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2011-08-15 00:53高武静郭开发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山商贸物流业

高武静,郭开发

(1.文山市委政研室,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市经商局,云南文山663000)

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高武静1,郭开发2

(1.文山市委政研室,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市经商局,云南文山663000)

商贸物流业是现代社会的先导产业,文山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信息中心和滇东南商贸物流集散的重要区域,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对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试图通过在调查文山市“十一五”以来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究加快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对策建议,以期对实际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商贸物流;文山市发展;调查

商贸物流业是现代社会的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文山市 (原文山县,下同)商贸物流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依然突出。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打造辐射全州、面向两广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商贸物流中心和滇东南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十一五”以来,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文山市立足北上昆明、东连两广、南出越南的区位优势,扎实推进“工贸强县”战略,坚持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贸物流业道路,着力培育商贸物流业基础,逐步推进商贸物流设施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文山县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共文山县委文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发〔2008〕57号)等政策措施,商贸物流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截止2008年底,全市建成各类综合与专业市场57个,超市30家,物流中心1个。市场和物流中心商铺总数41780个,商贸网点和乡村农家店遍布城区,商贸物流面积达275700平方米。2008年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3169万元,增速达25%,总量是2005年末的1.7倍。其中:批发业完成67165万元,零售业完成146292万元,其他行业完成89712万元。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460万美元,同比增长16.05%。2008年完成货运量362万吨,货运周转量47582万吨公里,客运量35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6974万人公里。

总体来看,区域市场健康发育,运行活跃;物流设施广泛加强,物流业态升温,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消费增速加快,内外贸易额度逐年增长。商贸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促进了文山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自身特点。

(一)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

全市拥有各种商业网点11044个,从业人员23760人。按组织类型划分,企业 159户,个体10885户。各类市场57个,总面积167134.7平方米,2008年成交额达16.74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过亿元的有5个。龙头市场逐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市场为龙头,以乡镇集贸市场为网络的大中小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相结合、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带动了区域性、结构性产业经济的发展。如文山三鑫建材城,年销售额超亿元,是文山州最大的建材交易集散地。

(二)商贸物流业贡献率增大

商贸物流业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3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5.2%,对GDP的贡献率达44.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2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12.6%;批发零售贸易实现增加值5.9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8.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3.2%。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调整为12∶45.6∶42.4。

(三)配送能力日益增强

全市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和其他从事物流业经营项目的企业26家,其中物流公司3家,注册资本830万元,货物仓储企业1家,货物运输企业5家,其他物流经营企业 (含托运部)17家,主要从事货物装卸及运输、货运代办、信息、配载、仓储服务等业务。企业自办物流1家,拥有货车99辆,年货运量400万吨公里。

(四)农村市场商品流通初步形成网络化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以来,一批骨干企业利用自身网络优势,在农村设立直营店、加盟店,改善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难题。目前,文山市建立市级配送中心6个,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经营老店为依托,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农家店183个,发展加盟连锁店近160家,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

(五)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城区逐步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热点多集中在住房、教育、文化和娱乐型消费上。农村逐步由“贫困型”、“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过渡。与此同时,各种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市不断涌现,已由过去封闭式、一对一的传统型柜台销售为主要特征的百货店单一业态,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的新格局。城乡涌现了一批超级市场、连锁店、专卖店、厂家直销、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零售业态。

二、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

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对发展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行为,对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充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品市场、轻要素市场,重微观解决事务,轻宏观政策指导,等等。

(二)规划滞后,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

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商业活跃的城区,虽具有一定规模,但各种商业活动不够规范,不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和充分发挥商业效应。零售市场多,批发市场少;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生活消费品市场多,生产资料市场少。出现一些空壳市场和有场无市的状况,如文山民族村、马塘黄龙坝、花庄集贸市场、德厚明湖集贸市场等,不利于市场的培育。

(三)体系发展滞后,影响区域功能

从体制上看,跨行业、跨部门、跨乡镇的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大型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使文山市只能担当商品“仓库”的角色。现有的商贸物流企业吸引力、辐射力不强,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拉动作用不大。从市场构成看,文山市的市场多为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不足。文山市的粮食、水果、蔬菜、生猪等生产量大幅增长,绝大部分产品需外销,但由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流通主渠道少,专业批发市场少,与农业生产发展对接不协调,不利于农民增收。由于物流不畅制约企业发展,所以很多企业自办物流公司,解决产品和原材料流通问题,小而全,成本高,规模小,效益低。如文山马塘工业园区高达千万吨以上的货物吞吐量,主要依靠各企业自行运输,缺乏功能较完备的物流中心。

