在学校该学什么、怎么学,以网络信息基础来进行课程建设。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应积极规划课程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策略及课程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等。

信息时代要求高校教师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能通过信息资源的检索,指导时机的选择以及创新情境的创设,使教育成为解决课堂教学增效减负、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应具有时代特色,必须明白网络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

三、学生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延伸学生知识构建的媒体,是学生进行协作和对话的桥梁,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知识的建构者。作为信息时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掌握者,是网络信息的受益者、采集者和处理者,是知识的探索者。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信息时代这种新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等因素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高校学生角色必须适时的转换,必须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认知能力等方面转换自己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他们首先应掌握的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前提下,提高自已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加工信息和认识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学习具有计划性、监控性、评价性和方向性,学生角色要向多元化转换。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在适时的创新式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适应新时代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明确学习目标,掌握适合自身在信息时代下创新能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学习效果评价。

四、结 语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许会因为现代网络的发展变得更为方便、快捷,频度也大大增强,但这种虚拟式的交流反而会阻隔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沟通。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把自己屏蔽在受保护的空间里,不让外人进来干涉自己、了解自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一种缺憾。广博的知识、现代的教学理论、语言的驾驭能力是高校教师吸引学生的标准,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课,除了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对教师人格的崇拜,教师对学生在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影响和学生在个性、情感、合作等多方面品质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所不能忽略的。

我们不提倡对网络信息技术过份依赖,但同时也要避免对其产生恐惧。近年来,大众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虽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受到高等教育,但近两年高考人数的减少也为高校发展敲响了警钟。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这一契机,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环境,才能符合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杜晓利.网络时代大学教育的变革与认识误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3):83-85.

[2]王景龙.略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2):54-56.

[3]黎志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J].西江教育论丛,2005,(4):32-33.

[4]袁一达.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5):44-45.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s teaching ai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s to cultivate talentswh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ve good scientific quality.To achieve it universitiesmust depen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fforts.H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ce the situation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capacit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role chang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restriction of traditional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ir rol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ole change strateg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Key words:the information age;higher education;teachers and students;role;change

(责任编辑 查明华)

On the Role Chang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DENG Jia-r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China)

G645

A

1674-9200(2011)01-0095-03

2010-12-10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众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研究”(09Y0454)。

邓家荣(1963-),男,云南砚山人,文山学院计科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管理、网络管理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