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能思

2012-07-23 02:05
世纪 2012年5期
关键词:结字仄仄白话

沈 鹏

启功先生于书画、文史有多方面学术成就。社会上流行说他是书法家、善幽默,于前者局限于写毛笔字;后者,凑合一些生活里的诙谐笑话,缺少深度。其实,就以幽默来说,在启先生的文章里不时流露。他对比中国汉语规律与外国“葛郎玛”(文法一词的音译)把节拍、辙调的作用力比作汉语中富凝聚力的“血小板”,把比喻与用典说成葛郞玛束手无策的一条条泥鳅,由于思考语言的问题,他随手拈来文革中流行的一句话:“老鼠儿子打地洞,愈挖愈深。”仅在一篇文章里出现以上比喻和联想,便使人增加阅读兴趣,感到耐人寻味。启功先生作文,向自己提出“简、浅、显”的要求,成似容易却艰辛!

探讨汉语诗律,启先生有他的发明——“平仄竿”,“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无限止的循环反复像一条竹竿,上面有“节”,任意截取其中一节,仄起或平起,五字句或七字句,都可扩展成篇,五言律句共有七样,七言律句共有十四样,无论句子多少的律调诗篇,除拗句外,所用都不离这二十一样句式。“平仄竿”的作用堪称大矣!以我个人体会,倘为记忆,要掌握诗的格律也不难,几种格式有现成的规则可循。启先生发明的意义在于找到了格律诗节奏的最基本的元素,由最简单的基因扩充到许多复杂的样式。原来许多复杂的样式不过是最简单的“基因”的有规律的变化。人的一生离不开呼吸,有呼吸而吐故纳新,保持生命的活力,肺部“呼、吸,呼、吸……”以至无数。人也离不开走路,两脚“左、右,左、右……”积跬步以成千里。启先生研究古代汉语,重视节奏、辙调,而诗歌,则是汉语音律之美的集中体现。当然可以扩充到词、曲、赋,再有骈文。

启功手书诙谐幽默的《痛心篇》

不但如此,启先生还从优美的古代散文中探索汉语音美,从《史记·屈原列传》《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王安石·读孟尝君传》选段寻找平仄抑扬的脉络。由这番苦心,研究出汉语音美的源远流长。时至今日,白话早已代替文言,但是如果我们研究白话中的美文,同样可以从中找到节奏甚至辙调之美,哪怕是潜在的不那么明显,古汉语的生命力还在发挥作用,历史的沿袭不会断裂。白话诗也会通过艰难的历程吸取传统汉语的美感逐步走向成熟。从汉语传统的立场看,应是一条必然的途径,当然决不排除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当代语言的融入等多方面因素。我至今记得启先生有一次跟我说,他写白话文的时候,心中默默地有文言作底。我认为这是因为他文言的根底深,懂得文言与白话相异又相通。有了“文言作底”,写的虽是白话,读起来也会是优美的,单说文言简练不足以说明问题。启先生对汉语中一字即一词,一字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形容词的现象作了深入的阐释与发挥。

“平仄竿”发现汉诗的音韵规律,对汉字的字形规律,启功先生作了十分精密的研究。他仔细察看古代字帖中笔画轨道的方向角度、笔与笔之间的距离关系,字中各笔的聚散疏密。他确认赵孟頫说的“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是真实不移的道理。用笔与结字究竟何者更重要,古今见解各有侧重,我曾写《传统与“一画”》与学界共同商讨。在启先生那里,更看重结字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结字仄仄白话
家乡的土白话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隶书“接笔”论
Kiss and Ride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