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探析
——以保生大帝为例

2011-08-15 00:46黄金洪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宫庙慈济大帝

黄金洪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福建厦门 361024)

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探析
——以保生大帝为例

黄金洪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福建厦门 361024)

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是摆在各地政府、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以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为例,阐述了保生大帝信仰概况、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已采取的举措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必须妥当处理善信与迷信的关系、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必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开发。

民间信仰; 文化; 产业化; 开发

Abstract:Nongovernmental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on the agenda of local governments,experts and scholars.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aosheng G od belief,measures taken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ings to be improved in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The author holds that we should follow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We should be of good faith and properly handle superstiti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develop from a comprehensive multi-angle.

Key words:folk belief; 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和谐团结大家庭。其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忠诚信众。另外,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主流的宗教信仰之外,各种民间信仰大量存在,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民间文化。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语境下,开发民间信仰文化,使之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助力,是摆在各地政府、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闽南民间信仰——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为例,希望能对各地的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有所裨益。

一、保生大帝信仰概况

二、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现状

严格地说,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弘扬保生大帝信仰文化所进行的一系列举措,最主要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考虑。因为保生大帝在海峡两岸信众心目中的地位极崇,为突显两岸人脉、文脉的同根同源,弘扬保生信仰文化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才是经济上的考虑。在取得政治(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发展了地方经济,是每位当政者乐见其成的事。因而,这些举措也披上了产业化开发的色彩。

(一)弘扬保生大帝信仰文化已采取的举措

1.修葺扩建宫庙,增加游览的文化内涵

“宋代以降,历代都对青礁慈济宫进行了修葺或扩建。其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程浩大,奠定了整座建筑的闽南宫庙建筑风格。”[3]1989年和1991年,台中市元保慈济宫管委会捐资重修了慈济东宫前殿、中殿和后殿。1996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屏东县佳东乡海埔万寿宫倡捐重修龙湫庵。2005年至今,厦门市海沧区政府拨巨资扩建青礁慈济景区,建成了景观轴步行道、历史名医长廊、吴真人塑像、放生池周边水系漫步道、主山门、颂典广场、保生堂、圣德堂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青礁慈济宫景区占地面积1151平方公里,由景观轴、历史轴、养生保健轴组成。景观轴由主山门、龙湫庵、历史名医长廊等组成。通过六柱五门特大牌坊形成的主山门,进入8 000多平方米的颂典广场,直行拾级而上811级花岗岩台阶。台阶两旁安放着华佗、张仲景等32位我国历代名医花岗岩雕像群,左侧有重建的龙湫庵,台阶尽头矗立着高1918米的花岗岩吴真人立像;历史轴由照壁、慈济东宫、宝塔等组成。具有清代闽南建筑风格的慈济东宫为三进宫殿式庙宇,占地面积6 332平方米,沿中轴线五个台基层层递次上升。宫殿的边廊,铺有石阶步道,起到庑廊的作用。宫左有魁星楼即文庙,宫右有武圣殿即武庙。整座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殿内的木雕、彩绘、石雕作品,充满了浓郁的闽南文化气息。三殿的梁檩枋和斗拱雀替数以百计,其上有各种木雕作品,使用了圆雕、浮雕、镂雕、透雕等雕刻技法,雕刻内容主要有花草、动物、人物故事等。彩绘作品分布在前殿、中殿的额枋、随梁枋和明间、次间的枋上,约100多幅。此外,三殿由许多石柱支撑,有圆柱、方柱、六角柱等各种类型。殿内的石雕很有特色,前殿石梁浮雕人物故事或吉祥图案,颇为生动。左右的两个花瓶状石柱颇为罕见,柱的下半部作花瓶状,四面浮雕表现“将相和”、“出师表”、“太平有象”等传统故事题材。两侧墙上有深浮雕作品,左侧青龙、右侧白虎,栩栩如生;保健养生轴由主山门、中药保健区步行街组成。修葺扩建后的青礁宫,文化内涵大大增加,成为厦门的一个很有文化气息、很值得游览玩味的新景区。

