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2012-01-24 06:47胡顺富
中国药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疗法

奚 胜,胡顺富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200)

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奚 胜,胡顺富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200)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60例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观察组采用中药综合疗法,包括推拿、牵引、功能锻炼和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包括推拿、牵引。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记分法(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不适症状,显著改善机体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疗法;推拿;牵引;功能锻炼;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因腰椎间盘纤维的退行性变、萎缩、弹性减弱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出现的证候群[1]。常伴有腰、背、臀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腰背肌的疲劳和损伤可能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仅要针对受压的神经根,解除神经根压迫,而且还应针对腰背部肌肉的劳损进行防治。临床上,本病治疗方法多样,但采取单一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采取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腰痛可向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病加剧;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见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X线摄片示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赘形成,经CT或MRI明确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22~63岁;病程3月~12年。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 38例;年龄 23~61岁,平均(39.9±12.5)岁;病程 3月 ~10年,平均(5.4±3.8)年;L4~5突出者35例,L5~S1突出者34例,多节段突出者11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2~63岁,平均(37.8±11.8)岁;病程4月~12 年,平均(5.1 ±3.2)年;L4~5突出者 33例,L5~S1突出者32 例,多节段突出者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牵引:采取本院自动牵引床,使患者俯卧位于牵引床上进行牵引,以患者体重为基础设置牵引力,每天1次,每次20 min左右。手法推拿:按摩采取点、按、揉、压、推、弹拨、点穴等松解腰背部肌肉,并配合侧搬复位、拉压复位等方法,在治疗手法完成后,分别松解腰部肌群以及下肢肌肉,仰卧位卧床休息15 min。功能锻炼: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根性压迫症状改善后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以运动后不感觉劳累为原则。中药辨证论治:肝肾亏虚型治疗以益气补肾、强壮筋骨为法,偏阳虚者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加减,偏阴虚者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左归丸加减;气滞血瘀型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风寒湿痹型治疗以祛风渗湿、温经止痛为法,方用蠲痹汤加减。对照组仅采用牵引和手法推拿治疗。2组患者均以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疼痛程度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记分法(VAS),0分代表一点也不疼痛,10分代表极度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横线上画标志。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角度大于70°,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恢复工作,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腰腿痛减轻,体征改善,生活能自理;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以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可见,观察组临床疗效和疼痛缓解效果(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5.34,*P<0.05。

组别观察组(n=80)对照组(n=80)治疗前7.9±1.5 7.8±1.6治疗后2.1±2.3*6.5±1.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风寒湿邪侵袭肌表,流注经脉,气滞血瘀,脉络不畅;或慢性劳损,外伤闪扑,气滞血瘀,经脉内阻,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内因起主导作用,必须先有椎间盘纤维环萎缩性病理变化之后,再由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或因“着凉”使韧带和肌肉紧张,促使萎缩的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4]。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并不产生根性痛,当压力为0.6~1.3 kPa时引起静脉瘀血;压力达6.7~9.6 kPa时造成部分动脉缺血,充血或缺血又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神经根内压增高,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物质释放,从而发生慢性神经根炎性损害,引起疼痛。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缓解椎间盘对脊神经根的压迫,以及消除脊神经根周围水肿、血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5]。

综合疗法中,腰椎牵引可伸引痉挛的腰部深层肌肉,松解腰椎关节及周围粘连,矫正腰部脊椎侧弯畸形,张开椎间隙而产生内负压吸引,紧张锥体前后纵韧带,使压迫、牵张消失或减轻,神经根松弛移位,使神经根因受压而产生的创伤性炎症消退。手法按摩可加强局部血气循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促进受损的神经根恢复,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疼痛,缓解痉挛,改变患椎内外压力,改变突出物的位置,利于突出物回纳复位,同时使炎症、渗出和水肿得到改善,从而解除组织的痉挛、水肿,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功能锻炼可以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腰背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远期疗效。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理辨证论治,使气血调畅、经络疏通,则气滞血瘀、湿邪阻络、肝肾阴虚等症状也得以消退,从而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目的,消除病因,纠正机体因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变化,改善神经根的通道,调整脊柱、骨盆内外平衡系统。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达到治愈疾病、巩固疗效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外兼治,协同作用于经络气血,既符合中医的病因病机,又与现代医学的认识一致,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而稳定,使患者骨正筋柔、经络通畅,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较快康复。对于本病的防治,应强调早期发现、正规治疗,尽量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的继发性损害,以免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

[1]王兴旺.电针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3):54-55.

[2]金文杰,戴力扬.肌肉疲劳与慢性腰背痛[J].颈腰痛杂志,2004,25(2):134-136.

[3]杨庆贤.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9-30.

[4]孙桂红.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69-170.

[5]高 静,刘晓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J].陕西中医,2011,32(3):338-339.

R242;R274.9

A

1006-4931(2012)12-0082-02

奚胜(1970-),男,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电话)0577-65895899(电子信箱)531890239@qq.com。

2012-01-12)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疗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