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之思考
——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

2012-10-25 06:46杨孝永葛仲夏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实用性课程设计体育锻炼

杨孝永,葛仲夏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11)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职艺术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之思考
——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

杨孝永,葛仲夏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11)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课程基本特征及“准职业人”的发展与补偿理论,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从课程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思路和措施,为艺术类高职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

艺术专业;体育课程;设计;实用性

近年来,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艺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得到解决,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不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艺术类高职教学体系的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着眼于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促进高职体育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特点,为该专业体育课程进行研究设计,为高职体育的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1 设计依据和思想

1.1 理论依据

针对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以播音、节目主持为主的一专多能的高等应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高职课程改革理念,确定该专业体育课程是积极培养从事各类电台、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岗位工作的“准职业人”(学生),要具有较丰富的实用体育知识、良好的健康水平、岗位特殊身体素质储备、动作技能储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储备和社会适应能力储备,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1.2 设计思想

播音主持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专门针对播音主持类“站姿型”和“形象服务型”职业工作特点而开设的课程。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项目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改革实践,搭建“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体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校外”一体化的支撑平台,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体能和体育知识储备,强化发展对职业需要的身体能力及社会适应等相关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性、实用型人才服务。在课程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一般身体素质、特殊“身体—心理”素质、特殊岗位体育知识和岗位适应能力需求特征来作为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使其教育目标具有鲜明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2 课程目标

播音主持专业高职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目标和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

2.1 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锻炼基本知识学习和参加集体体育竞赛活动,养成自觉经常锻炼的习惯,成为自然“体育人口”,学会独立制订体育锻炼计划和评价锻炼效果的基本能力。

2.2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至少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中一项必须是与未来职业活动有适用可能,且是可持续性进行的运动项目或技能,并基本掌握该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裁判法和基层比赛组织与编排原理。

2.3 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

能通过积极锻炼,具有良好的与未来职业工作特征有关的特殊身体素质,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

2.4 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

通过学习和培训,具有较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礼仪、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

3 课程内容和组织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实用体育课程教学时数设计为4学期。课程的内容可概括为体育运动参与、兴趣与锻炼习惯养成,休闲体育核心技能,职业岗位核心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等职业岗位非智力核心能力拓展4大模块。

3.1 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

为了培养未来播音主持类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实用体育知识,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能储备知识和运动技能储备知识,包括学习理论、部分运动项目竞赛组织与编排、形体锻炼方法、职业身体保健、职业社交礼仪、团队建设基础知识等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2 实践教学模块的安排方式

采取授课内容“O”型(环状)“站台轮转式”安排方式,即预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模块的若干个“知识站”,不同体育班级从不同的“站”点出发,按照一定的轮转次序,依次完成所有模块“知识站”的安排方式。(图1)

3.3 教师指导方法

体育运动参与模块采取课余体育锻炼班级自主考勤教师巡查指导制和课余体育。竞赛活动教师指导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基础体育和休闲体育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身体素质和非智力因素拓展训练采取课堂授课和课余自主锻炼的指导方法。

3.4 评价方法

通过学生的参与率、课外体育锻炼考勤、核心技能考核、核心身体素质考核(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办法)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4 课程创新与特点

4.1 业已形成具有传媒类学院特色的高职“复合型”体育课程体系

播音主持专业实用体育课程设计与传统体育完全不同,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有公共基础课性质也有专业基础课性质的职业实用性课程,有专门性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也有复合式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有“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也有“第二课堂”课程教学。

4.2 实现了高等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体现了高职体育课程的特色

通过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实现了高等体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和“高职之高不宜越位、高职之职不可缺位、高职教育不能错位”的“职业本位”教育思想,较充分地体现了“以市场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高职课程改革理念,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

4.3 职业实用体育课程建设实现了“点”与“面”结合的创新模式

播音主持实用性体育类课程是基础课性质的专门性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实施的是“点”上的突破和创新,而在课外体育锻炼(含职业体能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课程建设中实施的是“面”上的改革与创新。

4.4 实现了体育教育功能从本质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较多地注重体育的健身功能,而常常忽视体育教育实用性、面向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功能。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中的形体礼仪训练、社交舞和拓展训练非常有效地挖掘了体育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对培养未来职业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课余体育锻炼的考勤机制和拓展训练中的项目训练积极引领了以“诚信、团队合作”为主题的校园体育文化。

4.5 创造性地采取了“O”型课程结构和“站台式”授课教学方法

根据播音主持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工作任务,将休闲体育(乒乓球、篮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职业体能与终身体育锻炼、职业形体礼仪训练、拓展训练设置为“环型”的课程结构,并采用教师“坐庄”,学生按“站点”按学时计划流动并轮转的授课方式。

4.6 拓展了公共体育基础课的教育领域

普通高等学校,在开设公共体育基础课的基础上,常常只有在公共选修课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在决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除了有体育专业设置的专业体育课),体育教师只能在公共体育课方面“辛勤耕耘”,高职院校更是如此。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没有保证144学时,播音主持类专业通过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建设,将传统的公共体育课进行了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 1 ] 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 2 ] 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 J ].中国成人教育,2006(3).

[ 3 ] 翁惠根.金融系统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对策研究[ J ].金融教育,2005(7).

[ 4 ] 徐成娟.体育教学对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的作用[ J ].科教纵横,2007(6).

[ 5 ] 苏春林.关于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之思考[ 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9).

[ 6 ] 冯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J ].辽宁高职学报,2008(9).

[ 7 ] 胡晓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J ].职业技术教育,2009(1).

[ 8 ] 黄喆.为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立论[ J ].浙江体育科学,2009(6).

G807.4

A

1674-151X(2012)08-10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47

投稿日期:2012-05-29

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1620)。

杨孝永(1971 ~),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实用性课程设计体育锻炼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