2.申报非遗名录,举办保生慈济文化节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民间的互动往来越来越频繁。其中,信仰文化为两岸民众间的交流搭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桥梁。为顺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厦门、漳州两市政府就着手做相关的申报工作。1996年,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和漳州龙海白礁慈济宫被共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月,保生大帝信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此同时,为更进一步搭建两岸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两岸民众民间信仰交流,增进两岸民众互信与了解,厦门市自2006年至2009年的每年4月18日,在保生大帝祖庭所在地之一的海沧青礁慈济宫连续举办四届保生慈济文化节,在海峡两岸取得了较大的影响。每年都有众多台胞和大陆各地信众前来参加庆祝活动,带动了保生慈济旅游文化产业的初步发展。2008年,经国台办批准,保生慈济文化节从第四届开始冠以“海峡两岸”字样,确定由台湾、厦门海沧、漳州龙海三地轮流举办,使保生慈济文化节从区级性升格为区域性的对台交流平台,使更多的台湾民众了解、关注文化节,提升了文化节的品牌与经济效应。2010年的“海峡两岸保生文化节”于4月26日首次在台湾本土台北的大龙峒保安宫举办,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推上更高的一个台阶。

3.合作拍摄电视剧,提升保生信仰知名度

在修葺扩建保生大帝祖庭之一的青礁宫、举办保生慈济文化节之余,为进一步提升保生大帝信仰的知名度,在多方推动下,作为首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重头戏之一,2008年11月27日,由台湾民视、厦门广电集团以及北京市春天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大陆第一部公开赴台拍摄的电视剧——古装神话大戏《神医大道公》在厦门开机。该剧汇集了两岸三地影视精英,由台湾“古装编剧第一人”文龟执笔,香港演员郑少秋、内地著名笑星郭冬临、台湾民视当红花旦廖家仪,以及王灿、陈佳佳、淳于珊珊、袁弘等明星加盟,以古装神话喜剧形式演绎一代医神保生大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融入喜剧、动作、悬疑、宫廷等元素,加上一流的特效制作,使之成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作品。2010年5月10日,《神医大道公》登陆央视八套,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另外,作为厦门市重点扶持的文化项目《保生大帝》动漫目前也正在筹划制作中。它们都将极大地提升保生大帝信仰的知名度。

(二)保生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不足之处

前文已述,近几年来对保生大帝信仰文化进行弘扬首先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其次才是经济上的。因此,在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1.没能有效整合闽南地区保生信仰文化资源

目前保生大帝信仰在闽南地区影响较大的宫庙有四个:厦门青礁慈济宫、泉州花桥慈济宫、漳州白礁慈济宫和晋江深沪慈济宫。前三者为大陆最早供奉吴真人的三座宫——都是南宋绍兴年间开始建造,到明末清初,广泛分灵台湾及闽南一带;后者则是清咸丰年间从台湾学甲慈济宫分灵而来的。这四个宫庙分处厦、漳、泉三市,其中,青、白礁两宫在历史上还一度存在祖庭正统地位的纷争问题。总体上讲,这四宫庙现今基本上处于各自孤立的分隔状态,各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每个个体的实力和影响力最大化都受到一定的局限。

2.没能充分挖掘保生信仰文化产业经济潜力

保生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除了宫庙景区旅游外,还有其他潜力可挖,如医药方面。保生大帝作为一名医神,其信仰文化区别于妈祖等信仰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他的诊病济世内涵。“吴生前著有“本草”一书(后人定名为《吴本草》),主要记录了北宋时期漳、泉一带的药用植物,是福建历史上较早的民间草药书,而且我们知道台湾的中医、中药也和大陆一样,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历代移民随之而去的”[4]。因此,有着海峡两岸广泛信众基础的吴本草医药,完全可以作为保健、医疗资源加以大力开发。目前对之的利用还只是停留在占卜药签、义诊和赠药的层面在,谈不上进行产业化运作,经济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3.没能以产业链理念全面做强保生文化经济

