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的驱动机制—APT模型

2011-08-15 00:46袁尧清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湘西区域旅游

袁尧清, 文 红

(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系,湖南怀化 418008)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的驱动机制—APT模型

袁尧清, 文 红

(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系,湖南怀化 418008)

旅游整合开发能使整个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达到“资源共享、位势叠加”,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进而取得综合优势。驱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参与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力量主要有三种:整合开发所带来的协作利益、整体利益、规模效益、环境利益、风险的降低与创新效率的提高等系列利益的吸引力(Attraction),区内旅游发展自然人文环境恶化等环境的压力(pressure),资源群间的地域共缘、资源互补、市场共域,以及政府的强烈意愿与旅游发展相关的技术提升推动力(Thrust)。

旅游整合开发; APT模型;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

Abstract:Integrated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make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groups of Western Hunan share their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perimpose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which can produce the greater overall effect than its parts,and obtaining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It is three kinds of force that drive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groups of Western Hunan take part in integrated tourism development:First one is attraction of benefits such as collaboration benefit,overall interests,scale economics,environmental benefit, reduced risk of tourism;Second is pressure of deterior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environment;third is Thrust of the kinds of condition related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such as regional margin,complementary resources,and strong desire of government.

Key words:Integrated tourism development; APT model;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groups of Western Hunan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以武陵源峰林地质旅游资源群、红石林岩溶地质旅游资源群与万佛山丹霞地质旅游资源群为代表,这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均很丰富。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是根据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目的地长期发展战略、SWOT条件,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其系列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网络进行布局,调整开发等级序列,校正空间开发指向,从而相对地调整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使它达到空间层次分明、功能明确和管理高效的目的,进而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一种空间拓展模式[1]。它实际上是使整个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达到“资源共享、位势叠加”,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进而取得综合优势的行为。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驱动力主要有利益引力(Attraction)、环境压力(pressure)与旅游发展条件推动力(Thrust)。

一、利益引力(Attraction)驱动

(一)降低区域旅游发展成本,形成旅游规模经济

旅游业在告别了高暴利阶段之后,进入了微利时期,如何能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运营成本,挖掘潜力,是各旅游地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地域分工理论指出各区域都存在着某种绝对或相对有利的自然条件或者后天获得的专长,具有生产条件上的某种绝对或相对优势,因而都拥有实际成本即劳动耗费小于其地域的某种或某些商品。这种商品各自在价格上占有优势,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能力,各地专业化地生产其具有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自由贸易,能获得较大经济利益。同样,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各地区开发各自绝对或相对优势旅游资源,通过本区域旅游整合开发可以使这些优势旅游资源能被区内各旅游地共享;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区域自由流通与共享,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通过本区域旅游整合开发,可以使区内各旅游单元最佳共享基础设施,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资,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旅游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通过整合市场营销,可以加强本区整体营销实力,提高营销效率,降低旅游营销成本;通过整合开发,达成本区域客源相互传递与共享,延展旅游者旅游时间,实现旅游客源交换使成本内化,使本区域获得较多的旅游收入。

(二)加强旅游协作,形成区域旅游整体优势

旅游业区域联合可以减少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地间的壁垒,特别是行政壁垒,为区域内各旅游区之间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分工协作创造条件。旅游区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从而更有利于本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旅游区联合不仅为旅游业发展主体的相互交流、合作提供了条件,而且解决了市场不能解决的分工协作问题,促进旅游区间“各尽所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如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旅游信息网络建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旅游区合作协商的方式解决。本区域旅游整合开发能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范围,在原有分工格局的基础上,促进旅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在旅游区间合理流动,进一步深化区内各旅游发展单元旅游分工。实现本区旅游整合开发将能使本区域很好地拓展旅游企业营销网络与客源市场的服务半径,使不同旅游区的旅游产业要素相互融合,实现最佳配置效率。

(三)有利于形成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崔凤军(2004)认为,从旅游业注意力经济的角度考虑,旅游者的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2]。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本身资源品位的差异性以及旅游发展阶段非同步性,决定了其旅游形象凸显不一致。武陵源地质景群以世界一流的资源品位与较为成熟的旅游发展在国内外已经建立了清晰的旅游形象,而红石林与万佛山地质景群却因旅游起步较晚受到武陵源地质景群与桂林旅游区旅游屏蔽较为严重。因此,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形成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湘西奇、险、绝的地质旅游总体特征、湘西迷人的自然环境与湘西神秘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建立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体旅游形象,可以使红石林与万佛山地质景群通过对湘西整体地质旅游资源群尤其是武陵源景群形象的攀附跳出旅游形象阴影区,使旅游供给极其丰富的湘西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在信息传媒日益发达的形象导向的社会里,成为形象凸显、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地。

