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金字塔

2011-09-25 14:56吴任玉彭利元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生产者无机译者

吴任玉, 彭利元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金字塔

吴任玉, 彭利元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自翻译生态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后,就不断有人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同构性。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一条食物链内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传递规律,来探讨翻译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金字塔”这一图形很好地反映了翻译能量流动规律。能量流动过程中存在能量散失,不可能完全吸收。只有让目的语文本尽可能多地从源语文本吸收能量来提高翻译能量流动效率,才能使译作更佳。

自然生态系统; 翻译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能量金字塔

Abstract:Since some on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 ecosystem,many people have analyzed it from all kinds of perspectives.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natural system and translation ecosyste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ergy flow's rules of the translation chain by means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ecosystem and the natural ecosystem,andof the energy flow rules“decreasing by stages and flowing in one direction”in the translation chain.The geometric figure,pyramid,reflects the energy flow's rulesof the translation chaio verywell.During the energyflow,there exists lossof the energy that is difficult to be absorbed by the next stage.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ergyflow in translation,the target text should gain the energyfrom the source text as much as possible,which can perfect the target text.

Key words:natural ecosystem; translation ecosystem; energy flow; energy pyramid

引言

虽然翻译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翻译生态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而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翻译的发展离不开翻译的生态环境,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翻译的生态环境对翻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翻译生态学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发端于米歇尔·克罗尼恩的论述,借用生态学及其相关各领域的研究视角及成果发展而来。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国外Katan[1]对翻译生态文化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Cronin[2]首次明确提出“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这一概念。国内孙茜等用翻译生态学理论阐释翻译实践。本文将根据自然生态系统与翻译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相似性、同构性以及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来分析翻译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特性,这就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借助这一自然生态规律,来探讨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规律。

一、翻译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

翻译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在一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下的信息转换。整个过程置于一个生态系统中进行。翻译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翻译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翻译生态单位。”[3](P87-88)系统可大可小,依这个系统中的元素而定。在能量以信息形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中,除了一部分可以继续传递外,总有一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而以各种形式消散的能量。这就形成了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塔中的每个营养级都是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平衡。

1.自然生态系统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受丹麦植物学家叶夫根·尼温(EugeniusWarming)的影响,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系统的一要素,包含阳光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等。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指能够利用各种能量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包括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的某些细菌。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消费者指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分解者即“还原者”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腐生动物。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与无机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生物群落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就是由无数生态群落共同组成。

整个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生物群落的丰富程度。生物群落也同样影响着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3](P15)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各种基础物质像纽带一样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翻译生态系统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系统,就如同保持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样。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交流,它受到周边所有的环境影响如语言环境、社会环境等。因而整个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翻译生态系统是指由翻译生态环境与翻译生物群落构成的整体。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一样,翻译生态环境,即翻译无机环境,也是这个系统中非生物组成部分。这一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指“原语文本及原语文本、作者、译者、读者和翻译研究者等的社会历史语境。”[4](P56)而翻译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即作者和译者)、消费者(译语读者)及分解者(翻译研究者)。许建忠认为,翻译是译者同其翻译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并对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能动作用[3](P8)。作者利用自身累积的知识经验生产出原作。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直接作用影响其译者的翻译生态效率。

“处于翻译中心地位的译者是翻译产品的创造者。”[4](P55)他的翻译行为不仅仅受无机物即原作及读者的影响,也受到自身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干扰。各种基础物质构成的无机环境也就构成了造成翻译过程中能量流失的因素之一。消费者,即译本读者,通过各种渠道摄取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中的营养能量。分解者,即翻译研究者,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可以将翻译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有机质(这里指各种译作及其原作)分解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从各种译作和原作中总结,提炼出翻译精华即翻译理论,并用来指导以后的翻译行为。“翻译是一个从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的转换过程”[5],这个过程受到译者的特定性、文本的特定性和接受者的特定性三种因素的制约。每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独立的开放系统,即翻译生态系统。从整个关系链中可以看出,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状态。

3.自然生态系统与翻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内容上看大体上包含生物变异、适者生存、物种进化三个基本概念。而翻译即适应与选择。“它是译者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被翻译环境因素所左右的适应选择活动。”[6]翻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础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存在差异。翻译是不同语言信息的转换,也是一种符号活动。“人类创造文化依赖于符号活动,人就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7]人是自然的一要素,人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自然。而另一方面,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翻译活动中信息能的传递也影响着自然。“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系统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映射,语言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语言与生态的结合不仅仅是新范式的建立,而且是一个双赢互动过程。”[8](P89)语言的进化反映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倘若信息在转换、传递时发生误差,可能导致结果会有偏差,严重时引发战争危及整个社会。翻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效率的高低其实也是测量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指标。可以说翻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小部件。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