尽管目前在开发保生信仰文化资源上已有了修葺扩建宫庙景区、举办保生文化节庆活动、拍摄电影等举措,但它们都没能将产业链做长做大。如青礁慈济宫景区虽然经过修葺扩建,增添了许多可供游览休闲的景观文化设施,申报了国家4A风景区,但至今没有一路从厦门岛内可以直达的公交车,也没有很好地向外推介,甚至连在厦门街头都很难看到相关的宣传广告;又如拍摄《神医大道公》电视剧,没有特地再建设和刻意保留可供实地参观的取景地,没有在剧情中植入医药保健类软性商业广告,没有发售相关人物形象的旅游纪念品;再如,一年一度的“保生文化节”,由于没有再制造相关的后续热点事件,大众的关注热度难以持续等,这些都是没有产业链理念的表现,使得保生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的经济效益离最大化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三、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的启示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间信仰作为文化资源之一,开发利用的好,能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各地政府殚精竭虑挖掘文化资源以发展地方经济的今天,保生大帝信仰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现状具有以下重要的启示:

(一)必须妥当处理善信与迷信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各式各样的民间信仰文化中,善信与迷信成分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所谓善信成分,是指能引导信众培育起积德行善、弘扬正气等高尚情操的信仰思想与行为;迷信成分则指会导致信众走向愚昧、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的信仰思想与行为,它们对立统一于各种神灵信仰中。如保生大帝信仰,虽然主要是尊崇北宋名医吴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但也不乏抽签占卜、烧香跪拜、乞求保佑及宣扬历史上保生大帝显灵除妖、替人消灾解难事迹等奉神仪式和行为。因此,在将民间信仰文化进行产业开发时,一定要以健康、文明、科学为导向,兼顾社会和经济两方面效益,妥当处理善信与迷信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在这方面上做得比较到位。在宫庙景区建设中,青礁慈济宫重点突出历代名医事迹和闽南建筑雕刻艺术,没有多少张扬神仙鬼怪的成分。宫庙里虽然保留了传统的烧香跪拜、占卜求签的奉神仪式与行为,但保生大帝神像前的签与一般的签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它们除了卜事签外,相当一部分是用来供信徒问病求卜、让人觉得灵异无比而又不与科学相违的药签,“一部分是吴本人行医时的真传验方,一部分是他弟子的药方,还有不少是后来的民间验方、偏方不断充实而成”[5]。“药签上的药方基本符合药理。药方绝大多数是一些清火、滋补、强肝之类的处方,没有剧烈药方,病人服用后,即使不对症,治不好病,也不会伤害身体。大道公药签分为大人科、小儿科、内科、外科、妇科、眼科等。庙祝大都深谙药性,兼通药理,配药时,又有意识地询问病情,及时调整药方药量。俗信药签是在神明的恩准下求得的,患者深信药方是灵丹妙药,对药方充满信任,患者便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因此,药效颇佳[6]。”神话剧《神医大道公》的拍摄,也是以喜剧幽默的形式表现保生大帝的高尚医德,给予观众以健康愉悦的精神享受与情操陶冶。反观国内其他地方开发民间信仰文化的做法,如重庆丰都县于2008年拟投资7亿打造“鬼都”因饱受争议而至今无成,足见处理好善信与迷信关系的重要性。

