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研策略,提升“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2012-08-15 00:42潘月琳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备课组研讨教学研究

潘月琳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1)

国家督学李希贵校长在他的《教学管理沉思录》里说:“重视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宏观教学管理可以有许多,但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还要依靠备课组这个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学目标如何确立,重点、难点是否明确,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离开了具体的进度、内容、学情,任何教学理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备课组里下工夫,让教学专家产生在备课组,让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辐射到所有课堂,我们的教学效益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说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在培养和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改变教研形式,呈现研讨实效

如何培养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思维,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我们采用“自主研讨—集体研讨—实践运用—反思重构”的教研方式,提倡研究的“行动化”“实践化”,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学”,提高研讨的实效,成就专业人生。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我们选择主体参与和合作互动相融合的教研策略,根据教学特点,在教研过程中让教师亲自体验探究过程、体验合作互动过程,创建“研究型团队”。

1.自主研读,强化人人参与。

备课执行三个流程制度:一是主备人提前一周完成主备任务,对单元整体进行解读,提出相关问题,给组内成员发电子稿。集体备课活动前组内所有教师提前对照初案、问题等进行教研预习;二是集体备课时组长和组员一起,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将教师的初始教案进一步优化,如讨论:单元整体目标制定、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主备人提出的问题等的研讨。要求对教材的分析有整体意识、前后连贯的意识,同类课文意识、问题意识等,每个人参与解读教材;三是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基础和学生实际进行二备、课堂实践运用、反思重建。

2.集体研讨,激活反思研讨能力。

每周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必须有四个环节:一是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备课组活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二是集体备课研讨。主要对主备人的单元备课进行研讨,对教材、学情进行分析,关注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情况,准确把握年级段的教学核心任务,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成长过程,成为“吸收内化”和“倾吐表达”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是备课组依据学期初研讨制定的专题进行研究。

四是组织组内互听、评课、反思重建等,有组内互听、组际互听、学科为单位的听评课。每次听课都要做好前移后续的工作,听课教师从“问题”切入,带着问题听课,活动执行听课→评课→反思重建的流程。

3.注重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反思重建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各种研讨活动中,不但要反思自己,而且要反思别人。自觉地以自己或别人的实践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听课等)为思考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并对其实践做出分析、研讨,继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改进,再重构实践。我们还要求老师们不但在教学后反思,更在教学前(上课前)、教学中(上课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课前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课中的调控和应变能力,以便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关注教研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1.“专题式”研究。

依据学科的教研引领,我们的备课组活动提出“专题研究”教研组研究方式,就是将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当做教研活动的主题,让教师带着研究的体验与感悟参与专题研讨中,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采用“互动参与式”教研活动,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领会研究型课程理念,并内化到教学行为之中。

备课组活动注重课堂实践与理论学习,围绕专题研究展开,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备课组专题要体现序列性、连贯性。各学科组教研组围绕课程的目标内容,展开“专题研究式”教研。如:五年级“单元整体导读的研究”、四年级的“写人类课型教学研究”、三年级的“叙事类课文教学研究”、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类课文教学研究”等。数学学科进行“数运算研究”“数概念的研究”,我们的专题研究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变革教学方式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在研究时把有分歧的课堂呈现出来供教研时间讨论,把有效的课堂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出来给教师们学习借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由此形成的丰富的实践积淀,促进了老师们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和逐步明晰,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下面我就以四年级的语文备课专题研究前期安排这个案例来谈谈,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案例:四年级语文组围绕“写人类文章的教学研究”这一专题,提出研究的前期具体整体规划、实施步骤。备课组长在四年级语文QQ群上发布信息:

各位老师大家好: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研究的专题是 “写人类文章的教学研究”。在第三单元的写人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已经有所收获。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写人类课文,但与第三单元的不同,请找好研究的切入点,继续展开写人类文章教学的研究,在十四周的星期二下午进行研讨。作为前期的准备,张竹芳老师作为本单元的教材分析主备人,完成教材整体分析和教案初备的任务,提出单元备课时产生的问题,其他组内成员考虑先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思考问题

(1)写人类课文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类型?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操作?

(2)你在写人类文章阅读指导方面还有哪些体会?请准备实例说明。

(3)在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你的困惑和问题?第七单元的写人教学你打算交给学生什么阅读方法?

(4)和前面教过的写人类的文章进行对比,写出自己的反思,教研组活动时进行“五--十分钟的反思交流”,每人做好发言准备;

第二,进行课例研究,由李铭老师执教《黄河的主人》,请各位观摩,结合专题教学评课研讨准备(十四周)。

第三,进行一次专题讲座,请本部门中学高级教师孙海燕对“如何进行写人类课文教学”的讲座,获得研究的信息和方法。

第四,自主阅读分析第七单元的课文内容,结合主备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教研预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欢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附:推荐学习材料

(1)《浅谈小学读写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操作》(《小学语文教师》2012.3)

(2)《浅谈 “对比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2.2)

(3)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尤其是第二章及P202—232页的内容。

从上面的教研通知安排可以看出,教师已经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教研过程中来,换句话说,她们已经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成为“互动参与式”的教研形式的主人。

2.“案例式”研究。

通常是以一个教学课例为载体,通过观察学习,选择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如语文学科的以《嫦娥奔月》为课例,进行“神话类”课文的教学课例研究活动,由五年级老师执教,分低中高三个年段,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出发,对不同年段学生的 “神话类”课文的课堂教学要求进行研讨,各年级段的教师分别进行研究,他们根据本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依据课标的要求,关注上下年段的连贯,得出本年度此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如中年段的策略归纳为:以文学文,理清故事脉络;以文学法,感悟人物形象;回味文字,体会神话魅力。具体的操作方法:(1)紧扣主要人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2)抓住次要人物的侧面烘托,突出人物形象。(3)承接低年段,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感悟人物形象。(4)切合中年段,运用固有的文本,进行理解式的表演。(5)连接高年段,结合文章的留白,展开想象说话写话。(6)体会神话的神奇之处。(7)感受神话的民族特色。(8)延展神话的课外阅读。

这次合作研究,通过个人或团队的多角度的分析交流,我们进行了课堂实践,在交流中共享,在多次反复的过程中共同提升,形成新的经验,同时进行对比反思,在差异中感悟提升,形成“神话类”课文不同年段的教学策略,教师们都有收获。

一年来,学校通过变革教研方式,通过“自主研讨—集体研讨—实践运用—反思重构”这样教研形式,给教师设置了交流的平台,唤醒了问题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在不断循环、提升、感悟、创新、总结、完善的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在同伴互助下学会探究,在反思、重构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在互动中感悟教育的真谛。

[1]李政涛,吴玉茹.“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李伟胜.教研组建设的创新之路.2009.12.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2,(02、03、04).

猜你喜欢
备课组研讨教学研究
备课组长的定位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