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2012-03-30 13:10康秀云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康秀云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康秀云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视解决几个重大时代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重解决如下几个时代课题。

一、在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的条件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基于大学生的重要地位和固有特点,形形色色的国内外反动势力都把眼光瞄准了大学生群体,希望分化出他们所需要的力量。他们的策略是从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上下手,逐步动摇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客观地看,我国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理想信念坚定。但是,今日中国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象牙之塔,受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重物质享受,“拼爹”“搏出位”取代了对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追求。

面对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为清醒地认识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信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最重大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帮助大学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明确是非、澄清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贯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立场,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养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的条件下,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提高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宏观社会场域中进行的,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广泛运用,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融碰撞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也带来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新课题。在文化交流领域,西方的文化霸权在潜移默化中冲击着我国的民族文化,众多大学生沉迷于国外社会科学理论、美国大片、洋快餐以及各种西方习俗节日中,疏远了本国文化和历史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态势与格局“显现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1]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状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首先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价值观安全,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传播主导政治文化,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其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民族文化心理,“相信根底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着丰富的思想资源,相信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为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力量,相信中国共产党具有胜任引领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本领,相信人民群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性,相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能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改革发展;最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先进性与文化的世界性、多样性的关系。明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既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自觉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抵抗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

三、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条件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发展,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总体上实现了由生存到发展、由封闭到开放、由保守到变革、由依附到自主、由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工业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传统一元化社会本位价值观受到冲击,出现了多元价值并存的局面。国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价值凸显,主体意识张扬,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呼声高涨。但是,一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强调独立性与主体性,只顾个人的、眼前的、物质的利益,忽视对国家、民族发展全局的关注,忽视长远发展目标的确立,表现出狭隘、功利的自发发展倾向。更有一些学生在多元价值并存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影响下出现了道德滑坡、精神堕落、信仰缺失等严重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尖锐挑战。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强调社会本位和社会价值、“保证作用”和“服务作用”、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和个体价值实现而备受诟病,一些学者主张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去工具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放人、培育人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存及其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多给予学生人性关怀,提高其道德判断与实践的能力,促进人性的完善和发展,培养其健全独立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其维护政党统治、保障社会安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是要追求理想,服从和服务于政党统治、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立地”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根本目标与根本利益,又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手段”[3],帮助大学生由狭隘功利的自发发展向面向社会具有远大目标的自觉发展转变。

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择业、创业教育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急骤扩大,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高等学校注册生人数与18岁至22岁人口数的比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其后每年又以2%的幅度增长,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4]。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意味量的扩张和办学模式的变化,同时意味着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渐趋复杂,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性,其中,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最为突出。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的天之骄子,转变为需要在人才市场推销自己的求职者,实现百分百的就业率变成了高校的“痛”,所谓“毕业即失业”的抱怨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不好甚至会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

面对这一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切实帮助,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方面,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调整就业预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到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增强其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力求在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之前,从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

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尚不理想,怀疑和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声音时有发生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保持高度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

毋庸讳言,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甚至后果严重的问题,引发了对大学生群体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批评,一些人甚至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合法性,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无空间论”等观点[5]。众所周知,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环境、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等共同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中,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因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目标,落实教育任务,完善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归根到底要靠人,即教育者。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例如,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理论自信,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一些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足,不能正确辨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甚至对错误思潮随声附和;一些教师还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问题。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举足轻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主动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模糊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自信,坚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打破社会上存在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识;要主动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影响力;要有足够强大的免疫力和抵御力,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言传身教,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

当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前沿问题和时代课题是复杂多样的,诸如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变,加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何有效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高效快捷的互动平台,实现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合力;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发挥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如何优化环境,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等等,都是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4.

[2]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省[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3.

[3]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8):5.

[4]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N].人民日报,2011-03-29(04).

[5]沈壮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5(2):15.

Contemporary Iss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ANG Xiu-yun
(Political and law school,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117,China)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history mission of training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 to solve several significant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temporary Issues

A

1001-6201(2012)04-0227-03

2012-04-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09YJC710006)。

康秀云(1971-),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