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1-08-15 00:50杨国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滁州双师型职校

杨国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关于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杨国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分析了制约我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利因素,根据职教现状,探寻我省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旨在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职教人为事业奋斗提供实践的启迪。

职校;“双师型”教师;思考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呼唤

尽管各校“双师型”教师界定标准不尽一致,但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是其本质。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理想化的双师型教师(包括从校外企业、行业聘请来的兼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精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创新素质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转换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熟练的专业职业技能、创业教育能力。国家教育部门早就发文要求各职校贯彻“双师型”教师达标要求。毋庸讳言,现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都只是职业学校为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比指标而采取的对策。实际上,无论从职校培养目标还是专业建设看,“双师型”教师培养均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客观性。智者早有断言:实践能力是职校专业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构件,是当前职校专业教师亟待提高的关键能力之一。“双师型”教师是职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职教呼唤“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发展的因素

(一)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无暇顾及。有些职校甚至至今尚未形成“双师型”教师运作机制,对专业课教师追求“双师型”无任何激励措施。造成教师甘于现状,无压力、无动力。

(二)“双师型”教师无任何优势,有与无只是教师个人兴趣而言,校方对教师追求工程技术专业职称评定,有的持漠然态势,甚至设置障碍。而是每年引导广大教师积极热衷准备材料参评副教授、教授,职校似乎要与国家教育部属高等院校去攀比高档次师资,职校特色何在?令人惘然。

(三)从理论上说,职业学校要设立特聘教师岗位,用于聘任优秀人才,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员,使来自企业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到职校担任兼职教师,落实好教育部职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多渠道从社会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聘请在职、离职待岗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充实到职业学校教学一线。但明眼人深知,除聘请了退休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外,有几所职校能真正吸引、聘任企事业单位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来校任教?笔者曾做过调查,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大都笑而不答。这不能不引发职教人的思考。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大都淡化对职教教师强化应用的本质要求,表现出了严重的学科化倾向。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中,主体仍然是学校,企业不热心,培训内容滞后,缺乏现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即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技能教学环节,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影响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员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五)职业教育生源素质严重下降,教与学很难形成共鸣。大家都明了,今年高职与中职生入学成绩很低,这不能不构成对职教教学造成的冲击。若校方不追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上很难形成优势,是与否效果一个样。难怪眼下不少职校对教师不做要求,只要能混个教师资格证就已足矣。如此教学,可以想象我们耳熟能详的职校生所谓的就业率、职校社会声誉所含有的“水份”。

三、开发“双师型”教师资源途径的建议

(一)明确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打造一流的“双师型”教师品牌,是职校首要事务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应尽快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如“双师型”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发展性评价导向机制,考核其教学水平、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专家评价、企业评价和自我评价体系,充分刺激教师的神经,真正形成凸显以引导教师成为双师型为主力军的职校风尚,专业建设、重要学科岗位评聘措施到位,待遇兑现。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职校要规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等级目标,并建立相应的培养培训制度,尽量避免学校式的和学科式的培训,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地方有影响力、专业对口的企业紧密结合,拓展教师实践场所。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按照校企结合、产学互动的要求,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实践性课程。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均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对口进驻滁州区域重点企业进行交流、实训,学院在科研立项、科研条件、经费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了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该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出有效途径。

(三)实行竞争激励机制,择优引进外聘教师。众所周知,许多发达国家都把企业引进模式作为专业实践教师建设的主要途径。在德国专业理论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经历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后方可任教,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通过师傅资格考试后方可任教;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不能够直接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高薪引进企事业特殊技能人员有志之士加入职教事业。可见加大职教改革很有必要,职校要有措施引进优秀人才,同时让那些有满足感、无进取心、无责任心混日子的人员远离职教编制。

(四)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和评审,或行业资格证的考评。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职校人事部门要与地方人事部门沟通,为专业教师参加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创造条件并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对符合工程系列相应的职称评定工作的木然,应视为阻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的渎职行为。这应成为评价职校人事工作是否称职到位的标识。

(五)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的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针对目前的学生基础差的现状,我们必须找其兴趣点,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职校高速发展,大量年轻教师涌入,加强对年轻或低职称教师的岗前培训、使他们快速适应职教类型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老教师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使年轻教师很快掌握、精通各种教学方法,夯实“双师型”教师生力军的基础,使之尽快在教学中脱颖而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职教顺利发展的关键。如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校发展重要课题。作为职教人理应理清思路,研究问题、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为振兴职教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敬业履责。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S].2000.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5号[S].2005.

[3]孙俊台.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1.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4-0025-02

2011-10-05

杨国兵(1965-),男,安徽全椒人,滁州技师学院讲师,国家注册造价师、注册结构师、注册监理师、注册建造师。

猜你喜欢
滁州双师型职校
《滁州西涧》(草书)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