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其独特的语言表达*

2011-08-15 00:49范丽娟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敬语日语语言表达

范丽娟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历史产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环境。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制约着语言,不断将自身的内涵注入语言中,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1]。要想真正学好日语,必须要了解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传统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日本是个列岛国家,四面临海;处于太平洋、菲律宾、欧亚及北美等四大板块上方,是全球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国家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日本人讲究含蓄、遇事克制的民族特性。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与此相关的日本人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去理解日语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和把握特殊文化所引发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从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了解日语中敬语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纵向型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而且这种制度根深蒂固,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人们的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言行,使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在与人交往和沟通中,日本人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谈话者的身份地位以及与谈话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确定对方为何种身份后才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日语根据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敬语。

敬语体现了日本文化中“上下有别,尊卑有度”的社交原则。它根据自己和听话者﹑话题中出现的人物关系,以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做出恰当其分的表达[2]。

具体的语言表达体现在以下方面:

如“这儿真干净”,这句话用日语表达,最少有五种表现形式。

(1)ここは静かよ。

(2)ここは静かだ。

(3)ここは静かです。

(4)ここは静かである。

(5)ここは静かでございます。

五个例句从意思上看都是“这儿真干净”的意思,但各句的表现形式却有所差别,这就可以反映出说话对象的不同。

例(1)的句末使用了语气助词「よ」,表达的语气很随便,通常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用法;例(2)是简体句,语气简洁生硬,多用于关系亲近人之间的谈话或是书面表达;例(3)是以敬体判断助动词「です」结句 ,属于敬体句,常作日常用语,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或者晚辈对长辈,是一种带有敬意的表达形式;例(4)的「である」属于文章体,多用于讲演﹑论文等比较正规的场合,语气非常郑重,日常交流中不用;例(5)的「でございます」是属于超敬体的恭谨语,现在广泛用于服务行业或极其郑重的场合,具有自谦语的性质,属于敬语的一部分。

从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发现日本人很讲究与对方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表达方式多样化,这便是日语中敬语的特点。语言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观念与尊卑之分,这些都是源于社会中尊贵卑贱的思想观念,因而人们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斟字酌句,以求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2 从日本的地理位置了解日语中暧昧语的文化根源

日本是个岛国,大和民族长期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的孤岛上,四面都是海。而且,在历史上几乎没有遭受到外来的侵略,当然也很少与其他的国家或区域进行过多的交往,所以日本人的价值观﹑生存方式﹑生活习惯等相对而言比较单一[3]。也正是由于这些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把日本围成了一个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小圈子,人们的思想、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大致都相同,所以在很多场合不依靠语言这一工具,仅借助「以心伝心」(心领神会),就能够领会对方所要说的意思,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和沟通感情的目的。

再者日本是一个讲究含蓄的民族,古往今来人们敬重的都是深沉、含蓄的人,而轻浮毛躁、夸夸其谈的人则被认为是肤浅、缺乏教养[4]。这些因素也助长了日语的暧昧性。很多人在交往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谈,即使讲话内容也大多暧昧、含蓄,很少直截了当。现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不轻易明确地下结论。

如日本人在与人交往时经常用「~であろう」「~と言われています」「~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と思われます」「~と思うんですが」等表达方式。日本人往往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总用一些推测性的语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以便在结论相左时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第二,婉言拒绝。

对于对方的请求,如果有困难或不愿接受的话,日本人一般会采用委婉的方式加以拒绝,目的是想让对方推测自己真实意图之后知难而退。如「今日は都合が悪いですが、また今度いいですか」(今天不太方便,下次好吗?)「ちょっと考えておきます」(让我再考虑下吧)等。当介绍对象不成功时,通常日本人也会委婉地说「やはり縁のものですから」(到底是缘分未到)之类的话[5]。

这些都充分说明日本人在与人交往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尽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及对方的心情,避免使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拒绝对方[6]。

第三,用委婉的话语缓和语气。

当自己对他人观点表示反对时,日本人也尽可能使用一些委婉的套话,以防与对方产生正面交锋。如「確かにおっしゃるとおりでこざいますが、、、」「確かに思ったとおりなんですが、、、」(您说的很对,但是……)等。

用这样一种不太确定的语气,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与在乎,这样一来,听话者就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从而可以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

3 从以和为贵的日本文化了解日语中寒暄语的交际作用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其思想受到中国古代儒家以及佛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以和为贵”和“礼仪谦让”成为日本人的处事原则[2]。儒学与佛学是日本人完善道德、修养身心的法典,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体现除了上述所讲的敬语以及暧昧语以外,还体现在日常的寒暄语上。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注重寒暄语的民族,而且使用起来非常讲究。寒暄语是日本人心目中增进感情联络﹑加深相互了解不可或缺的口头禅。如果善于利用它,就很容易打开交际的场面;反之,则在某些场合易出现冷场或者给人际关系罩上一层阴影。

日语寒暄语中最典型的例子要算是「いただきます」(那我开始吃啦)。日本人一日三餐吃饭前都要说它,而且这条寒暄语的使用还很宽松的。不管是吃自己家的饭还是别人家的饭,也不管是别人请客喝饮料﹑吃水果点心之前都要说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背后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代日本人认为食物是老天恩惠的,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从「いただきます」可以看出,日语寒暄语的背后往往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除此以外,吃完饭后还要非常客气地说声「御馳走様でした」(感谢您的款待),来表达自己对做饭人或者请客人的一种谢意。并且,即使过了几天后再次见到对方,仍然要非常客气地说声「先日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那天承蒙您的款待,非常感谢。)再次表达自己的谢意,从而进一步加深与对方之间的感情联络。

可见,寒暄语本身虽然没有特别的语义,但它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交流用语,体现了社会活动的和谐性,因而决不能忽视它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亦是一种文化现象,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而且包括对于与语言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充分了解和掌握上。

因此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要深入细致地学习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内容,有意识地思考其与文化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日本语言的本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日本语言,从而克服或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缺少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交际失误,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徐一平.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金才.敬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刘雯.浅谈日语的暧昧性表达[J].读与写杂志,2009,(12).

[4]杜璐璐.暧昧语与日本文化探究[J].读与写杂志,2009,(5).

[5]邵成.日本人暧昧表达初探[J].语言文字,2009,(11).

[6]崔忠.试析日语的暧昧性及其表达方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敬语日语语言表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