(四)减低区域旅游发展风险与提高旅游管理创新效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旅游发展环境越发复杂,旅游发展的高投入、高风险性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无论多么大吸引力与规模的单个旅游地,都很难轻松面对影响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以及自己决策等风险,很难抵御社会、经济、自然等环境因素对其旅游业冲击;而且,地方旅游发展也常常受到自身能力、信息不完全等方面的制约,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也需要很大的投入,这使地方旅游发展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通过地域旅游整合开发,在区域范围内可最大限度整合各自的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信息优势、服务优势与资金优势,从而降低区域旅游发展风险。

通过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组织、企业、政府间可以相互交流与帮助,起到相互学习借鉴作用,使旅游发展落后地区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企业文化、先进的技术、经营思想等,也可使旅游发展落后区较为容易地从本区域内旅游较为发达区获得资金与人才等资源,从而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管理与发展的整体创新水平。

二、环境压力(pressure)驱动

(一)旅游竞争压力

当今,区域旅游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区域内外旅游行业的竞争与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日益增强的压力。中国旅游业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成长,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全国许多省市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省市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各地一方面加强了旅游规划,增加旅游投入、优化了旅游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全力争夺客源市场,从而形成了旅游区(地)群雄并起的局面。湘西地质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生态环境与神秘的民俗为旅游吸引核心,然而国内许多旅游地对其形成了较强竞争压力,如老牌旅游地桂林凭借一流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黄山与泰山凭借一流的地质遗迹,香格里拉与九寨沟凭借一流的生态环境无一不对本区旅游发展产生较大冲击力,周边省份如贵州、广西、江西、广东旅游发展迅猛,省内的山与南山逐渐形成的旅游协作体也咄咄逼人。面对区外强大的旅游竞争压力时,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由于行政区域不一致,政府过分追求地方(行政区域)利益,各行政区之间壁垒森严,条块分割、地方主义保护严重,旅游资源共享体系尚没有完全形成;旅游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相互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相互切分资源、争夺市场,恶性市场竞争不断发生;区内旅游地之间的旅游产品的过度模仿,区内旅游产品类型、功能及结构过于雷同。这样,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内各地区利益驱动和旅游企业理性的有限性导致本区旅游业的无序开发、无序竞争、无序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区内的内耗与区外强大的旅游客源争夺使得原本起步较晚的湘西有些地质旅游资源区旅游开发举步维艰,因此通过整合开发,可使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形成战略联盟,加强合作,并可理顺区域内旅游市场,重构本区旅游资源及相关旅游产品,联合整顿与优化旅游市场秩序,引导内部各旅游地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减少内耗,从而提升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体旅游竞争力。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变化,旅游者消费个性化日益突出,本区单个旅游资源资源群所能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别、特色很难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由于地区优势的有限性,每个旅游资源群也不可能“大而全”解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大而全”的方法也只能导致单个旅游地财力、物力和资源上的浪费,不利于旅游效益的提高,因此,实行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整合各地旅游产品,最大可能的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是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最好途径。

(二)环境优化与治理压力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保证。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跨三大行政区域,在进行旅游开发与发展时会存在一些如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旅游路线组织、旅游客运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行政区划等问题往往会割裂旅游开发、旅游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单个旅游资源群区因为成本与利益关系不一致而不愿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因为超出管辖范围而没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如河流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绝对不是其中某一县或市级行政区域所能解决的。因此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与治理旅游发展中跨区域环境问题需要区域旅游整合发展。各地区应从区域全局出发,整合区域内各种力量,提高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能力,降低解决环境问题的成本,克服技术障碍,才能使这些环境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与优化。

三、整合条件推力(Thrust)驱动

(一)资源条件推动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具有空间邻近性与资源的强关联性,易于整合开发。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同处湘西地区,红石林地质景群与武陵源地质景群相距160公里,万佛山地质景群与红石林地质景群相距240公里,万佛山地质景群与武陵源地质景群也只相距400公里,具有地域的毗邻性;区内交通连接较好,具有良好的通达性;资源群间也形成了较好的邮电与通信网络、金融网络。区域间较好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网络能较好地促进本区域的各种旅游要素自由流动,为旅游整合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资源既有同质性又有互补性。总体来讲,三区地缘相邻,地理环境与地质环境及其演变历史有一定的相同性,这使其自然旅游资源属性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它们都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文化相连的特点,民俗文化特色也有很大的同质性。但其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性,各景群地质旅游资源也各具特色,有很强的互补性。武陵源自然景观总体以石英砂岩峰林为主,红石林以岩溶地质为主,万佛山以丹霞地质为主,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差异;同样,各区历史文化背景与民俗文化也存在差异性与互补性;各旅游资源群的旅游吸引物数量、结构、质量也不尽一样,主导竞争型的旅游资源有显著差异。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可产生叠加效应,并形成复合价值,可提高本区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向性。这种资源的同质性使湘西旅游资源必须整合开发,而旅游资源的异质性与互补性使湘西旅游资源有必要整合开发,也易达成整合开发。

