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2012-11-06 07:24陈明忠童岩峰徐佰钏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顶岗职业

陈明忠 童岩峰 徐佰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5)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陈明忠 童岩峰 徐佰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5)

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也进一步深入展开,如何管理与解决这一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益和水平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安全管理难点问题,文章分析了现场人身安全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对实施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行为能力,降低实习学生的安全风险,加强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规律和途径加以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安全;行为能力

校企合作的深入及办学模式的转变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其中,学生到用人单位或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的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推行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教学的最好形式。

在顶岗实习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安全经验,现场作业情况具有复杂性与开放性,学校跟踪管理困难,实习单位管理与控制强度不高而极易发生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给学生家庭、学校、实习单位造成重大影响。我校学生的实习单位部分为铁路工程企业,容易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因此,要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不仅要从安全管理制度上进行设计,还要从安全管理模式上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与控制规律,更好地维护学生、学校、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安全问题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职学生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顶岗实习时间应不少于半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据估计,每年全国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有将近900万之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身安全事故经常见诸媒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般而言,学生顶岗实习处在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动态多维空间里,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宏观物理环境特征。

人身安全的环境风险因素 当人处在一个开放的现场作业环境时,周围的物品如材料、设备、工具、建筑物等都可能是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空间与时间集成一体,呈现出信息与能量交换的状态,在某种情况下就可能成为一个危险源。如不平整的作业地面会使作业人员身体移动产生疲劳;散乱堆积的金属材料或建筑施工材料维护不充分;有安全缺陷的机械设备和动力设备;不合格的工具;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电源布置等。我院课题组对南京供电段南京东实训基地典型施工作业现场进行了模拟分析与研究,显示人身安全环境风险边际概率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的风险分布概率表(N=216)

人身安全的心理活动因素 如果某一次作业组成员(包括顶岗实习的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多半是由于未知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意外交通事故及各种突发事故等不可预知事件,通常是不可控的。但也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主观情感有密切联系。课题组认为,在开放的工业现场环境下,作业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与作业者的安全具有密切的联系。

环境风险因素与心理活动因素的关系 人总是会与周围物理环境及自然环境发生联系的,离开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物理环境,人是无法生存的,人类社会也是无法进步的。要完成某个特定的工作任务,人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劳动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作业组,这个作业组成员(包括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下,会有特定的心理群体活动与心理个体活动。物理环境与心理活动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维度的动态复杂系统,每一个作业人员的身体安全与健康都受这个系统的控制与影响。当系统强度低、规模小且稳定时,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的几率较小,反之,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的概率则可能会增加。宏观物理环境具有可见性,心理活动具有隐含性,二者具有互补性。通过现场调查,课题组了解到为保障作业安全,作业组使用的机具几乎都有安全闭锁装置或机构。此时,若某位成员心理活动结构度低(如情绪低落,消极沮丧),出现不安全的征兆时,这些安全闭锁装置就会起到作用,防止发生人身意外事故。因此,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降低环境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地抵消心理活动结构度低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通过硬件结构的改善,可以补充“心理软件”的结构度不足与缺陷。另外,如果作业组成员心理活动结构度高,当作业现场物理环境出现发生危险的预兆时,则可通过积极的心理应对,正确的应急处理和熟练的安全防护操作等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但这种补充作用是隐含不可见的,同时也是不可控的。

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在这个系统中是相当脆弱的,他们不熟悉现场的物理环境,因此环境风险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实习学生的身份也使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作业组成员的现场工作心理活动体验。因此,研究学生在这个系统中的心理活动特征和变化轨迹,找到降低物理环境风险概率的措施与手段,是保障实习学生健康安全的必要条件。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辅导实施心理干预 调查研究发现,心理活动的某些特征因素对现场人身安全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表1中的第二项与第四项。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调节人的植物神经,使人对外界物理环境刺激的反应加快,动作更加灵活敏捷。同时,人接受外界信息的范围也会变大,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会加快,这些心理活动特征有助于降低由于物理环境风险因素而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对作业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与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维护其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在生产现场顶岗实习的学生,更要重点监控他们的心理活动,一旦发现有不利于人身安全或安全生产的心理表现,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课题组对本校141名深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和65名南京供电段、南京地下铁道有限公司生产一线的职工进行了调查访谈。有67%被调查的学生认为作业现场负责人对现场的安全是关心的,有30%的学生认为现场的领导对安全非常关心,有81%的学生认为企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是重视的,有17%的学生承认作业现场的负责人(或安全责任人)对自己的情绪与精神状态表现过关注,另有10%的学生表示接受过现场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干预。在被调查的职工中,有34%的人认为作业现场负责人对现场的安全是关心的,有47%的人认为企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是重视的,有27%的人承认作业现场的管理者(或安全责任者)对自己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关心过,有3%的人表示现场的安全管理干部曾与之谈心交流,并试图做心理上的疏导与安慰,他们也都承认,做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活动沟通有助于现场的安全作业。

