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究

2012-03-30 13:10孙慧洁
关键词:俄语阴性现象

孙慧洁

俄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究

孙慧洁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性别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描述女性的语言视角出发,在词汇、姓名、语义等方面对俄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就会发现:俄汉词汇系统中名词和代词的构词机制充分体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尽管俄汉姓名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其中仍隐含着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汉语中的贬义女性词汇和俄语女性词汇的语义减损现象都反映出俄汉文化的性别歧视。

俄语;汉语;性别歧视

性别与语言研究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随着女权运动的高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作为性别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发了众多西方语言学家的兴趣。语言性别歧视可定义为无论男女任何一方,一性别对他性别在语言使用上所表现出的一种偏见和态度[1],而我们在文中所指的是对女性的歧视。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上进行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性别歧视表现在语言中。在我国学界,最初是英语学者,如王文昌、戴炜栋、杨永林等先后对国外英语学界的性别语言研究进行评介,其中也包含了语言性别歧视的内容;国内汉语界的王德春、陈原、胡明扬、孙汝建等也以汉语为语料对性别语言进行了研究,刘彬、刘颖对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中的现象进行了论述。国内对于语言性别歧视的双语研究则较少,周红燕、李蜡花等人的研究也多依据于英汉语言材料。本文拟从描述女性的语言视角对俄语、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探讨。

一、俄汉语性别歧视在词汇系统的表现

在汉语中,从造字法的角度看,“他”的形旁是“人”,用来指称你、我之外的第三人(不管他是男是女),而“她”的形旁是“女”,用来专门指称你我之外的女性第三人。“他”具有通指意义,“他们”也通常用来称呼男女皆有或性别不确定的情况,而 “她”、“她们”则不具有此功能,例如: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探索集·后记》)。俄语的限定代词любой,каждый,всякий等的阴性形式只用于指代女人,阳性形式具有通指意义:Водиночестве способенжитьневсякий(Крылов)。俄语中阳性第三人称物主代词его表示“他的”或“它的”,而阴性第三人称物主代词её则只能表示“她的”。俄语和汉语中存在的这种阳性名词的通指现象可以用特鲁别茨柯依的标记理论来阐释:阳性代词无标记,阴性代词有标记,其使用受到制约,只能指代女性,在语言中属于从属地位,“与有标记的词相比,无标记词是中性的或正面的”[2],这种分布标记反映了俄汉语对女性的歧视。

俄语是屈折语,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丰富的词缀构词。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词形变化少,词序在语言中起重要作用,通常不能随意改变词序。汉语构词中男女同时出现时,在语序上男性在前,女性在后,例如,男女、夫妻、夫妇、父母、公婆、子女、夫唱妇随、夫贵妻荣、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男尊女卑。语言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思维和意向的符号表现形式,意向一旦形成心理定势,就会对语序产生强制作用,这种“文化规约拟象性”[3]也存在于在汉语构词中。汉文化中男尊女卑、尊前卑后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先男后女的心理定势,形成了先男后女的语序,反映了对女性的歧视。无独有偶,这种现象在俄语中也有表现:братьяисёстры,сыновья идочери,мальчикиидевочки等,虽然这些词组中男女词语的顺序可以变动,但是按照语言习惯常常是男前女后的顺序。除了词序之外,在俄语中,许多阴性名词通常是在阳性名词后加后缀派生构成,是阳性名词的派生词,有明显 的 形 式 标 记,具 有 从 属 派 生 的 地 位:учитель→учительница,лаборант→лаборантка。

在汉语中,作家、司机、医生、市长、总统、博士、主席、教授、英雄等词语虽具有通指意义,但在指称女性时,通常都会在前面添加女性标识“女”字;如果指称男性,则无需添加任何标识,仿佛在说明女性称谓作家、博士、市长、主席等只能是例外,不具有普遍意义,充分暴露出对女性的歧 视。俄 语 中 也 有 同 样 的 情 况:писатель,доктор,магистр,врач等词语都是阳性名词,具有通指意义,其复数形式可以用来指代男女皆有的情况,而阴性名词只能用 于 指 称 女 性:В.Путин потребовал ускорить рост зарплатучителейТверскойобласти。在正式场合通常 使用阳性名词以代表男女两性共有的情况,以至于在表示教师节等节日时,普遍使用阳性名词:деньучителя,充分体现了阳性名词的通指意义,体现了语言中表男性的阳性名词的优势、表女性的阴性名词的次要性和从属性,即:社会以男性为主体,女性是其附属品。

