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2-11-25 01:24谢强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肌钙蛋白氯吡格雷

谢强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谢强旺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给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入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肌钙蛋白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者心肌急性缺血,使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出现斑块而破裂或者松动,进而形成血栓所致[1]。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起到良好的抗凝聚作用,进而减少血栓的形成。本文对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复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本院住院的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尊重患者意愿均未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将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9-61岁,平均(46.3±7.8)岁。治疗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40-64岁,平均(48.5±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肌钙蛋白水平、心肌酶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首先采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制剂、硝酸酯类药物以及5000u低分子肝素钠等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首剂为300 mg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随后阿司匹林的剂量维持在150 m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75 mg/d氯吡格雷口服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0~30 d的治疗。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①治愈,患者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心绞痛症状消失。②好转,患者心电图提示ST段回升超过1 mm,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有改善。③无效或恶化,患者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没有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没有变化或病情恶化。

1.4 肌钙蛋白水平评定标准 ①显效,经过10 d的治疗后,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完全恢复正常。②有效,经过30 d的治疗后,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经过30 d的治疗后,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无任何变化,甚至是增高。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见表1。

2.2 肌钙蛋白水平 经过为期10~30 d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肌钙蛋白水平的下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抗血小板凝聚是关键[2]。阿司匹林是一种典型的环氧化酶抑制剂,其可以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与乙酰化位点结合而使血栓烷素A2的合成受到抑制,进而抗血小板凝集。但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提高冠脉血栓、脑卒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于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想药物应该是能够对血小板的最后共同通路具有活化作用的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其通过对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起到选择性阻断作用而间接抑制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GPDⅡb/Ⅲa受体的结合,对血小板的进一步凝集起到抑制作用。与此同时,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血小板的活化路径,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及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理不同,两者复合使用能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此外,氯吡格雷还能有效降低脑卒中、ST段或非ST段抬高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阿司匹林的缺陷起到弥补作用。

本文对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肌钙蛋白水平下降明显,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李晓苏,陈赛勇,朱强锋,等.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03):195-197.

[2]陈碧莲,解勤之,李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03):328-33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天工医院内科

表2 两组患者肌钙蛋白水平下降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8.3624,△P<0.01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对照组 48 22(45.83) 14(29.17) 12(25.00) 36(75.00)治疗组 48 26(54.16) 20(41.67) 2(4.17) 46(95.83)△

2.3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别有1例发生ST段抬高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绞痛,共占4.17%;对照组中有心肌梗死、脑猝死各1例,ST段或非ST段抬高心绞痛各2例,共占12.50%。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χ2=1.2273,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肌钙蛋白氯吡格雷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起搏器植入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
研究比较高敏肌钙蛋白T和常规肌钙蛋白T在老年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