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2-08-15 06:35陈彩云王志红霍燕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左心依从性住院

陈彩云 王志红 霍燕嫦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导致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排血功能丧失的一组综合征。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严重者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病死率较高,如能紧急有效的救治与护理,病情可迅速缓解[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应先从预防着手,将意外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实施严密有序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整体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护理效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抢救危重患者的救治率[2]。为此,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住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38~78岁,平均(56.05±2.15)岁。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38例,风湿性心脏病22例,高血压14例,快速性房颤8例,急性心肌炎2例,扩张性心脏病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的实施步骤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入院时(第1 d)。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及需要的相关检查,介绍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及其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2)疾病急性期时(第2~3 d)。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面罩吸氧,配合医师给予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凶险,有濒死感,情绪极度恐慌、焦躁不安,因此,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3)度过危险期后(第4~8 d)。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解释相关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陪同患者完成各项辅助检查,详细讲解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诱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积极做好避免反复发作的各项措施。(4)缓解期(第9~10 d)。介绍病情发生、发展过程,讲解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及避免诱发因素的重要性,利用宣教小册子、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5)出院指导(出院当天)。指导并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嘱患者适当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避免诱发因素,定期门诊复查。(6)出院后。密切随访,介绍左心衰竭急性发作的应对措施,巩固健康教育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及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知晓、不知晓)和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0.05观察组对照组t′值P 43 11.83 ±1.58 43 15.65 ±2.33 8.8979值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和病死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和病死率比较 例(%)

表2显示,观察组的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例(%)

表3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表4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要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的态度,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3]。因此,结合本病特点,护理人员要有计划、高效快捷地实施抢救措施,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机械性,规范救治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4]。临床路径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已经在诸多临床科室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能够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使护理工作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应用路径化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使患者得到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真正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治疗配合度提高。此外,有关研究显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重视患者的感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奠定了基础[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护理组的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即说明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把路径护理理念切实有效地落实到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倡导护患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综上所述,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增强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减轻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1]赵 磊,张喜薇.抗风险护理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8,11(18):95 -97.

[2]林紫云.4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06 -107.

[3]王凯华,马 静,巨名飞.2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抢救与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4):403 -404.

[4]赖利英,刘 姣,古玉梅.150例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71 -73.

[5]毕 茹.浅谈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抢救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355 -356.

[6]邓菊香,孙惠金.浅谈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54 -55.

[7]张瑞芳,胡丽莉,高秀英.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01-7602.

猜你喜欢
左心依从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效果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