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 “自弹自唱”课程培训引发的思考

2011-08-15 00:53刘琉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音乐

刘琉

(文山学院音乐系,云南文山663000)

高校 “自弹自唱”课程培训引发的思考

刘琉

(文山学院音乐系,云南文山663000)

近年来,师范生“自弹自唱”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能力的具备,对推广音乐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六所院校“自弹自唱”课程实验培训班,引发了笔者对钢琴教学的深入思考。

自弹自唱;创新课程;深挖内涵;提升品质;准确定位

“自弹自唱”是一门创新课程,是由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周荫昌先生亲自挂帅的一门实验课,即将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它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不等同于钢琴即兴伴奏。长期以来,由于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在声乐、器乐教学上都遵循着先必修再选主方向的固定模式,使音乐教育迷失了主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和本领,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其中“自弹自唱”能力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师范生“自弹自唱”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珠江杯”钢琴比赛也将“自弹自唱”纳入了基本功技能的比赛项目,个别学校已自觉开启了这门课程。武汉音乐学院已将“自弹自唱”做为新生专业考试的加试内容,这预示着“自弹自唱”必将成为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师范类音乐学院是培养学校音乐教育者的主要基地,无论是专业的音乐教育还是学校音乐教育,它首先教的必须是音乐,以音乐作品为主体,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对推广音乐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加强云南省的音乐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云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在红河学院、文山学院、保山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开展“自弹自唱”课程实验。各校任课教师的培训从2010年3月开始,为期两年,首期培训在保山学院进行,天津音乐学院的李轩老师和张伟老师的授课、周荫昌先生的亲自指导,使笔者受益匪浅,也引发了自己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深入思考。

一、深挖作品内涵,让学生学懂学透

在短短8天的学习中,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周先生和两位老师严谨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培训第一天,老师要求每位学员自选两首歌曲自弹自唱,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后布置作业,接下来老师为学员安排了每天一对一的辅导和两天一次的小组课。第一次还课,本以为简单的儿歌能轻松过关,谁曾想第一句出来就被叫停了。首先是弹、唱的位置没有摆正,在自弹自唱过程中,唱始终占主导地位,并要求自然地歌唱,右手旋律次之,左手伴奏再次之,三者既要配合好,又要注意音量的层次对比。其次是乐句间的关系等没有处理好,要注意每一个乐句的起和收。在李轩老师耐心的讲解和极具表现力的示范中,我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妙,重新审视这些短小的儿歌,原来我要传递给学生的是这样好听的音乐,应该这样去讲解、表现。

第一次小组课,周荫昌先生亲临现场,听完我们还课,周先生逐一点评,并做了乐曲的分析讲解。周先生的讲解非常细致,每一首曲子的特点、句子的划分、和声的配置、情绪的跌宕起伏都一一指出,讲解完毕让学员现场改正并弹唱,接着又让李轩老师和张伟老师做示范,最后指挥学员一起唱,让学员去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融入音乐。

长期以来,在繁重、重复的钢琴教学中,笔者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作业完成与否,乐谱弹奏是否正确,只要演奏流畅、有一些情绪的表达就匆忙地让学生往后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作业本来就很费劲,就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是赶鸭子似的不断填,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对于乐谱中表现出的速度、强弱、拍号特点、乐句、段落的划分等都没有细细分析,忽略了音乐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弹琴线条较粗,没有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意境,也就谈不上音乐的表达了。通过三位老师的教学,让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培养音乐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学懂、学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学一首懂一首,严谨地对待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好的音乐传承给下一代。

二、从实际出发,不盲目攀比拔高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专业水准与钢琴演奏专业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演奏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职业的钢琴演奏者,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主要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钢琴伴奏、钢琴演奏和从事钢琴基础教学的能力,不需要掌握太多高难度的乐曲,重点应放在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上。魏廷格先生曾说过:“在钢琴艺术的技术技巧、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观念、原则、原理、规律上,只有科学与不够科学、正确与不够正确的区分,并无专业与业余之分。”[1](P10)注重专业水准应是钢琴教学的共同原则,音乐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但不宜太难。教学中坚持以专业水准规范自身,从学生实际出发,杜绝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盲目攀比,盲目拔高的现象。

在一线进行教学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刚进校时基本能按老师给的作业练习,到了二年级后,就会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稍微大一些的曲子练习,由于技术问题,总是把乐曲弹得支离破碎,缺乏音乐的表现,作为老师也容易因学生要参加比赛或考试就拔高了学生的程度。实践证明“拔程度”对于钢琴教学来说是不可取的。首先,盲目拔高违背了钢琴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一定数量的练习曲积累,就选择较大较深的曲目,势必会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弹琴,长期只苦练几首曲目,最终在演奏其他曲目时表现得技术匮乏、力不从心,从而造成音乐不能得到表现的情况。其次,盲目拔高会给学生灌输钢琴演奏和教学的错误观念,让他们认为乐曲只要反复练,最后能弹下来就行了,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声音判断力和敏锐的音乐鉴别力,缺乏对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进行钻研的精神,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潜力和未来从事钢琴教学的能力。“在钢琴学习中,业余与专业,有量的不同,但钢琴艺术的本质并没有区别。”[1](P11)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除了规范的弹奏外,还应该上升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高度,而不是苦练手指,把音符“砸出来”就算有了技术。声音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物质”体现,没有声音就没有音乐的存在,“是否对科学的弹奏方法与优美的声音有清晰的概念与敏锐的分辨力,是能否成为一个好的钢琴教育者的重要条件之一”[2]。要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心里有音乐,给学生构建专业、规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其次,学生要注重基本训练,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树立追求音质的概念。

