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

2011-09-25 14:56姚小云王云良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象限实习生社会化

姚小云, 王云良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

姚小云, 王云良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构建了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SPSS171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实习效果的公共因子,对模型进行了优化。以每个主因子评价平均分为横轴,以每个主因子权重为纵轴绘制象限图,运用象限图评价实习效果影响因子,确定改善实习效果工作的重点。

实习效果; 主成分分析法; 组织社会化; 影响因子

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constructs the factor model of internship effect about tourism undergraduate major.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with the help of SPSS 1710 software,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get the general elements which affect internship and optimize the established model.With the average score of each main elements' evaluation as axis of abscissas,with the weight of each main elements as axisof ordinates,the quadrant map is drawn and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which internship effect influences and thus learn how to improve the work of internship.

Key words:internship effec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ffecting factor

一、引言

实习作为一个大学生工作适应的重要预期社会化阶段,是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的重要桥梁;也是对大学学习的检验和延伸。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实习教学体系,在实习基地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实习效果却并不理想,[1]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业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要提高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就要探寻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有关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黄河从组织社会化理论出发,分别从企业和个人角度讨论影响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企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实习任务设计和组织社会化策略;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大学生的主动社会化行为。[2]李星群等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行业因素和学生因素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实习效果的原因。[3]高振杰认为影响实习效果最为关键的有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食宿条件、薪酬、人际关系、职业发展、酒店实习制度、兴趣与价值、他人意见等9个因素。[4]古璧慎、刘怡君等实证分析认为性别、实习的找寻方式、业者提供的实习方式(例如工作轮调、沟通管道和职前培训)和企业的规模均对学生实习期望和成效有一定显著影响;学生实习期望越高时,所获得的实习成效将相对提高。[5]闪媛媛,胡焱等研究认为旅游院校对学生专业认识和实习认识的教育以及甄选实习基地、深化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等,都有助于提升实习环节的影响力。[6]上述文献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旅游类专业实习效果的因素,并提供了研究的理论视角,还贡献了定量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为实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缺乏理论与定量实证相结合的针对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素的专门研究。

本文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尝试构建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SPSS171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实习效果的公共因子,对模型进行优化。以每个主因子评价平均分为横轴,以每个主因子权重为纵轴绘制象限图,运用象限图评价实习效果影响因子,确定改善实习效果工作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员工(或实习生)的组织社会化过程,是指员工(或实习生)从组织外部人员转变为具有参与性的内部人员的过程。事实上,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员工(或实习生)个人以前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受到冲击与影响,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或内化有关组织及团体的期望与行为规范,熟悉工作技能,最终才能成为组织或工作团体中的一员。[2]其实质是个体学习和适应新职务和新组织角色的过程。组织社会化是组织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组织可以采用社会化策略影响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和速度,而个体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主动社会化行为更快地顺利实现组织社会化。组织社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类型。赵梅等研究认为:对于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学校的持久影响力在他们离开学校后才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大学生在学校的经历也会影响到组织社会化的程度。所以提出影响组织社会化程度的因素可以分为学校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大类。[7]实习是一个大学生适应工作的重要预期社会化阶段,因此,从组织社会化理论出发,本文设计了学校因素、企业因素、学生因素和行业因素4个维度、23个影响因子的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图1)。

图1 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由Pearson(1901)首先使用,以后经Hotelling1933)、Rao (1964)、Cooley&lohnes(1971)、Gnanadesikan(1977)、Kshirsagar(1972)、Morrison(1976)和Mardia、Kent&Bibby (1979)发展和成熟起来。主成分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将原来的P个变量做线性变化,转化为P’个新变量,新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将新变量按方差大小排序,方差越大所包含的原始数据的信息就越多,方差最大者对应的变量称为第一主成分,依次排出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本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信度分析、基本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对问卷因子分析质量检验后,提取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达到降维和优化模型的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受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学专业、实习类型(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等)、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服务、基层管理和中层管理)、实习地点等。二是根据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设计了4组23个调查项目;使用5点李克特量表量测,刻度从1~5分别表示(影响)非常小至非常大。

调查对象为吉首大学旅游学院2006、2007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建立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组成的比较完备的实习教学体系,涵盖了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相关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地点分布于广州、深圳、杭州以及省内张家界、长沙等城市。实习类型多样、地点分布广,实习组织规范,以此为调研对象具有一定典型性。调查组在2009、2010年10月份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91167%。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特征分析与信度检验

问卷数据统计表明:受调查学生大部分为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占57178%,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占28189%,景区管理专业(方向)占5156%,其他占7180%;从实习方式看,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分别为68172%、31128%,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学生以集中实习为主,其他专业以分散实习为主;从实习岗位来看,主要是服务(操作)岗位,占到了89124%,管理岗位仅占10176%,这与被调查学生实习类型主要为专业实习有关,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专业实习以服务实习为主。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显示问卷达到了要求。利用SPSS1710中Scale模块中的信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功能,量表总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1756,大于015,意味着评估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高。单项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3723~016871之间,而每一个感知项目在其所在维度上的单项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3931~016871之间,在0101显著水平下相关,达到了内容效度的要求。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K MO指数为01804,当其大于017时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越接近1,变量的偏相关性越强,分析效果越好;巴特勒球形检验用于考察变量间的相关性,巴特勒球形检验值为14321990(d=253,Sig=01000),表明不但量表的结构效度很好,而且适合于做因子分析。同时本研究的样本数量也满足了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条件,即进行因子分析的一个问卷项目至少应对应5个样本,本研究中最低样本数应为165个,满足了因子分析的条件。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实习效果影响因子优化分析