(二)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在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中,政府不仅不可缺席,而且还应占据主导地位。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短视性和利润最大化性,后二者极有可能导致对文化资源进行杀鸡取卵式野蛮开发,以严重破坏民间信仰文化来获得一己之私利。别的暂且不论,单就善信与迷信关系的处理上,如果由私人投资进行开发,迷信的成分将不可避免地被当作诈财骗财的工具加以利用,从而伤害了信众对神灵的信仰情感,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上揭露的各地旅游景点寺庙利用迷信骗财的帖子比比皆是。笔者曾到云南泸沽湖旅游,在当地的家访景点也遭遇到利用藏传佛教骗财的卑劣行径,以至于对那里旅游的印象极为不好。因此,坚持政府在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中的主导地位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政府的主导地位应体现在开发之前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的管理上。在开发之前,政府应向文史、民俗、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立足长远,多次论证,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之后,严格按照规划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务必加强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避免产生为谋求利益而损害信仰文化的行为。厦门海沧区政府在保生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中比较注重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不仅做了全面、细致、科学的前期规划,而且拨出专项巨资建设宫庙景区和举办每年一度的“保生文化节”。与此同时,加强管理,至今无一例损害信仰文化的行为发生。在政府的努力下,海沧青礁慈济宫在海内外信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进一步进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必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开发

民间信仰文化资源具有有形和无形的各种要素。有形的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宫庙建筑、神像、奉神仪式等;无形的则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予人精神影响的内容,如惩恶扬善、灵验、保佑等。因此,在进行产业化开发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全盘考虑,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开发,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保生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在社会效益即政治宣传效果上的表现上佳,为海峡两岸民间日益频繁的往来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经济效益上仍乏善可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不大。厦门市政府首先要完善景区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岛内民众能方便快捷地前往青礁慈济宫;其次应和漳州、泉州两地政府进行协商,共同制定整合闽南地区保生信仰文化资源方案,以“保生文化节”为龙头,一起打造保生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三方共赢;应以《神医大道公》电视剧热播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并在慈济宫景区不断制造节庆热点,如举办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手赛、海峡两岸大学生中医药知识竞赛、海峡两岸七夕牵手相亲活动等,让更多非信众来到保生大帝神像前,了解保生慈济文化,培育、壮大保生信仰文化产业的消费群体;应成立专门的吴本草学术研究会,深入挖掘保生医药文化资源,在聘请名医义诊和不定期赠药之外,开办以“保生慈济”命名的医疗机构,开展保生医药文化修学、药膳健身等疗养休闲活动;应借助当前正在筹划制作的8部416集的《保生大帝》动漫,完善保生信仰文化产业链,“据主创人员阿毛透露,由于本剧表现的是中医药、养生等中国传统产业,可考虑植入软性商业广告。此外,还有衍生产品经营权及知识产权出让,用于制作动漫图书、电子游戏等各种衍生产品。”[7]等等,不一而足。只有将民间信仰文化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开发运作,才能使保生大帝等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总之,在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尚无成功先例可循的现实中,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是一面可供鉴戒的镜子。总结其成功与不足之处,能为各地提供宝贵经验。相信在各地政府、专家学者们的努力探索下,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2]王建军,熊春芳.两岸共崇慈济文化三地共祭保生大帝——福建海沧保生大帝神像赴台巡游综述[J].两岸关系,2010,(6): 55-56.

[3]霍克功.两岸共奉普济众生——记厦门青礁慈济宫[J].中国宗教,2008,(5):51-53.

[4]林宝民.关于保生大帝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的一点思考[J].亚太经济,2003,(4):94-95.

[5]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422/200804/t20080422 537399.htm.

[6]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xmlqct/article/b0-i16036662. html.

[7]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0-11/16/content 3504183. htm.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Folk Belief Culture:A Case Study of Bao-Sheng God Worship

HUANGJin-hong
(Faculty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Fujian 361024)

C95

A

1671-9743(2011)03-0001-04

2011-02-28

黄金洪(1971-),男,福建仙游人,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硕士,从事方言学、民俗学与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宫庙慈济大帝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福建宫庙建筑龙柱装饰艺术的时代风格流变研究
台军想征召“宫庙义勇”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居鲁士大帝:用宽容称霸世界
这里让废旧物品新生!
宋代以来福建莆田妈祖宫庙的时空分布研究
“爱与信任”凝聚成的慈济基金会
福建宫庙建筑龙柱艺术初探
腓特烈大帝与洛伊滕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