三、降低技术难度,提升音乐品质

钢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过程”艺术,必须严格地把握情绪的发展过程,能否精确地体会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是提升艺术表现力和音乐品质的关键,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只有选择力所能及的作品,才能去驾驭和表现它。因此,在教学中应降低作品的技术难度,客观地为学生选择作品,才能让他们去关注、表现音乐。

所有的音乐都在乐谱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都记录在乐谱中,文学不能代替音乐,任何语言的描述都不如引导学生认真读谱。注意乐谱中的速度、力度标记、拍号特点、调式调性,通过这些音乐术语,将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以供演奏者参考,是最直接代表作曲家意图的“信息”,每一个演奏者和钢琴教师都不能忽视这些最有价值的信息。除了这些,还应分析乐谱的结构、乐句的构成、段落的划分等,从每一个音、每一个乐句到每一个段落,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发展历程,这其中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转折,都通过一个个音符表现出来。作为演奏者要能从乐谱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作品的真正内涵。而作为教师,不仅自己要能发掘这些内容,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去发现这些东西,并引导他们按音乐的走势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要能熟练地弹奏作品。前苏联钢琴教育家A·阿列克赛耶夫曾说:“能很好演奏一首作品的人比本身未弹过这首作品的人 (在同样的条件下)在教学生弹这作品时一定会深刻而有趣得多。”[3](P318)相信每位钢琴教师都深有体会,教自己熟悉的作品总是得心应手,对作品的技术难度越清晰,音乐理解越深刻,教学效果就越好。必须先到达作品要求的水准,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作品的难点和细节,并找出克服难点的有效措施,才能体会音乐的深刻内容,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归根结底,技术是手段,音乐是目的,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只有从音乐表现的要求出发,才能使技术训练有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四、准确定位教学,培养合格人才

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不是培养钢琴演奏家的教育,要定位于使之具备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基本的钢琴教学和演奏能力。学生不是要掌握多么高超的弹奏技巧和高水平的演奏技能,而是要能把握音乐,理解音乐,教授音乐,把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传承下去。

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把钢琴教学与其他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如和声学、音乐史等学科理论知识是进行作品分析的基础,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技能训练是辨别音乐的必备工具。音乐的演奏和教学都必须建立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之上,要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让他们不仅会弹,还要能教。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副好的耳朵,除了听辨声音的正确与否,还要聆听作品的表达是否准确。这些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依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紧密结合,其中音乐欣赏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4](P815)音乐欣赏能力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

弹钢琴不仅是技艺训练,同时也是审美教育。“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是纯的感情与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李斯特语)。让学生养成演奏优美音乐的习惯,去理解、体会、表现音乐,自然会引起激动、共鸣以及联想与想象,这个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也自然会带来精神品质、意识观念和情感心灵的升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五、结 语

文山学院音乐系从2010年4月开始,在2008级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自弹自唱的教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系领导和各位教师的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作为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我们一定会认真教学,将培训中的要求严格运用于教学中,牢牢抓住表现音乐这一特征,重点解决学生唱与弹的配合能力,并请声乐方面的教师加以辅导,让学生的歌唱更为自然、自信。同时,希望学习该门课程的所有学生端正态度、从零开始、积极思考、勤奋练习,按要求掌握教材内容,熟练运用,心里先有音乐,再去表现音乐,激起学生对音乐的联想,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将老一辈音乐人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传承下去。

[1]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胡自强.浅论高师钢琴教学的转型[J].钢琴艺术,2000,(6):33-34.

[3][苏]A·阿列克赛耶夫.钢琴演奏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Abstract:Recently,the normal student's ability of impromptu playing and singing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has got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abilit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music works.After Iparticipated in the“impromptu playing and singing”courses training held by Yunnan Educational Department,the course triggered me the deep thought of piano teaching.

Key words:impromptu playing and singing;innovative course;deep digging connotation;promoting quality; accurate positioning

(责任编辑杨爱民)

The Thought Triggered by Higher School's“Im prom ptu Playing and Singing”Courses Training

LIU Liu
(Department of Music,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China)

J624.16

A

1674-9200(2011)01-0102-03

2010-05-24

刘 琉(1976-),女,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教学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钢琴音乐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纸钢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