通过安全教育实施心理干预 表1中的第四项还表明,对安全作业知识的了解与对安全生产技能的掌握,能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安全知识的充分理解会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会通过心理迁移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当学生有了安全意识后,会在生产作业现场具备安全防范心理和防范意识,在具体行为上会自觉表现出正确的安全操作动作,避免做出错误和危险的操作。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具备安全意识,正确全面地理解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章规范是不可或缺的,应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效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安全操作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仅是保证现场学生人身安全的根本途径,也是对学生实施间接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参加实习前都接受过正规的现场安全教育,87%的学生认为企业的安全教育有效,42%的学生认为企业的安全教育非常有效,16%的学生认为企业的安全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单调,另有11%的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不起作用。现场的职工大多数认为现场的安全教育没有起多大作用,他们更相信安全操作经验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控制体系,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对企业职工和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根本途径。

对于企业的安全教育实施的内容和形式、方式和强度,一般而言学校无法进行直接的参与和管理,因此,仅靠企业“快餐式”的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也要做好前期的安全教育防范工作,利用课堂与校内实训开展安全教育,利用校园安全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如进行以职业安全、职业健康为主题的演讲宣传,开展知识讲座等。

高职学生职业安全行为能力的培养

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根本任务的承载者和任务方案的实施者,在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与掌握本领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职业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职业安全行为能力是以职业岗位安全与劳动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根本,有效处理和防范安全危机并能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安全行为能力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学生的这种能力和素质必须在职业教育活动过程中予以培养与发展。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学生高中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在两年的理论学习与一年的实际技能学习结束后,将走出学校步入职场,投身于职业生涯。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无论学的是何专业,无论将来在何职业领域工作,都应当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安全行为意识和习惯,这对于学生养成职业安全行为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意识与习惯应在学校和顶岗实习的企业中养成,并伴随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发展,最终与技能和经验一起形成学生受益终身的素质与能力。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障,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行为能力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可以专门开设职业安全课程,向学生讲授包括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在内的职业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对现实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典型事故案例,应通过案例的深入分析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化。同时,应利用学生在校内实训现场的机会,传授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操作技能,这应当成为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与发展学生职业安全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当让学生明白,职业与健康安全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幸福的大事。

我院课题组对赴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职业安全行为能力的综合测试。测试由职业安全基本知识与现场行为能力两部分组成。职业安全基本知识采用笔试,答卷的情况虽不能令人满意,而现场的行为能力测试则更使人担忧。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的突发危机面前的表现普遍是呆滞、惊慌、不知所措,丧失了正确有效地处理意外安全危机的宝贵时间。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途径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习地点跨地区且分散,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指导有困难等原因,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实施、学生安全管理和安全监控等仍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人本化、制度化、网络化的途径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高职院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能和本领,还要关心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突出的首要位置上,更要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在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人本关怀的理念。教师要言传身教,努力塑造学生的职业安全心理意识与行为习惯,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职业安全行为能力。

高职院校要掌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规律,探索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如建立学生职业安全档案管理制度与安全学分制度,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设立相关的附属职能机构,开展学生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信息收集、心理辅导与咨询、学生职业安全行为能力评价、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处理等项工作。对于即将离校赴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建立职业安全教育和考核制度,切实保证顶岗实习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安全行为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的概率。另外,高职院校要与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安全进行法律法规上的责任划分,并应积极探索学生顶岗实习人身伤害事故的基金支付制度和商业保险赔付制度,尽量减少发生事故对学生和学生家庭造成的损失。

对于已经到企业参加实习的学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的网络化管理。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在实习企业具有远程网络学习条件的占90%以上,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也认为远程网络化管理有助于推动顶岗实习的安全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化信息技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学生与教师、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沟通。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在外实习安全管理的缺位和不足,从而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安全。

[1]王雪丽,闫志刚.引入保险机制,确保中的实习安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龙伟忠.学生顶岗实习伤害事故预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0).

[3]朱祖祥.工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商东梅.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9,(4).

[5]沈月娣.高校学生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6]董慧娟.我国高校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湖南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7]张志东,刁洪武.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G712

A

1672-5727(2012)02-0033-03

陈明忠(1974—),硕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安全。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顶岗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