(四)发展环境不完善,制约发展空间

商贸物流企业融资难,建设资金不足。多数商贸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规范,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致使经济效益不理想,资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差,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内源性融资,很难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加上文山市纳入国家投资和信贷计划的商贸物流项目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还不完备,全市无一处大型停车场,使许多外地运输车辆不得不另选他地从事运输业务。

(五)经营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缺乏规模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通过对物流企业的调查了解,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没有大型的仓储设施,有的仅以不到100平方米的门面从事物流业经营,货物吞吐量不大。同时,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由于大部分是个体经营户,其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六)信息资源共享闭塞,难以形成对抗外界市场冲击的合力

物流企业与生产商、销售商未能很好建立互动机制,供应链各环节不能有机结合,大部分企业都以“有车找货”或是“有货找车”的单一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

三、加快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良好的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的调整为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等文件,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流发展基础条件和政策平台。二是文山中心城市中期规划修编发展到50平方公里,商贸物流承载空间机遇增大。三是文山过境铁路、富宁水运港口、高等级公路和80万吨氧化铝厂等一批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带来难得的物流业发展机遇。

(二)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基础

一是区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15.7%。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5家,主要工业品种已达9个,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0%。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境内主要植物种植41种661个品种,其中粮食类189个,经济作物25个,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80个品种。全市盛产稻谷、玉米、草果、八角等粮经作物和花红李、甜柿、香艳梨等水果,有林地178万亩,森林面积86万亩,多种林木荟萃,有43种珍稀树种,国家保护动物14种,野生果类、花卉等219种。文山三七是世界独特生物资源,年生产干品原料100多万公斤,可开发利用价值高。文山市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斜坡地带,矿产资源较丰富,各种黑色、有色、稀有贵重金属和非金属矿24种,矿点 (含矿床)96个,钨、银、锰、铝、锌、硅、砷、花岗岩、石灰岩、粘土等为优势矿种。全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2000多亿元。

(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一是文山市处于全州中心地理区位,有利于资源集中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文山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集散地,是文山州确定的工业和商贸重点发展中心,全州资源有利集中,越南各类资源易组织,市场面广。二是文山市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兼备亚热带、南温带等立体气候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其优越的光、热、水条件,赋予全市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 ~23℃,四季如春的气候,有利于客商云集。三是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有利于物流集散。文山民用机场距文山城区28公里,昆 (明)河 (内)铁路上的芷村车站距文山97.7公里,即将动工建设的文山至蒙自高速公路,是中国连接东盟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大通道之一,水运通过富宁港出两广,达港、澳。文山市处于全州交通枢纽段,是文山州“三纵三横”公路交通中心,运输方便,承载能力强。全市拥有公路总里程2483.5公里,实现了乡镇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路率达90%。四是水利、电力条件较好,通信发达。境内主体河流盘龙河流量11.1亿立方米,那么果河、法果河流量2.4亿立方米。湖、塘、库、坝水面积2506亩,蓄水0.19亿立方米,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15.8万千瓦。州内电力装机容量达80万千瓦,并与南方电网公司并网,供电能力增强。全市已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程控电话,并实现了通信传输光缆化,无线寻呼、移动通信既方便又快捷,IDD、DDN、IDSL、ISDN等各种电信服务能力较强,移动、联通通信覆盖面90%以上。

四、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大通道、大物流、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立足现有的商贸物流设施及网络体系,着眼未来发展,不断完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培育和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抓好批发中心、零售中心、货物储运中心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物流,逐步把文山市打造成为辐射全州、面向两广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商贸物流中心和滇东南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亿元以上,商贸物流行业创税力争达5亿元以上,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达4000万美元以上,商贸物流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发展重点

1.建设“一个中心”和“五大平台”

“一个中心”,即现代综合性物流中心,紧紧围绕泛亚铁路、80万吨氧化铝厂及其配套项目建设的需要,在文山市马塘镇甲马石规划建设一个集仓储、装卸、运输、批发、配送、金融结算、电子商务及货运代理、报关报检等中介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物流中心,辐射州内外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

“五大平台”。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平台、以政务网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以金融服务为基础的金融支持平台、以通关服务为中介的服务平台、以市——乡——村为结点的商业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优化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2.完善“一点六线”商业网络

“一点”。以文山市商贸中心及体系建设为支撑点,建设并完善城区配送中心、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各类综合市场、超市、商场、专业市场和人才、劳务等无形市场,形成较完整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

