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012-08-15 06:35孙宏慧黎丽芸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达标率血压血糖

孙宏慧 周 和 黎丽芸

随着人口老年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要显著高出非糖尿病的人群。有研究表明,约有5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同时并发高血压,一旦出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显著增加心脑疾病的发生率[1]。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的个体化[2]。为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临床护理干预的开展和完善十分重要。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本院门诊部就诊的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长期、综合化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本院门诊部就诊的7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61.2±2.3)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排除合并严重肝病及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肌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所选患者均愿意配合测量并记录血糖、血压,且具有较高的遵医行为。

1.2 临床护理干预

1.2.1 干预策略开发 参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相关文献[2,3],由内分泌科医师、心血管科医师、临床护士组成研究小组,确定临床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干预时间及频率、强化干预方法等。临床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涉及糖尿病教育、饮食教育、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教育等内容。干预过程主要由临床护士于患者复诊时完成,每2周1次,主要利用群体健康教育、血压及血糖监测演示等方法,共4次。强化干预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完成,分别于干预后1周即2次干预间隔期进行。

1.2.2 主要干预内容 (1)糖尿病教育。通过科学有效的糖尿病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与糖尿病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教会糖尿病患者掌握科学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饮食治疗方法,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尿糖,定时监测血压,知道常用的降糖药物以及用药注意事项。(2)饮食教育。教会患者根据血压高低及水肿轻重分别给予低盐、无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2 g,不吃煎炸及腌制食品,这样可使血容量下降,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增加,还可改善胰岛A细胞、B细胞的分泌反应。同时强调戒烟戒酒,长期饮酒对肝脏不利,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吸烟可诱发血糖升高,导致周围血管收缩,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3)运动干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有效降低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血压水平。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快步走、爬缓坡、游泳或者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运动20~40 min,可安排在饭后1 h进行,因餐前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血糖大于13.3 mmol/L或者尿酮阳性的患者不适宜进行体育活动[4]。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已出现严重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如果患者的收缩压大于180 mmHg时要停止一切体育运动。运动后测量血压和血糖,可及时对服药量进行调整,避免因按常规剂量服药而发生低血压或低血糖。(4)药物治疗教育。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双峰一谷规律或患者的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指导降压药的用药时间,将服药同生活中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可避免遗忘。对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尤要重视对患者心率变化的测定。目前临床使用的许多降压和降糖药物,都可以引发直立性低血压和低血糖,因此,指导患者在起床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一旦出现头昏、多汗、心悸、饥饿、昏迷等表现时,及时进食。对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多观察是否有口舌和咽喉的不适感及咳嗽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5]。对于口服降糖药无效的患者,应使用正规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操作要点、方法及注射部位等。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知识评价和疾病控制达标率评价。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知识评价和血压、血糖监测。其中知识评价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完成,该问卷主要包括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心理调试、运动知识及生活护理等5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范围均为0~20分,各维度均包括4个知识条目。该问卷经预试验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内容效度CVI为0.85。疾病控制达标率主要包括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知识各维度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干预前后疾病控制达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知识比较(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知识比较(分,±s)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知识比较(分,±s)

注:1)为 t′值

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值P例数 用药知识 饮食知识 心理调试 运动知识 生活护理76 13.5 ±4.2 14.2 ±6.7 10.6 ±2.2 12.3 ±6.1 16.1 ±4.2 76 19.3 ±2.7 18.7 ±2.0 16.7 ±3.8 18.6 ±3.0 18.0 ±3.9 10.12681) 5.61061) 12.11111) 8.07941)2.8900值<0.05 <0.05 <0.05 <0.05 0.0044

表1显示,干预后患者在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心理调试、运动知识及生活护理等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情况比较(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情况比较(mmHg,±s)

表2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情况比较(mmHg,±s)

时间 例数SBP DBP<0.05 <0.05干预前干预后t′值P 76 156.3 ±20.1 106.7 ±13.6 76 145.6 ±11.7 95.6 ±21.8 4.0108 3.7661值

表2显示,干预后患者SBP及DBP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前后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表3)

表3 干预前后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例(%)

表3显示,干预后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及血糖控制达标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病变的最危险性因素,在糖尿病与高血压合并出现的情况下,患者心、脑、肾等部位出现的损害风险问题将加大,这也正是现阶段重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关键所在。慢性病知识是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慢性病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保证[6,7]。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我们以糖尿病、高血压知识作为干预的重点内容,分别针对糖尿病教育、饮食教育、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教育等内容进行了干预,同时利用电话随访方式以强化知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在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心理调试、运动知识及生活护理等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提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长期、综合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慢性病管理是以结局为导向,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疾病控制达标率是临床护理的最终结局变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由干预前的28.95%提高至51.32%,而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由干预前的34.21%提高至67.11%,提示采用综合化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慢性病护理干预方法。

[1]戴厚永,刘必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1):870 -871.

[2]方玉婷.全科医师处方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59 -1160.

[3]徐星娥.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11):186 -187.

[4]田会玲.系统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1):76 -77.

[5]朱敏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160 -161.

[6]李旭亚,杨 萍,周 丹,等.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1 -422.

[7]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1046-1050.

猜你喜欢
达标率血压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稳住血压过好冬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