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裂项求数列的和 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

2011-08-25 06:13510900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杨仁宽
中学数学杂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裂项公比平均数

51090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 杨仁宽

巧裂项求数列的和 妙放缩证明不等式
——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

51090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 杨仁宽

1 缘起

在新课程人教A版数学选修2-2中,有这样的例题与习题:

这类问题的求解,可以采用“裂项求和”法,由于裂项变形时能较好地考查数学技能技巧,而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尤其是与不等式相关联,更是成为高考命题的亮点!本文结合近年高考题或模拟题,例析这类问题求解的主要思路与策略.

2 求解的主要思路与策略

2.1 借分式性质裂项,适当放缩证明不等式

点评 本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利用分式的性质,把bn分裂成两项之差,以利于求和!再看下例.

(1)求 a1,d 和 Tn;

(2)若对于任意的 n∈N+,不等式 λTn<n+(-1)n8恒成立,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正整数 m,n(1<m<n),使得 T1,Tm,Tn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m,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当且仅当 m=2,n=12 时,数列{Tn}中的 T1,Tm,Tn成等比数列.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性质,求解的关键,是借助于分数的性质对bn作恒等变形而裂项,进而求得Tn的表达式.

类似地,有2011年天津文科和理科压轴题、2008年江西理科第18题,以及下例.例3 (2010年湖南文科压轴题)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

其中表 n(n=1,2,3,…)有 n行,第1行的 n个数是1,3,5,…,2n-1,从第 2 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

(1)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n≥3)(不要求证明);

它的第 1,2,3,4 行中各数的平均数分别为 4,8,16,32,它们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将此结论推广到表n(n≥3),有下列结论:

表n(n≥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以n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因为表n(n≥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以n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第k行中各数的平均数为n×2k-1,于是表n中最后一行的一个数为bn=n×2n-1.

2.2 借根式的性质裂项,适当放缩证明不等式

例4 (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题)已知a为正常数,在曲线Cn:y=上的一点 Pn(xn,yn)处的切线 Ln总经过定点(-a,0)(n∈N*);

(1)求证:点列 P1,P2,…,Pn,…在同一直线上;

点评 此例求解的关键,在于对bn恒等变形,借助根式的性质而裂项求和,进而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归并转化为求离散函数的最小值问题.

2.3 借对数性质裂项,适当放缩证明不等式

点评 上述证明的关键,是仔细观察结构特点,适当构造对数函数,巧妙赋以变量之值,借助对数运算性质而裂项!求和之后的适度放缩,已是水到渠成了!

1 杨仁宽.创设新颖情境,体现课标理念,考查探究能力[J].中学数学,2010,8

2 杨仁宽.继承优良传统,探索命题创新——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卷评析[J].高中数理化,2011,7(下)

3 周伟忠.数列不等式证明方法比较[J].中学数学,2008,4

20110726)

猜你喜欢
裂项公比平均数
裂项放缩与放缩裂项破解数列
数列求和的利器——裂项相消
数列核心考点测试卷B 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数列测试题(B卷)答案与提示
数列基础训练A 卷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测试题(A卷)答案与提示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