“六线”。在平文、蒙文、砚文、文都、文天和文河六条主要公路沿线构建商业网络。

3.规划和打造城区现代商业中心区

依据《文山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第三轮修编),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市场配套设施,增强辐射功能。重点建设和提升一批以文山城为中心,辐射全州、面向两广及越南的集仓储、批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

4.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现代物流体系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农村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农村商品物流体系建设。新建和完善各乡镇农贸综合市场,彻底解决部分乡镇有市无场和市场功能不完善的问题。鼓励各类大型连锁企业和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农村商业经营网点资源,按照商务部《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标准,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农家店,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重点,鼓励市内外企业直接到乡镇、村增设商业零售网点 (农家店),逐步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生活消费品、农资销售以及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农村经营网络。

五、加快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商贸物流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转变观念,重视发展商贸物流业,以抓开放型经济的力度抓商贸物流业建设。二是强化领导,成立“文山市商贸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各乡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三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管理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四是加强宣传,深入宣传发展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性、政策措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

坚持招商引资与启动民间资本并举,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并重,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开发格局。一是积极推行引进来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大型流通企业、品牌零售企业、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等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大型仓储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提倡“招商引税”,适度降低门槛,鼓励外地运输车辆到文山市登记注册,增加税源。二是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具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下大力气把全市名、特、优、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的力度。三是加大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力度,利用存量资产招商引资。四是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搞好有形市场、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和其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企业要改善服务条件,积极推广运用新型流通业态,为消费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

(三)政策扶持,推动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要实行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适当的资金,支持商贸物流业发展;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发展。二要落实信贷、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将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商业银行强化对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服务,努力满足销售状况良好、有效益、符合条件企业的贷款需求。三要实行项目配套建设支持政策。对符合商业网点规划和物流发展规划的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专业物流企业等重点项目,政府在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给予用地优惠。属于新征建设用地并立项的大型商贸物流项目,所需用地专用计划指标优先安排,对商贸物流企业新增建设用地按工业仓储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参照工业企业执行;企业经批准以原划拨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凡未涉及产权变更、转让、抵押或出租的,免缴土地出让金。四要降低物流运输车辆规费征收标准。凡在文山市登记注册的运输车辆缴纳的收费标准一律取下限,不得高于周边地区。五要实行电费分类计价。流通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重点物流基地、大型配送中心用电,经供电企业确认后,其用电设备以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六要改善行政监管工作。健全完善行政审批和执法程序,对流通企业抽检的商品实行总量控制,实行抽检结果通报制度,避免重复抽检。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要制定便于物流业配送、快递车辆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合理降低其过路过桥收费标准。

(四)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业人才和管理体系

搞好商贸物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培养吸纳一批有战略头脑、层次较高、素质全面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加快培养和吸引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中介服务、商贸物流业管理和熟悉国际商贸物流规则等方面的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外人才创办商贸物流业企业,鼓励大专院校专业人才从事商贸物流业,建立和完善商贸物流业人才库和人才需求网络。建立商贸物流业协会,制定相应行业规范和服务规范,强化行业自律行为。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要从组织机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整合进程,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介入、由管理点到管理面的转型。各级政府和工商、质监、公安、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护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全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

(五)鼓励经营者向规模化、多元化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把发展物流企业的重点放在推进一批具有第三方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上,鼓励现有的物流企业,特别是专业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强资源整合,组建综合服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引导物流企业发展专业运输,提高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信息咨询企业之间进行多样化联合,建立综合服务型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企业提供快运、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现代物流业,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六)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

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鼓励邮政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快递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Abstract: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modern society.Wenshan City as the center of politics,economy and information and the important area of 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its 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 to push its economy forward.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 form“the 11th five-year-plan”ofWenshan,this paper draws on the facts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y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ing 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and then explores the basic development approach,task and counter strategies,so as to enhance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the development ofWenshan City;investigation

(责任编辑 杨爱民)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Wenshan City's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Logistics Industry

GAOWu-jing1,Guo Kai-fa2
(1.Wen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Party Study Office,Wenshan 663000,China; 2.Wenshan Municipal Economy and Commerce Department,Wenshan 663000,China)

F259.277.4

A

1674-9200(2011)01-0105-05

2010-11-18

文山市(原文山县)2009年政研课题成果之一。

高武静(1983-),男,彝族,云南文山人,中共文山市委政研室工作人员;郭开发(1966-),男,云南文山人,工程师,文山市经商局科员。

猜你喜欢
文山商贸物流业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文山肉丁
画像即墨商贸
物 流 业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商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