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2-08-15 06:35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障碍因子因素

程 茵

肿瘤患者本身受疾病的影响,可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放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不仅用于丧失手术时机的患者,还可作为肿瘤切除或者介入的辅助疗法[2,3]。陈德禄等[4]研究指出,放疗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疲劳等,严重者会导致其生理指标发生改变,因此患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临床中发现,肿瘤患者放疗后可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5],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本文调查了导致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放疗后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的肿瘤患者55例,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肺癌10例,食管癌12例,肝癌2例,喉癌4例,乳腺癌6例,胃癌6例,鼻咽癌5例,直肠癌10癌。纳入指标:(1)住院患者且放疗时间在1个月以上(包括1个月)。(2)排除有精神病史及认知障碍患者。(3)均通过心理调查问卷和睡眠质量调查确诊为心理和睡眠障碍。本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对问卷填写困难者可在护士的指导下完成。

1.2 方法 成立调查小组,由本科护士长任组长,采用谈话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CL-90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及SCL-90各因子的评分情况和睡眠质量。当SAS>50分(正常分界值)时则为焦虑;当SDS>53分(正常分界值)时为抑郁;当PSQI>7分(我国成人睡眠质量不高的参考值)则为睡眠不良,而PSQI总分越高则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SAS,SDS,SCL-90各因子的评分及PSQI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水平;其余以“百分数”表示并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6.0软件包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影响肿瘤患者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因素 导致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为病理生理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疾病因素(98.18%)、放疗痛苦(94.55%)和经济因素(89.09%),见表 1。

表1 肿瘤患者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n=55)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分,±s)

表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分,±s)

注:1)为 t′值

时间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t值P 55 61.38 ±10.51 46.54 ±9.37 55 42.86 ±7.29 36.75 ±7.58 10.73801)6.0242<0.05 <0.001值

表2显示,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

2.3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比较(表3)

表3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比较(分,±s)

表3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比较(分,±s)

注:1)为 t′值

项目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t值 P值1.32 ±0.63 1.22 ±0.55 0.8868 0.3772人际关系敏感 2.16 ±0.83 2.02 ±0.76 0.9226 0.3582强迫症状 1.52 ±0.61 0.85 ±0.36 7.01511) <0.05忧郁 1.78 ±0.63 0.62 ±0.25 12.69241) <0.05焦虑 1.22 ±0.32 0.53 ±0.16 14.30291) <0.05敌对 1.64 ±0.53 0.47 ±0.22 15.12071) <0.05恐怖 1.06 ±0.12 0.66 ±0.12 17.4801 <0.001偏执 0.98 ±0.28 0.54 ±0.26 8.5400 <0.001精神病症状躯体性1.96 ±0.56 1.24 ±0.48 7.2396 <0.001

表3显示,护理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除躯体性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

2.4 护理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情况比较(表4)

表4 护理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情况比较(分,±s)

表4 护理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情况比较(分,±s)

时间 例数 PSQI总分55 9.62 ±3.25 55 5.31 ±2.08 8.2838<0.05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t′值P 值

表4显示,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情况比较(表5)

表5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情况比较 例(%)

表5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睡眠不良的反生率低于护理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放疗治疗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病情的适应性[6]。(1)管床护士可通过谈心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减少其心理负担,尤其是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时,向患者讲解负面情绪导致的危害,以缓解负面情绪[7]。(2)安排患者与家属和亲朋好友在探访时间内多交流,通过倾听及鼓励的方式,来促进其发泄不良情绪,保持好的心情[8]。(3)向患者讲解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帮助其适应并通过积极的手段将不良反应导致的损害降至最低。

3.2 睡眠护理 充足的睡眠不仅对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患者放疗效果的发挥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放疗后疼痛及对环境的不熟悉、不适应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主要通过这两点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分散患者注意力,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放疗后疼痛。(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结合合理的饮食。(3)向患者讲解病房及医院周围设施情况,帮助其尽快熟悉。(4)改善病房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减少晚上的噪声,促进其睡眠[10]。

4 讨论

心理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耿熠等[11]研究指出,可通过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来消除以上障碍。本研究采用问卷及谈话的方式分析导致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集中在病理生理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而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疾病因素、放疗痛苦和经济因素,提示患者对病情担心及放疗导致并发症带来的痛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合理的实施后,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及睡眠质量均有较大的改善,具体表现为SAS评分、SDS评分及SCL-90各因子(除躯体性及人际关系敏感)的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表明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上有效,而人际关系敏感未改善可能与患者大多时间在病房,很少出去活动有关。相对于护理干预前,PSQI评分降低及睡眠不良例数的减少,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可能的原因是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1]楼少云.护理干预对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3):48 -50.

[2]王常禄,吕长兴,王家明,等.无法手术切除的30例胸腺瘤行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J].肿瘤,2009,29(4):370-373.

[3]朱 军,罗剑钧,张 雯,等.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194 -197.

[4]陈德禄,周苏波,胡志强,等.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致咽喉部并发症327例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4):346-347.

[5]马 丽,贾桂贞,杨红云,等.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37-38.

[6]郑 磊,高 伟,杨 敏,等.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 -2.

[7]毛小娟.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3):39 -40.

[8]韩立丽,高 伟.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放疗合并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36 -37.

[9]张 健,刘 燕,曹茂秋,等.肿瘤患者住院放疗期间影响睡眠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2):163-164,175.

[10]李春霞,彭晓欣,叶 英,等.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35 -36.

[11]耿 熠,赵亚宁,李宽智,等.心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7):1412-1414.

猜你喜欢
障碍因子因素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解石三大因素
跟踪导练(四)2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