对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23个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借助SPSS1710软件,利用最大正交旋转法,提取实习效果影响因子。以特征根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150作为确定因子的条件时,共提取7个主因子(见表1),7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198%,解释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表1 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素正交旋转因子分析(N=165)

因子1包含实习期待、实习态度、实习努力程度和实习心里调节,反映了实习生自我管理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因子2包含实习单位选择、实习岗位、实习薪酬福利、实习生活条件和工作时间,反映了实习单位与实习条件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因子3包含实习动员、实习培训、实习指导、实习监控与考核,反映了学校实习管理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因子4包含实习单位对实习生态度、实习单位实习管理制度和对实习生指导,反映了实习单位实习生管理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因子5包含实习单位所属行业形象、行业薪酬水平和行业社会责任感,着眼于行业现状,反映了行业吸引力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因子6包含实习单位实力水平和实习单位所处区域,反映了实习单位吸引力对实习效果的影响;因子7反映了实习单位所属行业发展前景对实习效果的影响。

Feldman提出的组织社会化权变理论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理论认为员工的组织社会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预期社会化阶段、适应阶段和角色管理阶段。[8]作为实习生,因为实习时间一般为3—6个月,时间比较短,一般会经历预期社会化阶段和适应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实习生自我管理、学校实习管理、实习单位条件和管理对实习效果,即实习生的实习社会化顺利完成作用很大,这与本文提取的公因子和其方差贡献基本是一致的,从理论上证明了模型优化后的合理性。

对7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出各主因子的权重,因子1——因子7权重分别为0139、0116、0113、0110、0108、0107、0107。通过各个指标重要性比较(权重大小比较),发现因子1、因子2重要性都高于平均重要性,因子3——因子7都低于平均重要性。

四、研究结果评价与建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优化后,提取了七个主因子,即实习生自我管理(y1)、实习单位与实习条件(y2)、学校实习管理(y3)、实习单位管理(y4)、行业吸引力(y5)、实习单位吸引力(y6)和行业发展前景(y7)。

以每个主因子影响评价平均分(见表1)为横轴,以每个主因子权重(重要性程度)为纵轴绘制象限图(见图2)。[9]

图2 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象限图

通过象限图我们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出影响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的主因子重要程度与评价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改进实习效果工作的重点。由图2可知:

象限一属于重要性高评价值也高的象限(高度关注区)。y1(实习生自我管理)这个因子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评价值与问题的重要性成比例,即实习生对其的评价值与他们所评价的重要程度相符合。对这象限上的这个因子学校应该继续保持与给予激励,进一步强化实习生以员工的标准而不是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适应实习社会化过程。

象限二属于重要性高但评价值低的象限(优先改进区)。y2(实习单位与实习条件)这个因子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改进机会,实习生对其的评价值大大低于了他们所评价的合理的重要程度。学校必须谨慎地确定需要改进的类型,实习生感觉与事实有时候一致,有时候并不一致,所以必须谨慎地对待,如确定是实习单位选择与实习条件存在问题,则要进行改进,选择管理规范、条件相对较好、岗位角色鲜明的实习单位,以提升学生实习社会化程度,从而提高实习的效果。

象限三属于重要性低评价值也低的象限(无关紧要区)。y3(学校实习管理)、y5(行业吸引力)这2个因子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评价值与问题的重要性成比例,也是实习生对其的评价值与他们所评价的重要程度相符合。对这象限上的2个因子学校应该继续保持并关注实习生对其期望的变化,并应尽量提高学校实习管理水平。

象限四属于重要性低评价值高的象限(维持优势区)。y4(实习单位管理)、y6(实习单位吸引力)、y7(行业发展前景)这三个因子落在这个象限上。这个象限标志着过度供给,实习生对其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评价的合理的重要程度。今后实习单位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将实习单位的实力作为选择的重要标准。

从研究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学校实习生对影响实习效果的因子重要性的判断和学校实习教学目的之间有偏差,也反映他们对社会环境的了解还不够。如,学生认为y2(实习单位与实习条件)的重要性高于平均值,且居第二位,说明学生过于看重实习的待遇及实习期间的工作条件;y5(行业现有吸引力)的重要性高于y7(行业发展前景),也说明学生过于关注当前的回报。这需要学校今后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实习社会化意识。

[1]姚小云,田金霞.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0,(6):810-814.

[2]黄河.大学生实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组织社会化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9,(6):131-134.

[3]李星群,文军.影响高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实习效果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高教论坛,2004,(5):126-129.

[4]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古璧慎,刘怡君,黄向.台湾旅游专业大学生实习的期望与评估研究[J].旅游学刊,2006,(S1):124-129.

[6]闪媛媛,胡焱,俞益武等.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3(1):121-126.

[7]赵梅,谢晋宇,刘宁.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影响因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33-35.

[8]Feldman,D.C.Acontingencytheoryofsocializ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Quarterly,1976,21:433-452.

[9]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满意度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06,(6):18-22.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Internship Effect about Tourism Undergraduate Major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Theory

Y AO Xiao-yun, Wang Yun-liang
(College of Tourism,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Hunan 427000)

G642

A

1671-9743(2011)03-0101-04

2011-02-18

湖南省普通高校武陵源优秀实习基地经费支持,吉首大学2010-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阶段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08]398号。

姚小云(1972-),男,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讲师,硕士,从事遗产地营销和旅游教育方面的研究。

王云良(1971-),男,湖南张家界人,吉首大学副教授,从事旅游教育和网络旅游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象限实习生社会化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