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2-08-15 00:44刘娟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职业化新建队伍

刘娟

山东省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 德州 253023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刘娟

山东省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 德州 253023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制度、机制、体系建设方面关注辅导员的素质提高,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才能建设一支高度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 辅导员; 职业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产生了巨大冲击,比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下降、整体素质下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质量上可选择的余地不高,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是高校扩招的部分,这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进一步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化素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完善和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

制度建设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在辅导员专业化的过程中,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要切实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强化对辅导员日常实务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辅导员的约束,严格辅导员的全员考评制度,努力营造“崇尚先进、拒绝平庸、鞭挞落后”的良好氛围。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不完善,造成辅导员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发展空间狭小,使辅导员看不到自身未来的发展出路,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相关制度,要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照搬照抄传统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建设的相关制度,不能适应本校发展实际的制度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只有通过制度来落实辅导员的相关政策,让辅导员们真正感受到辅导员队伍的春天已经来到自己身边,才能真正激发出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2 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新建本科院校举办本科教育时间较短,而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与专科、高职教育差异较大,因此在各种相关工作上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没有进行明确界定,甚至笼统地觉得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应该有辅导员来处理。与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很多院系的辅导员都成为了院系的教学辅助人员。忙于系部的教学辅助工作,比如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学生各种证件的办理(借书证、学生证等)、各类教务通知的下发等等。而辅导员本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由于缺乏评价指标和职责界定,反而成为了“副业”,为院系和辅导员所忽略。

因此,只有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界定,以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才能明确辅导员职业范围,更好地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

3 建立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仅仅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仅仅靠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自我约束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对辅导员工作成果和工作能力的评价标准。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对辅导员的工作做出评价,肯定先进、批评后进,督促辅导员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使辅导员们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能够更客观地评价自身工作水平,走上“一专多能”的发展道路。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学校特色,要公正、客观。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考核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日常工作的评价,评价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水平,可以通过辅导员日常考勤、院系劳卫工作、公寓管理、就业率具体指标的排名来确定辅导员工作效果;一部分是特色工作的评价,评价辅导员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效果,比如参加“挑战杯”等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的名次、带领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调查报告情况、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效果等,通过这些评价指标的确立,可以发挥评价指标导向性的作用,使辅导员更为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关于着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三是辅导员理论水平评价,辅导员要实现工作能力的提升,仅仅埋首于工作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多思多想,注意在理论水平上的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评价,对辅导员在论文发表的篇数和档次上做出要求,督促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4 健全辅导员激励机制

在新建本科院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冲劲有余,经验性不足;热情有余,持续性不足;干劲有余,技巧性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从心理学可知,由于人们总是有着物质的或精神的某种需求,因而能诱发人们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驱使人们向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奋进。17激励可以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既定任务,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确定人们的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18因此,健全辅导员激励机制,能够使辅导员群体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得到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目标制定的针对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多种多样,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本校辅导员的薄弱点做重点激励,而不应该面面俱到。激励的目的是提高,要体现导向的作用。要与当前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比如针对各院系学生就业率不高的状况,需要辅导员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就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激励目标,对大学生就业率高、创业教育开展得好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奖励,必然能促进就业工作的全面进步。二是目标制定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是指激励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目标必须高于辅导员的现实水平,但是这个目标必须是辅导员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或者企及的,如果目标过高,高于辅导员的自身水平太多,即为无效目标,不仅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挫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在辅导员的论文发表方面,如果仅仅规定只有发表在A类期刊上才能获得奖励,这个目标是绝大多数辅导员目前无法达到的,那么就是一个无效的激励目标;三是目标制定的科学性。由于激励目标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关注激励目标的科学性,激励目标应该全面反映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要求,对辅导员做出科学评价,要更加关注辅导员长期的发展和成长,不能助长投机取巧、只看重短期目标的风气。

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机制、体系上全方位关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建设一支高度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8.084

刘娟 山东省德州学院中文系 讲师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职业化新建队伍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加速职业化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