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

2012-04-01 22:18林少群
关键词:规范管理企业

林少群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分院,江苏 南京 210019)

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

林少群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分院,江苏 南京 210019)

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治理结构不规范、信息化程度较低、内部审计职能不健全、防范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的运行与管理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应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其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美国把中小企业看作“经济的脊梁”,德国则把中小企业看作“重要经济支柱”。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吸收劳动力优势更加显著,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转移人口基本都是由中小企业吸收,是技术创新的生命力,在激活市场竞争、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在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占60%和40%,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占全国GDP的58.5%。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但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治理结构不规范、信息化程度较低、内部审计职能不健全、防范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的运行与管理还存在很大差距,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都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总量庞大,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合、家族式、变动率高,开歇业频繁之特点,再加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内部控制较为薄弱,存在较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合伙企业、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多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位一体的产权关系,致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集权现象严重,多数企业的运营团队以“血缘关系”作为企业的运作纽带,存在“家长式”作风。

(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能够生存发展到今天,这和企业主本身个人特质有很大关系,如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善于抓住市场机会。企业主的这些特征,依靠自己的判断埋头于自己的事情,缺乏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平台,不愿意听取员工的合理建议,造成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出生率”与“死亡率”都较高的现象。另外,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偏低,高学历、高层次的管理者所占比重偏低,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在企业管理中容易形成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效果难以显现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成本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各项支持,致使信息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企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和沟通,造成内部控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职能不健全

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由于人员较少,机构设置简单,往往不单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在同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担任工作,其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会产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合理结构。另外有些中小企业主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审机构,很难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与作用。

(五)不重视风险管理

多数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不重视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不重视风险体系建设,弱化了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一,其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与大中型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如社会环境、销售市场的突发变化都会给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中小企业由于前期历史资料的缺乏,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以及管理者水平的制约使得其对风险管理都比较薄弱。根据学者对美国的中小企业研究,约有68%的中小企业在开业5年内倒闭,19%的企业生存在6~10年之间,只有13%的企业生存超过10年以上,在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出生率”和“死亡率”两高的现象,这说明中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明确控制目标,优化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实现的成效①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大都从法律法规要求和审计的视角开始,考核企业所制定和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达到有效性和合法性。我国中小企业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来构建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主和员工的行为,加强行为理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会受到组织结构、财务预算、职工的权利与义务、牵制与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要为企业主与员工建立一个令行禁止的管理环境;要为员工建立一个控制有效、相互竞争、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的工作环境,培养一大批对企业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对关键岗位要定期换岗、轮岗,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防止舞弊和不作为的行为发生。

(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有人说中小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主文化,“人治”色彩严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历史较短,且大多脱胎于个体私营企业,“人治”色彩严重,制度的规定、人事和财权的调配等等都是由企业所有者一人独自处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意识到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促使企业健康、持久发展。要通过符合企业自身特征的企业文化来感染和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企业要以人为本,进行规范、科学管理,关心员工身心健康,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敏感职务要有明确的职业操守,不相容职务不得由同一人担任,并自觉接受监督。

企业文化是内增凝聚力,外增竞争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源泉。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的人生理想与个人价值在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中得到实现,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内部监控机制是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防范和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企业未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可操作性指导文件,也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基本理念。中小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促使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帮助企业防范与管理风险。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必须有计划,有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审计部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组织形式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保持相对独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服务观念,积极适应业务、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变化,提高风险的把握能力,站在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一个组织架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设置合理、技术管理先进的内部监控体系,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因风险产生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内部审计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中小企业风险评估建设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使其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中小企业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手段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赢利水平,又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造成财务风险加大[1]。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机构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加强中小企业风险评估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建立产权清晰、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董事长和总经理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增强其独立性。其次,建立起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中小企业由一人管理的企业转变为管理团队运行的企业,从而增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职业素养

建立和执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完善,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去完成。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丰富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对法律规范的学习,强化内部控制规范意识。

[1]张龙平,陈作习.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9(2).

F279.23

A

1673-1395(2012)02-0047-03

2011-12-06

林少群(1976-),男,江苏南京人,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规范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企业
企业
企业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