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2-11-06 07:25车战斌韩玉民刘安战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手机游戏基础课课程体系

车战斌 韩玉民 刘安战

(中原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高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车战斌 韩玉民 刘安战

(中原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在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构成进行阐述,分析了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职业素质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提出应采用实践课题逐渐深入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的教学。

高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易观国际《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趋势预测2006~2010》的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95.27亿元,2003~2010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4%。易观国际的统计发现,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总体市场规模达13.65亿,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75.22%,其中Java市场占比72%,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见,Java手机游戏开发人才需求旺盛,开发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笔者拟针对高职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探讨Java手机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3G技术的成熟,手机开发人才需求大幅增加,手机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应顺应市场的需求,科学设置课程,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是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在我校开设的培养手机游戏开发人才的新专业。该专业需要学生在掌握Java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手机上的游戏开发技术,需要学生掌握图像处理、手机平台特性、动画、美工、游戏策划及编程语言等。

在设置课程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结合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加强实践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集中实践,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素质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构成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根据我国大学教育的指导方针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在校生基本素质,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在相关专业,主要开设了艺术鉴赏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将来设计出界面好看的游戏打下基础。

表1 主要课程设置表

职业素质基础课 职业素质基础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算法,掌握游戏开发的基础知识,熟悉游戏开发的整个过程,了解游戏策划和运营等知识,全面了解游戏的开发过程。核心课程设置如下。

1.游戏设计概论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对游戏及游戏发展有一个全面了解,主要包括游戏的类型介绍、游戏产业发展、国内的游戏产业、游戏市场发展、游戏开发人员需求、游戏的创作过程和游戏工程师发展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有了认识,可逐步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

2.Java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的Java手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提供基础,讲授重点是编程语言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

3.数据结构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算法,在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考虑到手机游戏开发的实际应用,特别增加了碰撞检查相关的算法内容。

4.游戏架构与策划。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游戏架构与策划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游戏背景设计、游戏关卡与任务设计、游戏界面与用户控制等游戏策划和构架设计的流程。学生通过学习对个人的职业规划能有更深入的认识,逐步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

职业技术课 职业技术课是整个游戏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游戏开发的主要技术和开发方法,掌握主流开发工具,并学会开发Java手机游戏,具备参与游戏开发的能力。核心课程设置如下。

1.PhotoShop课程。虽然不是游戏开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但作为游戏开发人员,对平面图像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平面图像的基本处理方法,掌握PhotoShop开发工具的各种操作技能,进一步直观感受游戏的魅力。

2.J2ME程序设计课程。这是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Java的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和类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J2ME程序设计中的MIDP高层界面设计和底层界面设计,掌握游戏中的动画和多线程设计,掌握MIDP记录管理。

3.J2ME手机游戏案例开发课程。这是核心技术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通过完整的游戏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会不同类型的Java手机的开发模式。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们将游戏分为益智类、射击类、动作类及角色类等常见的游戏类别,针对每个类别给出一个完整的游戏案例,使整个游戏的开发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在课堂上采用“1+1”模式,即一次讲授加一次上机的模式。

4.手机开发平台。这门课的突出特点是“广”,介绍一些当前主流的手机开发平台,如Android、iPhone等,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手机开发平台,了解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学习与提高打开思路。

集中实践 培养过程的实施可以归结为“夯实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即培养基本的编程能力,掌握基本的游戏开发技术;强化训练即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际的游戏开发项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综合掌握所学内容。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通过实践提供给学生的实际能力呈现出鲜明特点。在第1~4学期分别设置了一级、二级、三级集中实践课题和毕业实训。具体实践环节安排如表2所示。一级实践课题为验证型实践,在第一学期最后1周进行,学生在学习了Java语言基础之后,通过实践掌握Java语言及软件的开发方法。一级实践课题一般给学生一些小的题目,让学生验证。如,要求学生用Java语言编写一个小的五子棋游戏等,学生通过开发这些小程序,能够学习游戏开发软件的模块划分方法、软件的基本组成等知识。二级实践课题为验证型实践,在第二学期最后3周进行,学生在学习了J2ME程序设计课程之后,通过实践掌握J2ME程序设计的内容。二级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3~5学生共同完成一个Java手机游戏中涉及的小模块,或制作一个小的完整的游戏,如制作一个拼图游戏等。学生通过实践除了掌握J2ME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外,还可掌握游戏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能力,如模块的划分、团队之间的合作沟通等。三级实践课题为设计型实践,在第三学期最后3周举行。学生在学完J2ME案例开发课程之后,同时也基本学完了所有的专业课程。三级课题要求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展开,4~8个学生为一个项目组,要求项目组完成一个完整的Java手机游戏,并要求项目组最后提交相关的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和测试报告等。项目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游戏项目的开发过程。毕业实训采用实地场景教学,参与实际的游戏项目、角色模拟、项目驱动。我们通过与实训公司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实训的培养目标,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学生到公司实训,二是学校从公司聘请工程师到学校开展实训。各实践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表2 实践环节安排表

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

时间短,任务重 随着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原来的三年专科教学现在已经改成两年,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众多专业课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有些学生底子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更会感觉学习任务重。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得不忽略一些不重要、不常用的知识点,如在Java的授课过程中,针对Java的界面编程部分不能耗费过多的课时。

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的开发环境大多是模拟环境,尽管学生也可以通过模拟环境开发出手机游戏,但相对于实际的手机运行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发的游戏往往在移植到实际环境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开发环境上,学校的投入还不够,有待进一步解决。

考核方式控制难 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对于以实践为宗旨的教学体系而言不是很适应,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采用了笔试加机试的方式。上机考试在突出计算机课程实践考核的同时,也在控制考试效果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电子文档较纸质文档更易复制等等。我们在控制考试结果的有效性方面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增加了不少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控制,耗费了不少资源。

学生到企业实训难 学生到企业实训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难,二是组织难。在资金方面,企业靠利润驱动,学生实训往往要收较高的费用,这方面我们采取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组织方面,主要是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师资的力量相对不足,只能通过学生分组,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的方式加以解决。

通过实际教学和总结,我们在Java手机游戏开发专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已经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但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人才,Java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的培养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特别是需要手机游戏开发企业的支持。在3G技术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迫切希望在更多企业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游戏开发人才。

[1]韩玉民,车战斌,买志玉.高职软件类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83-85.

[2]何拥军,朱小平,范路桥.高职游戏专业课程置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3):32-33.

[3]王理.高职院校游戏专业建设初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39-41.

[4]罗光华,陈传起,丁知平.高职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56-258.

[5]李金祥.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11-12.

G712

A

1672-5727(2012)02-0044-02

车战斌(1964—),男,博士,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

韩玉民(1963—),男,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技术教育。

刘安战(1980—),男,硕士,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安全。

猜你喜欢
手机游戏基础课课程体系
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手机游戏沉迷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在路上:手机游戏的2010:引爆点:手机游戏新机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