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社会彩陶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

2012-08-22 02:14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原始社会马家窑鱼纹

李 飞

(1.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

前言

原始彩陶由于时期先后、地域差异的原因,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犹如黄河长江湍流不息,每个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但却在装饰方面有着相通相似之处。彩陶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布于黄河中游与上游一带的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体系。这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颗宝石,令其生辉的不仅有它的造型,更是因为它的装饰纹样。它变化多端、种类繁多的几何形纹样,是那样的丰富、质朴而有韵律。在这个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觉。原始社会彩陶的装饰图案可大致分为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其中几何纹是在动物纹和植物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特点

1.仰韶文化彩陶纹样特点

仰韶文化彩陶距今有7000到5000年,大致分为西安半坡和河南庙底沟两个类型,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等地。由于时间、地域的不同,在装饰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有人面纹、鱼纹和蛙纹,它的图案形式有写实和抽象两种。写实的有鱼纹、蛙纹等,它从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生产劳动的情况,那时捕鱼是人们的主要劳动,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发现了美,并把这些形象运用装饰的手法附丽于彩陶图案中去;另一方面,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信仰,因为鱼和蛙都是生殖能力比较强的动物,在人口稀少的原始社会有着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那么把这些纹样较多的运用到彩陶的装饰中,是寄希望自己子孙繁衍不息,家族兴旺,鱼纹和蛙纹的装饰不仅美化了陶器,也包含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美好期望,其表现出的纹样形式与丰富的含义与现代设计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有表意和寓意。这一时期彩陶纹样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抽象。除了写实外,半坡彩陶还有不少抽象的几何纹,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彩陶纹样在发展过程中由早期的写实形象逐渐向晚期的抽象形变化,例如鱼纹就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不断的采取减形手法,使鱼纹简化分解成纯几何形式的图案,这也说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针对客观物体的临摹,开始从更高一点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直线条,曲线,垂直线,交叉线,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概括对象,鱼纹仅用线与三角形就刻画出鱼的头部,再用不同的交叉线组成鱼的身体部分,然后在交叉部分有关的三角形涂以黑色和白色,而不再是细致的描画鱼身上的鱼鳞,图形接近几何化,这种高度概括的图形夸张地把鱼的特征进行了强化,这样不仅抓住了对象的特征,而且显得十分的生动,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装饰的意味也更浓了。由此可见,这时候原始人已经开始用自己已有的思想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抽象以达到装饰的目的,现代艺术的几何化特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西安出土

庙底沟型彩陶是仰韶文化彩陶的另外一个分支。受半坡彩陶装饰的影响较深,但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对线的运用,已经出现了曲线,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及“半坡彩陶的几何形花纹是由鱼纹变化而来的,庙底沟彩陶的几何形花纹是由鸟纹演变而来的,所以前者是单纯的直线,后者是起伏的曲线。”[1]22庙底沟型彩陶纹样中的鸟纹形象也是由具象向后期的写意转变,造型抽象简洁,但是我们能意会到鸟的飞舞旋转的神意。在纹样的组织上也比较超前,出现了连续纹样,甚至用到了现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如定点连线、弧线分割的使用,产生了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重视纹样对称与均衡,在装饰纹样的排列上也多用到了重复排列。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等都是现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早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原始人已开始发现并运用到彩陶装饰中去。

2.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特点

马家窑彩陶分为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渭水上游,以及白龙江、湟水、洮河、庄浪河和清水河流域。半山类型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马厂类型的分布则更为向西”[2]11-12。

马家窑纹样有两大特点:一是满,其陶器的装饰从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的三分之二部位,几乎均装饰满了花纹。二是内彩,是在马家窑时期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陶器内壁也装饰满精细的几何纹。

半山类型彩陶纹样图案则具有华丽精美的艺术风格,装饰主要集中在器物口径和腹部的上半部,器形丰富多样,形体匀称,高低、宽窄比例协调。图案以几何纹为主,有平行线纹、折线构成的三角形纹、菱形纹、涡旋纹、波线纹、圆形纹、贝形纹、神人纹等,其中非常流行的锯齿纹是半山类型的主要特征。

马厂类型彩陶纹样是继半山类型后期发展起来的纹饰以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纹、回形纹、卦形纹、菱形纹和三角纹为主,构图较松散,动物纹以蛙纹最具特色,从最初的完整形象到只留驱干,再到后期的演变成三角折线形,成为特定的抽象符号。

二、彩陶纹样的启迪与结合

传统如根,有根的设计艺术才能枝繁叶茂,否则则昙花一现,经不起时刻的砥砺。西方现代设计甚至现代艺术就是基于传统之“根”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平。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本之上。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原始社会彩陶纹样?这些纹样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原始社会彩陶纹样在制作上有很多方面与现代设计的出发点不谋而合,与现代设计形式美法则又是那么一致,那么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应该怎样去运用如原始彩陶这样的传统图形?发展与继承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首先我们要了解用这样的传统图案比创造一个新的图案要来的更快更容易,除此之外这样的传统图案既能取得极强的视觉效果也能增加商品的文化含义,不仅能满足本国大众的审美习惯,而且对于外国消费者也能满足其猎奇的心理。那就需要我们在运用原始社会彩陶纹样传统图形的时候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既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又不能断章取义,简单改变其品格面貌,而是应该按照现代艺术的要求,在产品的使用功能、材料构造、工艺技术以及社会审美和消费诉求等方面的结合中,运用现代设计和方法,充分领会传统图形的精神实质,予以合理的改良,使之成为带有民族特点和意味的现代图案。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立足于传统,而不会成为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我们对原始彩陶纹样的传统图形运用的时候要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产品的功能化,即设计根据产品的功能以及其构造而采取相应的创意表现形式;二是图案形式多样化,即在不同领域设计中的多种不同形式时尚应用图案设计。那么原始彩陶纹样应该如何借鉴才即不能变成古董拷贝又不完全背离。下面是以原始社会彩陶纹样为例来探究结合的方法

1.化繁为简

原始社会彩陶纹样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另一个是平衡的形式。化繁为简就是简化其基本形状、结构以及形状复杂的花纹,留下了大的形态特征及花的构造,使图形简洁化,又不失去原有的风格。如图:

蜗纹彩陶罐

提取结构

提取局部

2.二次创作

通过理解原型纹样的精神,采用抽象化方法,把几何上的直线或曲线进行二次组合,使形象简洁概括,既不失传统纹样的精神,又具有抽象、简约、现代的美;还可以通过彩陶纹样的主观性的夸张与变化,用以加强主题和增加装饰效果;也可以借鉴现代画派表现技法,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使彩陶纹样的应用,可以产生新的模式。并辅以补充分解和组合各不同时期的图案组合,不同民族的图案组合,结合时尚元素,或平衡或对称,体现了经典与时尚的结合。如图:

创意变化

创意变化

创意变化

创意变化组合

创意变化组合

彩陶纹样与现代设计作品相结合

三、结语

原始社会彩陶纹样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需要我们把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及丰富的内涵传承与发扬,无论是图形还是色彩,在现代设计中,不仅应该做到保留与传承,还需要与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和应用相结合,使之演变发展,成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格的全新图案,不断更新风格和形式演变,以适应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从而使现代设计可以不断向前发展。

[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出版社,2009.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0.

[3]庄子平.经典装饰图案创新应用[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原始社会马家窑鱼纹
年年有“鱼”
马家窑彩陶器型的发展与演变
神秘的马家窖彩陶
基于传统鱼纹的中老年女装图案创新应用方法
鱼纹瓷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文明厚土 再添华彩
分析原始社会的教育为什么没有阶级性
鱼纹砖
时光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