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作用的分析研究

2012-10-25 06:45王红艳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选项维度

王红艳

(金陵科技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江苏 南京 211169)

实验与调查

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作用的分析研究

王红艳

(金陵科技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江苏 南京 21116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量法和对比分析法,以不同体育选项课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项目选项课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差异,为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和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不同体育项目;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作用。调查对象包括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在校大二学生,受到调查分析的男生比女生要少。

1.2 研究方法

在学年初,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测量不同体育选项课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学年末再次测量这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主要从7个维度进行问卷测量和分析。所获数据作为比较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作用的依据。量表为卢谢峰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中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确定研究方向后,在大二开学之初发放《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大二结束之前再次发放量表。在课堂上当堂发放,让学生即时填写,之后立即回收。大二结束之前共发放适应性量表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量表为235份,有效率为78.33%;用Excel和Spss 17.0建立测量结果的数据库,用主成份分析、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分析进行多重比较,学期开始时和学期结束时2次测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水平结果采用组内F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筛选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出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的综合值,然后分别分析不同选项课、不同性别在各维度的差异。研究对象的人数统计见表1,表中健美操和其他选项的人数较少。

2.1 选项后教学前不同体育选项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2.1.1 选项教学前不同体育选项课班全体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差异性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体育课选项教学前不同项目班的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的7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社会适应能力水平比较接近。

2.1.2 选项教学前不同性别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差异性检验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进行选项教学前,男、女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这个维度有较显著差异,P值为0.003,说明男、女生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教学前就存在差异性;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各项目体育选项课被测人数统计

2.2 选项教学后不同体育选项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2.2.1 选项教学后不同项目的体育选项课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差异性检验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分专项体育教学后,相比之前不同选项班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这个维度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值分别为0.000,均值小于0.001;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2个维度差异性比较显著,P值分别为0.008和0.002,均小于0.01;在角色适应能力维度上也有较低的显著性,P值为0.028。

2.2.2 选项教学后不同性别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差异性检验从表5中可以看到,在进行分专项体育教学后,相比之前男女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这个维度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值分别为0.000,均值小于0.001,与不同体育选项课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一致,说明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体育分项教学后男女生均提高;角色适应能力差异性也比较显著,P值为0.005;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及身心症状3个维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性,P值均小于0.05。综合以上说明,经过分专项教学后,男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上存在差异性。

表2 选项教学前不同体育选项课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方差分析

表3 选项教学前不同性别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差异性检验

表5 选项教学后不同性别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方差分析

表7 不同项目体育课班女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表9 羽毛球选项班男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

表4 选项教学后不同体育选项课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方差分析

表6 不同项目体育课班男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表8 篮球选项班男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

表10 健美操选项班男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

2.2.3 选项教学后不同体育选项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差异性检验选项教学后从表6可以看出,各选项课班男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习适应能力、生活自理适应能力及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3个维度上与分项教学前相比都存在差异性,P值分别为0.038、0.034、0.014,其他维度水平趋于一致。

表7是对选项教学后不同体育选项课班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体育选项课女生社会适应能力中生活自理适应能力维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01;在人际适应能力维度上存在较高差异性,P值为0.008;角色适应能力和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两个维度也存在差异性,但P值不高,分别为0.036和0.020,小于0.05,在某种层面上存在差异。学习适应能力、职业选择适应能力、身心症状表现3个维度水平趋于一致。

2.3 选项教学后每种项目体育课中男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对比分析

2.3.1 篮球选项班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性分析从表8中可以看出,说明男女生在进行篮球教学后,对环境的总体认同存在差异。

2.3.2 羽毛球选项班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性分析从表9中可以看出,羽毛球班教学后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不存在差异,水平趋于一致。说明男女学生在进行羽毛球教学后,社会适应能力水平没有差异。

2.3.3 健美操选项班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性分析健美操班教学后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中人际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适应能力两维度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5,说明男女学生在进行健美操教学后,这2方面的能力有一定提高,且男女有差异。从项群理论角度健美操属于表现难美性项目,男生在这一类项目上人际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相对于女生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表10)

2.3.4 跆拳道选项班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性分析从表11中可以看出,跆拳道班教学后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中除了身心症状总体认同/评价维度存在差异,P值为0.016,说明男女学生在进行跆拳道教学后,总体认同/评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2.3.5 定向越野选项班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性分析出定向越野选项班在教学后,男女社会适应能力中学习适应能力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50,生活自理适应能力维度极具显著差异性,P值为0.003,小于0.01。

2.4 选项教学前后各项目体育选项课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水平的对比分析

比较各项目教学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从表13(1)和表13(2)中可以看出,选项教学前后,选择篮球和足球项目的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各个维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这2项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不能明显提高;选择羽毛球项目的学生在角色适应能力和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这个维度教学前后存在差异性,且在后者维度上存在极具显著差异,说明羽毛球教学能提高这2项能力;选择健美操项目的学生在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的总体认同这维度教学前后存在差异,也是环境的总体认同存在极具差异,说明健美操教学能提高这2项能力;跆拳道和散打教学后能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和身心症状表现两个维度的水平;定向越野教学后能提高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生活自理适应能力和环境的总体认同3个能力,这3项维度前后P值分别为0.032、0.045和0.005,极具显著性差异。

表11 跆拳道选项班男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

表12 定向越野选项班男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的差异性

表13(1) 选项教学前后各项目体育选项班全体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方差分析

表13(2) 选项教学前后各项目体育选项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各维度方差分析

表14 选课建议对照表

3 讨 论

体育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够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但最能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还是大学生的个体特征。这一点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不同运动项目的选项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作用也应该是有一定区别的,前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个推论。

如果按常见的、新兴的、迎合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竞技体育项目开设选项课,为实现体育课发展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目标,必须在保持运动项目特点的前提下,为学生适应社会角度考虑。本文通过对教学前后结果的总结、研究和分析,列出各项目体育选项课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程度对照表(表14),希望可以对各种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大学生在体育课项目的选择方面起到指导、建议作用。

[ 1 ] 李树旺.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证研究[ J ].体育与科学,2009(6).

[ 2 ] 丁斌,马驰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成因分析及措施[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51.

[ 3 ]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4-77.

[ 4 ] 张美玲.体育选项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 J ].课程,2009(8).

G807.4

A

1674-151X(2012)08-04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19

投稿日期:2012-05-29

王红艳(1978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选项维度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雷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