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2012-08-16 01:5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3期
关键词:护患妇科护士

张 颖

护理安全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安全享受医疗服务全过程,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包括心理、身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有效保障直接影响了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是医院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医患良好沟通及杜绝医疗隐患的重要基础。在妇科手术中,由于患者对疾病、麻醉、手术等相关事宜的认识不足,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总结本院妇产科2011年2月实施妇科围手术期的全方位护理安全管理以来,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对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的认识,并对相应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护理安全管理后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4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7~52岁,平均(37.4±12.6)岁。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人工流产、取环、放环、宫颈赘生物摘除术、清宫术。选择护理安全管理前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5~50岁,平均(36.2±13.0)岁 。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措施中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总结近年来我科实施一般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往护理管理体系存在制度不健全、操作流程不畅等风险,护理监管力度不足、护士执行力度不够,同时,护理人员存在能力有限、岗位职责模糊、护理专业培训不充分。具体表现在急救设备无定期维护、急救药品未及时清点、护理质量考核方式不明确、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编制不足等。(2)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操作中存在违反规程现象、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医嘱执行不规范、抢救应急能力不强等[2]。(3)患方隐患。患者与医护人员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诊疗,并有可能诱发护患纠纷。(4)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随着社会人口增长,医疗资源紧缺,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工作量加大,往往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导致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引发护理工作不安全隐患。(5)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医院规模增大,大批新护士、新设备进入医院,在新旧人员的工作中需要一个逐渐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低年资护师更易发生不安全隐患,导致差错事故发生。(6)其他因素。护患之间缺乏沟通、社会对医护人员缺乏公正评价、院内感染、烫伤等因素均可直接影响护理安全的实施。

1.2.2 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1)制定有效改进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护理监管,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定编定岗,明确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完善。(2)加强法律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及时进行考核。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定期业务学习、定期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3)加强患方的健康教育,尊重患方隐私,增加护患沟通。充分注重患者个性及疾病诉求的表达。特别是妇科疾病关系到个人隐私,护理实施中更加尊重患者的心理要求,从而有利于加强护患沟通[3],有效提高护理质量。(4)合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存在压力较大的现状,要通过增加轮班、减少加班、增加补贴、及时沟通等措施进行有效减压。(5)重点抓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注重抓住护理交接班、患者出入院流程、病房交接流程、患者转科工作流程、急危重患者工作流程等关键环节,制定标准化方案,并严格执行,避免工作遗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6)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定期开展科内培训,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扩大护士知识面,加强科室间交流,尤其应注重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7)重点患者管理。将急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疑难病患者、预后不良患者、新入院患者,采用新技术新医疗项目治疗患者作为护理的关键对象。根据不同患者特点,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患者安全。(8)根据妇科围手术期特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应在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术中可能发生的状况、手术风险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介绍手术室环境、参加手术人员级别、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前后术后感染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前后患者术后感染率与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人们的医疗需求逐年提高,而护理安全及质量逐渐成为临床各科室工作的核心问题[4,5]。妇科手术患者较多,病情较特殊,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等相关知识缺乏,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手术本身存在麻醉风险、术后感染等合并症,因此,加强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护理安全管理应侧重于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身修养,以确保临床护理质量,通过提高护理质量可减少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6]。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本院妇产科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合理的制度,提高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质,增强了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得护理工作流程更加流畅,有利于护患沟通,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护理缺陷率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说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证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安全。

[1]李晓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75 -77.

[2]陈赛云,骆慧玉,林 芳.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272-1273.

[3]纪文英,郑爱英,黄泽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主动预防医疗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0 -921.

[4]高玲玲,张英华,张俊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46 -48.

[5]黄 玲,梁素苗,刘 芸.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84 -85.

[6]李奇能.提高妇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9 -190.

猜你喜欢
护患妇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