(二)政府与技术推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三大旅游资源群所在行政区的领导越来越注重区域旅游整合开发,也采取了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一些措施,如经常利用旅游行业协会探讨如何共拓市场与共享市场等问题。政府强烈的旅游整合开发愿景及其实际行动将是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的主导力量。其一,政府行为比市场行为更具有全局性、整体性与前瞻性,能避免单纯市场机制的非预见性与滞后性;其二,可以组建区域旅游开发与发展管理小组,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引导整合开发,制定统一的法规规范旅游市场行为与旅游发展行为,培育健康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监督地方旅游保护主义,协调区域各旅游利益集团间关系,从而推进旅游业跨区协调发展;其三,政府更能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统一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统一保护环境,能更好的解决区域性旅游发展问题[3](P10)。其四,政府可以为不同地区间的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引导与服务,通过种种政策和手段引导、协助、组织、指导旅游企业间的协作,为企业联合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能很有效的对区域旅游实施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实力,实现全局的共赢。

技术的日益进步是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重要推力。其一,技术提高意味能有更多更为互补的旅游产品产生;其二,技术进步意味着联合治理与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强,更能提升旅游者美好的旅游体验;其三,技术的进步使湘西区域内快捷的旅游交通立体网络逐渐形成,减缓了资源群间旅游空间阻力,区域日益完善的通讯网络、金融网络与交通网络加速了区域旅游生产要素流通、信息流通、技术流通流动,促进了地质旅游资源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同时,旅游数字化技术,可以使湘西区域能建好旅游信息平台,它一方面可以加强湘西地质旅游资源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区域客源进行充分互换。

(三)经济条件推动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推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

经济全球化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要素更加自由流通。同时区域之间经济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激烈竞争中市场重新瓜分与挤占的现象更为频繁,各区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区域利益主体的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为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主旋律对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旅游资源群为了提高旅游竞争力,为了稳定的利益最大化,资源群间只有通过联手合作,协调各成员的相互行动,保护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使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成为利益驱动下的主要战略选择;其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决定了市场力量对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整合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首先,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市场机制下,旅游生产要素得到重新配置与优化,在区域内产生一定的地域分工,然后,随着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内旅游地域分工的深化,区域内资源群间旅游相互合作的愿景增强,合作现实产生,最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区域内旅游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得以优化。

(2)市场共域推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

旅游资源群的毗邻性与旅游资源属性的关联性,决定了湘西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的旅游市场有一定的共域性。共同的旅游市场推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进行市场共拓,从而推动旅游整合开发。这样它们可以降低市场开拓与营销成本,降低单个旅游资源群旅游营销风险,提高市场渗透能力,把握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旅游联合营销能对旅游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者的信任感。这些方面都可以弥补单个地质旅游资源群市场开发能力的不足。

(3)旅游企业纽带作用与扩张效应推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具有独立产权、独立经济利益和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经济实体。从供应链角度思维,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企业是旅游业众多供应链中的一个部分,它起着旅游价值传递与连接作用,它一方面把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旅游消费,将旅游需求转化为旅游行为;另一方面又将需求信息传递给旅游产品供应方,指导其旅游产品生产,或者将其它旅游产品信息传递给旅游消费者,指导旅游消费者下一步的旅游消费。旅游产业链整合可以使链上的旅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减少或消除了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现象,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企业不仅仅成为旅游景区间纽带,也是旅游行业各个部分的联系纽带,在旅游业各个部分当中客观上起着组织与协调作用。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独立经济利益和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企业扩张的规律[4]:追求利益从而获得较多积累,旅游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能力增强,于是扩大了自己的规模,规模的扩大需要占有资源越来越多,从而促进旅游企业进一步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旅游企业向外寻找投资区域和合作伙伴,或者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特许经营等对外进行扩张,以扩大自身规模与盈利能力,旅游企业这些性质客观上也推动了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整合发展[4]。

[1]陶伟等.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 2002,17(4):29-33.

[2]崔凤军.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J].旅游学刊, 2004,19(3):9-10.

[3]王土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4]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Driving Mechanism Integrate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Groups in Western Hunan

Y UAN Yao-qing, WEN Ho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Huaihua College,Huaihua,Hunan 418008)

F59013

A

1671-9743(2011)03-0005-04

2011-02-2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XY J023);湖南省科技厅软课题(2006zk3039)。

袁尧清(1973-),男,湖南绥宁人,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博士,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湘西区域旅游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旅游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