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012-04-01 22:18
关键词:反思性高校教师心理学

姚 笛

(宿迁学院 五系,江苏 宿迁 223800)

教育心理学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姚 笛

(宿迁学院 五系,江苏 宿迁 223800)

教育心理学理论有助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实践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够更加清楚认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学实践合理性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反思性实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理论

(一)教师已有的学习与教学观

曾经有研究证明教师行为受其人格表达观和价值观影响,即教师已有的学习与教学观会对教育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教师思维研究者认为,对教师感知教学环境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是了解教师的关键所在。同时相关研究者认为,对教师感知教学环境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是为了理解、预测和影响教师行为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归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教师对学生行为原因及学生情感反应方式的感知。由此可见,教师已有的学习和教学观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师的反思性实践

教师的学习不是从理论出发的,而是从经验出发的反思与重构。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教学观念、已有经验等进行反思,进而为自身的学习进行构建。教育心理学有关专家认为,教师如果参与了自我反思的环节,那么有关研究结果和观念对他们而言,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进行不断总结和反思。当高校教师遇到自己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时,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培训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在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时,需要分析教师如何在自我学习中提高动机和优化学习策略的教与学的过程,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教学效能感就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学习影响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能力评价、教师创新、教师的管理等有密切关系。另外,教师个人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与效能感有密切关系。1988年,Tschannen-Moran等人构建了教学实践模型,根据这一模型的应用发现,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情境关系密切。教师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将特定的内容很好的教给特定的学生。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潜在目标就是培育教师对教学效能的感悟。

二、反思性实践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一)反思性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性实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思考,并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这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简单且有效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特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专业特性或内部专业结构的成长。教师专业并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的专业,在实际应用中,它更体现了教育的专业。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只是简单理论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结果,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好坏都有衡量标准;另外,教师专业发展其实也就是一个过程,是随着教师不断成长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其实就是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达到专业成熟而进行的自身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都与这个过程密切相关,当前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不应该被视为静态的结果,而应该视为一个实践过程。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所有教师都能够达到专业成熟水平,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目标,不断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愿的,教师在这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教师专业发展如果没有教师的自觉、主动参与,那么教师专业发展也就只能成为幻想。[1]

[1]孙振东,陈荟.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2]李静.教师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

[3]程水英.关于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

[4]章关海.反思性教学实践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3(1).

G451

A

1673-1395(2012)02-0134-02

2011-12-12

姚笛(1980-),女,江苏沭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二)如何运用反思性实践来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要将自我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培养措施。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师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促进自身素养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反思的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力。[2]那么如何运用反思实践来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以“写作”为载体的自我反思。教师改进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持续的思考和分析,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感受、思考、总结都采用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主动回顾、反思、分析、重构教学实践,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供有利条件,并且也有助于构建个人教学观。教师以“写作”为载体的自我反思方式也是非常丰富的,如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实践回顾,以叙述的形式对教育事件进行阐述,解读相关的理论文献。二是以“交流”为载体的集体反思。反思并不仅仅是指个人的反思,还包括集体的反思,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批判等在平等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思,进而促进共同成长。如以课例研讨的形式,进行评课议课,对展示课进行全面细致地点评,总结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改进的措施。课例研讨是一个典型的集体反思代表,课例研讨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研讨实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许多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课例研讨实现了“现在的我”和“已有的我”的反思性对话,它弥补了以前教学中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不足,使教师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等进行交流和讨论。三是以“研究”为载体的行动研究。以“研究”为载体的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时要对教学实践系统进行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方式。当教师在问“如何才能提高我的教学质量”时,当教师与教师之间为了教学而进行相互沟通和探讨时,当教师为了教学而进行再教育时,这些行动都说明了反思性实践的存在。其实这个循环性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时,其思维方式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反思的结果体现,它将一个人的目标、过去和未来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最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4]

综上所述,教师反思性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学实践合理性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它既涉及到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又涉及到了教师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反思性高校教师心理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