二、能量流动在翻译生态系统中的金字塔体现

自70年代以来,对等概念一直是翻译界的研究热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力求译本的能量与原作的能量对等。但由于不同民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不同,译者的个人文学素养、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价值观念与源语作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翻译食物链中上级营养层的能量与下级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在这个能量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一定能量的损失。

1.翻译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

根据翻译食物链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处于翻译中心位置的译者既是译作的生产者又是原作的消费者。消费者还包括译作和读者。”[4](P55)这里的分解者主要指翻译研究者。整个食物链里存在着能量流动。链中的生产者是这个系统中能量固定者,起着基础性作用。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如同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样,即能量通过翻译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要素时,逐级减少,并以理解表达差异形式损失一定信息能的单向流动。以原作为能量流动的起始点。一般来说,信息能沿着原作——译作——读者逐级流动,而后者获得的能量要小于前者所含能量。整个过程可用金字塔图表示:

整个翻译生态系统中,原作涵盖的所有信息包括内容,风格,形式等等都是一种能量的体现。译作不可能将其原作的内容、风格、形式保持高度统一。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其流动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一样:11单向流动——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它的单向性。翻译是为了让译语读者理解领会源于作者的思想观点。21逐级递减——系统中各部分固定的能量石逐级递减的,下一级是不可能完全获得上一级的能量的。“如果译者对原文的解读有误,当然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曲解;如果解读正确,但在译文组织方面用词不当或表述上出现逻辑错误,同样导致信息的异化和流失;正确无误的译文,并不能保证信息完整准确地被解读和接受。”[3](P92)越向食物链的后端,所传递下来的能量就愈少。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能量金字塔”。

2.翻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效率

翻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整个社会。流入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即作者所固定的能量的总量。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信息中所含的能量总量。为了某种需求初级消费者即译者通过阅读,研读从作者所固定的信息能中消化吸收尽可能多的能量,但不是全部。其能量流动表达式可写成:

生产者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恰如金圣华教授在“认识翻译真面目──有关翻译本质的一些反思”的讲辞中所指出那样:“一位译者心目中对翻译的认知与看法,无论如何都会影响成品的取向,则是无可置疑的”。[9]在有些情况下能量的完全吸收是不可能的;译文要忠实于原作者就不一定能忠于读者。翻译实践表明,“不对等”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等效论”认为翻译等效原则即“译本对接受者(听众或读者)的效果,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无限接近。生产者抑或是消费者们在同化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效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制约,也就会有相关信息能的散失。首先,译者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原作,读者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译作。受到自身生活环境,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在理解原作的时候便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另外,在表达层次上也会有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表达风格。那么原作的消费者在理解上就会产生偏差。由此可见,下一营养级从上一级获得的能量愈多,即其能量流动效率愈高,那么译作就愈佳,愈符合翻译等效论的标准。

三、结语

翻译是一种信息能转换活动,是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翻译获得相同的信息,进而实现沟通、交流。这个过程涉及了信息能的转换效率。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要素都影响着信息能的转换效率,因而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有部分能量的损失。为了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或者说更佳,那么就需要消费者更有效地吸收上一级营养级的能量,让能量损失尽量减小到最少。

[1]Katan,D.TranslatingCulture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9.

[2]Cronin,M.Translation and G lobalization[M].London:Roultledge, 2003.

[3]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4]朱月娥.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中的译者主体性[J].中国科技翻译,2010,(1).

[5]程平.翻译等值相对性探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1).

[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 2004,(4).

[7]巴特.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8]祖利军.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J].中国外语,2007,(6).

[9]金圣华.认识翻译真面目——有关翻译本质的一些反思[A]. (2000年12月12日翻译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辞)[EB/OL].翻译论坛:http://www.cuhk.edu.hk/puo/prof/jin/jin.htm.

The Energy Flow of Translation Ecosystem:Energy Pyramid

WU Ren-yu, PENGLi-y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0)

H31519

A

1671-9743(2011)03-0086-03

2011-02-10

吴任玉(1985-),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彭利元(196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从事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者无机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一场大风带给生产者的思考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