二、俄汉语性别歧视在姓名中的反映

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姓名的结构与来源不一致,但都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汉语中男人的名字多用表示威武勇猛的字,如“虎、龙、雄、伟、刚、强”等。女人的名字常用表示温柔美丽的字,如“凤、花、玉、彩、娟、静”等[4],显示出女性的柔弱。中国妇女在解放前完全是男人的附属,没有自己的名字,在古代史书中有名有姓的女子很少,人们看到的大多是“王张氏”、“贾夫人”、“薛姨妈”等,女子姓名称谓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历史。

俄罗斯人的姓名由名、父称、姓组成,女人的父称和姓氏是在男人的姓氏、父称的基础上改变为阴性结尾的形式,以表示其女性特征。男人姓氏的复数形式既可以表示整个家族的人,也可以表示夫妻双方,而女人的姓氏形式则只能表示其本人;姑娘出嫁后一般依照传统改姓男方 的姓,很少有人 使用娘家的姓,俄 语 中 девичья фамилия,добрачнаяфамилия是这种现象在语言中的佐证。俄语中有的名字适用于男女两性,但其词尾不同,女人名字具有阴性词尾,如:Саша的大名为 Александр(男人名)和 Александра(女人名)。俄罗斯人的父称是在孩子的父亲的名字后加上相应的后缀构成,体现了以男性为核心的社会理念。

由此可见,俄语和汉语中姓名是以男性语言为标准,女性的表达或者只是男性语言的变体,或者被简化,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俄汉姓名文化中都存在着性别歧视[5]。

三、俄汉语性别歧视在词汇语义上的表现

汉语中许多表示女性意义的词汇含有贬义。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词源上看,汉语中众多带女字部的汉字都表现了对女性的歧视,如:会意字“妇”,甲骨文上图为手拿扫帚扫地的人,表示做好家务是女人的义务。《辞海》中女旁字共257个,涉及包含评价意义的共100个,其中褒义词47个,贬义词35个。其中的褒义词,如“好、妙、娆、妩、姣、婷、娴、嫩、婉、娇、婧、妩媚”等皆与外貌相关,因为女性只是被观赏物,是客体,而男人才是观赏者,是主体,女性只能被动地被男性评判。正如 АллаКирилина所说,性别歧视体现在语言中阳性形式的优势,女人的次要性和客体性[6]。而“嫉、妒、婪、妖、妨、奸、妄、娼、妓、姘”等字都带有着明显的贬义,仿佛这些恶事是女人的专利,反映出社会对女人的偏见、歧视。

俄语是非表意语言,词形变化丰富。许多表示女性的词语由表示男性的词语借助后缀派生而来:москвич→москвичка,работник→ работница,редактор→ редакторша。很多类似的派生词只在口语、俗语中使用,很少用于书面语中。而且,其中一些词的词义由原来的意义变为“某人的妻子”:купец(商人)→купчиха(商人之妻)。有一些词语的语义发生了语义减损,丧失了其阳性名词的“崇高、称赞”的意味,如:техник表示“技术员”,техничка表示“女清洁工”。阳性名词派生阴性名词时,往往不是赋予后者以全部的原生语义,而是将有庄严、夸奖意味的义项“据为己有”,暴露出明显的“不公正”[7]。

俄语中的语义减损现象在汉语中亦有表现:“小姐”一词本义指年轻的女性,后逐步发展为从事色情服务工作的性工作者的含义。现在在餐厅里很少有人叫女服务员为“小姐”了,因为“小姐”一词其实已经成为“三陪小姐”、“按摩女”、“发廊妹”等的委婉语,具有明显的贬低和蔑视女性的隐含意义。

综上所述,无论是俄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这种语言的性别歧视深刻地反映出妇女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是中俄两国社会漫长的封建制度长期在语言中留下的烙印,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为此,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该现象做深入地研究。

[1]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性别·称谓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5.

[2]利奇G.语义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160.

[3]文旭.次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3):90-96.

[4]王泉根.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188.

[5]刘涛.俄汉语认知域中的转喻与隐喻连续体现象[J].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132.

[6]А.Кирилина,М.Томская.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гендер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J].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записи,2005,2:www.strana-oz.ru/article=10388numid=23.

[7]李琳.论俄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中国俄语教学,2000(2):59-64.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树武]

H0

A

1001-6201(2012)04-0271-02

2012-03-18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424)。

猜你喜欢
俄语阴性现象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