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采编社会化背景下的资源有效度研究

2012-08-15 00:48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图信中心
河南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馆藏社会化图书馆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图信中心 徐 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对采编业务施行社会化,以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各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目标,但效果并不理想,并没能很好实现人力、馆藏、设施等资源有效度。对此,可以在采编业务社会化背景下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资源属性,这将是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有效度的关键。

一、资源有效度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在现有状态下,对人力、馆藏、设施等资源进行配置的合理程度,及各要素所能发挥本身潜力的程度,这项指标用其能够提供服务的有效值来衡量即资源有效度。也可以这样说,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既定的资源配置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其服务的客户(读者)满意度变好或变坏,此时,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最有效率的。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有效度辨析

在高校,图书馆一直都承担着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其文献采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为读者服务这一核心业务的开展。因此,采编工作实质上就是图书馆业务的核心,这也是图书馆的中高级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采编部门的原因。目前,我国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施行了采编业务的社会化,从文献的采购,到编目数据的共享,甚至文献的加工,都实行外包处理。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社会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今天,采编工作的社会化为高校图书馆提高资源有效度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图书馆采编业务的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为其社会化提供了可能。借助外力,高校图书馆可以直接提高采编质量。专业化机构往往具有专业程度高、经营成本合理的特点,通过他们来保持图书馆的采编服务,性价比极高,还能节省馆内的人力资源费用。尤其是目前很多书商和出版商都拥有高素质的专业编目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图书馆就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将资源投入其他专业活动,例如公益性质的图书活动,等等。从效果上看,采编业务社会化后,资源能在城市范围内甚至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共享,这无疑是各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最直接体现。

三、高校图书馆提高资源有效度的发展瓶颈

在理想状态下,高校图书馆运作,在现实当中,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馆藏资源、设施设备资源等方面,都与采编业务社会化的大背景格格不入,各种资源的有效度发挥非常低下,这也体现在社会上许多读者不能享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图书资源。从这一点上看,高校图书馆对于如何发挥各种资源的有效度存在可探索的空间。

当前高校图书馆存在低资源有效度有多方面的原因。现有管理体制的桎梏导致高校图书馆区域垄断特征非常明显,其事业单位性质也难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我们欣喜地看到采编业务社会化为高校图书馆提高资源有效度提供了途径,但这还必须建立在高校图书馆的高度自省上。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逐步、合乎情理地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垄断服务属性,使其公共服务属性能够辐射全社会。

四、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有效度的措施

1.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公共属性。高校图书馆的最基本属性是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指公民不付费就可以消费和享受的产品和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就是一种公共物品。从体制上看,高校图书馆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对于读者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即使图书馆收取服务费用,也要严格遵照国家的规定。图书馆的公共物品属性页相应地导致了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普遍较低,工作人缺少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动力等。

而目前改变这一现状的主要途径就是在某些服务项目上,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一方面旨在缓解经费不足的尴尬现状,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引入绩效制度,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激励,进而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形成提高为读者服务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氛围。然而,这虽然解了燃眉之急,却治标不治本,各高校图书馆也正致力于多途径探索提高运行效率的方式,最集中的就是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公共属性,当前各高校图书馆逐步开展的采编业务社会化以及数字图书馆等项目,就是很好的思路。其根本的目标就是使高校图书馆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阔领域内实行资源的有效利用,确切地说,就是使馆藏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使用和满足,人力资源能够投入社会效益突出的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设备资源能够得到最充分的使用,达到提高资源有效度最大化的目标。

2.打破高校图书馆区域垄断。之前,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的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图书馆负责人在配置资源时很少考虑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光短浅,图书馆间没有合作协调,所谓的交流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问题。如,文献资源建设重复,遗漏却时有发生;有价值的文献被闲置,部分文献却极其匮乏;活动经费严重短缺,日常管理费用却冗余惊人。这种整体有效度低下的资源配置状况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打破高校图书馆的区域垄断,以“走出去”的眼光和胆识,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阔的领域内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城市公共图书馆等实现资源共享,经常性地开展业务交流,应成为增强高校图书馆资源有效度的首要着力点。

3.发挥数字资源优势,拓宽信息服务渠道。高校图书馆采编社会化后,其服务对象有了巨大的变化,工作职能被赋予的内涵也更为丰富,而这也正是其扩大自身影响力,加快发展步伐的机遇。但依据目前的情况和图书馆实际运行效果,要实现高校图书馆完全对外开放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高校图书馆首先是为本校师生服务,任何改革都必须保证不应损害本校读者的利益,这一原则是不容改变的,而完全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对本校读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无法妥善解决上述矛盾,许多高校图书馆才迟迟不愿,或不能面向社会开放。

在当前的中国,学术成果公开度不断增加,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阅读空间相对紧张、图书馆服务时间有限,不能同时满足太多读者阅读需求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为高校图书馆在采编社会化背景下提高资源有效度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弥补资源有效度不高的缺陷,就要充分发挥并不断利用和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针对校外读者的服务工作。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开通网上服务通道,提供远程服务,让校外读者在提供身份证明或是有偿的情况下能够登录高校图书馆的网站,根据各自权限的不同,在权限范围内查阅和下载馆藏资源。利用数字图书,各高校图书馆间还能实现馆际互借和资源互换服务,同时提供网络咨询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4.探索区域共建社区图书馆模式。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应当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这是高校图书馆采编社会化的应有之义。高校图书馆探索区域社区图书馆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利用本馆的资源优势直接向社会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服务;二是利用现有资源帮助本地建设和完善图书文化设施,并争取将自身资源的有效度发挥到极致,如帮助社区建立小型的图书馆等,这已经是许多地区在试验的模式,尽管不算“新”,但普及和推广的范围仍十分有限,辐射能力还有待增加。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社区文化建设被再次提上日程,高校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大胆探索。如采取校地双方共建的模式,提供业务指导,帮助地方建设馆藏数据库,丰富馆藏资源,满足大众对阅读和信息知识的需求。在这一进程中,具有人力、馆藏、技术等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也是其资源有效度得到进一步拓展的机遇。

猜你喜欢
馆藏社会化图书馆
馆藏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