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2杨鸣
文教资料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师

杨鸣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浅析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杨鸣

(南京理工大学 紫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群体的主动性、互动性,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等途径实现。

高校 人才培养 自学能力

教育家B.F.Skinner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生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自学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定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学能力,就是指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够独立思考,独自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无师自通的能力。(1)从心理学角度看,自学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概括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诸种能力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学习者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理论的一种能量因素。(2)从教育学角度看,自学能力则是学生消化课堂教学、扩大知识范围的催化剂,是打开知识宝库、探索科学奥秘的金钥匙。大学生自学能力更多的是思索和自我发现,吸收和改进现有的方法,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拥有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二、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实施终身教育、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1.终身教育的基本前提。

终身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发挥人的潜能,引导人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努力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因此,教会学生在大学期间仅仅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使学生掌握将知识应用到“任何任务、任何情况和环境”中的本领。终身教育向人们提出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大学生在校时间的短暂性也决定了高校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任务来抓。可以说,自学能力是高校毕业生一生受用不尽、得以不断获取知识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凭借。从普遍意义上讲,评价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键不在于考量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而在于考量他们是否掌握了学习知识、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而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则是高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大学学业时应该成为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应是其中的重要内涵。因此,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在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后,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具备为未来发展而储备知识的自学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应有之义。

3.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办学育人的重点任务,也是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重要载体。随着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主体(即创新型人才)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意识到,不论是对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创新主体自身知识结构、创新意识的调整与更新,都离不开其自身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说,自学能力是培养创新品质的必备前提。而人的社会化和国家科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人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科学进步赋予当代学生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后天培养形成。不论是大学生自身还是学校,教师都应该采取多条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学生应从自我做起,培养自学能力。

改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自觉自发的主动学习习惯。传统观念的教学,注重教而忽略了学,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学习中勇于对自己负责,为自己做主。大学的学习,应当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从而更有效率地学习吸收新知识。应当自主地改进逻辑思维方式,加强自身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内课外相结合,积极参与到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最真实、最长久的。从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到课外的各类专业知识竞赛、技能竞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加深知识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对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中提高为人处世、社会交际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充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开拓思路,增加信息来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书本则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只有掌握最先进的工具,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互联网已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获取知识的快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悄然取代了传统的图书资源的功能。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搜索到与专业相关的各类书籍和文献资料,还可以获取任何感兴趣的知识和新鲜事物。如今,网络知识的更新速率,已超越了人们曾经的想象,使得它成为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大学生应培养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搜索引擎,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师应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在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所学知识本身的特性。大学生求知欲高,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鼓励大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三是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愉快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会增强学习兴趣的稳定性。

转变教学方式,更新实践方法,营造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自学。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潜意识,教师要不断拓宽锻炼学生的渠道和载体,积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改变原有的观念,由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引导学生转变。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内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方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在基础和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遵循固有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转变为设计好实验要求和目的,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想象力,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更广泛地开展开放性实验;组建兴趣小组、科技小组,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别、各学科的知识竞赛;巩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改变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自学能力提升。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仅是一纸试卷,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应试教育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学生迎来了新的机遇。大学阶段,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从原本的通过试卷考核理论知识,转变为理论答卷与产品设计、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讲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自学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的。

总之,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的必备条件。因此大学生应该更主动地创造条件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应付出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新时代需要有自学能力的大学生,通过高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定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出既有专业素质又能胜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李桂霜.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教育探索,2006,(5):48-49.

[2]祝庆韬.关于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0,(3):53-57.

[3]白社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陕西教育,2007,(10):25-26.

[4]魏刚才,常新耀,谢红兵,陈金山,崔艳红.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19-20.

[5]裴桂清.论终身教育与创新主体自学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06,(5):15-16.

[6]胡涤花.谈谈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习月刊,2010,(1):56-57.

[7]赵蓓蓓,刘兴龙.浅谈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J].科教文汇,2009,(12):60-61.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