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

2012-11-25 01:23梁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管组突聋鼓室

梁鸣

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

梁鸣

目的探讨了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置管组、穿刺组、滴药组和对照组。置管组行圆窗置管徽注射泵灌注给地塞米松;穿刺组行鼓膜穿刺给地塞米松;滴药组行鼓膜切开置管滴药。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在置管组和穿刺组中,平均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滴药组平均PTA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和穿刺组听力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滴药组与对照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突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聋

在耳科中属于常见病种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

但今天我们仍对其具体发病原因了解甚少。相对来说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加之创伤以及耳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现在常以疗效在40%到75%左右的综合疗法来进行临床治疗突聋。鼓室用药相对于口服以及其他常委用药方式的传统给药可以认为是新式的给药途径。它的原理是直接将耳部作为药物的靶向定位,既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又增高耳内药物的浓度。鼓室灌注类固醇激素治疗突聋报道增多,现将本院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80例我院收治突聋患者,其中除20例为对照组外,又分设穿刺组20例,采用穿刺鼓膜注药;置管组20例,采用地塞米松圆窗置管微泵灌注;滴药组20例,采用切开鼓膜置管滴药。对患者采用并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4组间人院时病程、年龄、入院时平均听力、住院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给药方法 先对手术区行皮肤消毒,并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探查切口一般设在鼓窒,而且和常规犯法比较器皮瓣相对大一些。圆窗龛暴露前,先分离外耳道皮瓣进入鼓室,随后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放入窗龛内。经外耳道骨壁与皮瓣将麻醉管插入鼓室,复位皮瓣,并用圆窗龛内明胶海绵与微管头端接触,对皮瓣固定要将棉球和氯霉素明胶海绵分层放人外耳道内,最后用碘仿纱条填塞人耳道内;在耳轮脚处缝将微管合并固定。通过微管在术后注入0.5 ml的0.5%地塞米松,患者切忌不作吞咽动作,使其静躺半小时,术耳朝上,在鼓室内使药停留时间尽量延长。每天通过微管在1 h内灌注完地塞米松0.5 m l,连续治疗7 d,间隔为8 h,每天注射两次。

1.3 判定指标 将听力变化、中耳感染、眩晕、鼓膜穿刺和耳鸣扥患者用药期间的反应情况详细记录和密切观察,疗效按标准判断1996制订突聋分级进行。纯音测听检查一般是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执行,结果评定标准以4,2,1,0.5kHz平均听阈(PTA)来衡量。

2 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平均PTA改善2.0 dB的滴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 dB与分别是9 dB和10 dB平均PTA的穿刺组和置管组相比显然较低 (P<0,05)。对照组有19例无效,仅1例听力改善11~30 dB;滴药组有17例无效,听力改善3例(9.1%)约22 dB;穿刺组13例无效,听力改善7例为17-51 dB,平均提高23.12 dB;置管组无效11例,听力改善9例为20~60,平均提高30.27 dB(表2)。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中耳未出现感染,眩晕等不是反应也未曾发生。但是有2例置管组患者发生微管脱出,在进行重新置入后一个月,再次复查耳道伤口时,可见伤口愈合状况较好。

表1 各组鼓室用药治疗后听力比较(±s)

表1 各组鼓室用药治疗后听力比较(±s)

组别 例数 鼓室给药后平均PTA(dB)鼓室给药前平均PTA(dB) 听力提高 自觉听力提高(例数)对照组20 68±21.3 69±20.5 1 8滴药组 20 69±19.9 70±19.7 3 4穿刺组 20 62±18.8* 71±20.6 7 12置管组 20 62±20.5*72±19.3 9 10

3 讨论

在耳科里属于常见急症病种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但今天我们仍对其具体发病原因了解甚少。相对来说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加之创伤以及耳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现在常以疗效在40%~75%的综合疗法来对病因明确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突聋。效果相对还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倘若患者病因不明确,则治疗就会存在相当的争议。虽说争议暂时未能平息,但是对耳蜗内部炎症采用激素治疗的做法已被普遍接受。研究突聋患者利用激素治疗的Wilson等,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口服安慰剂组和激素组两个小组,结果发现相对于达到32%有效率的口服安慰剂组,远远低于有效率为61%的口服地塞米松组,从侧面说明突聋治疗上激素具有部分作用[1]。

[1]Wilson WR,Byl EM,Laird N.The efficacy of 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lhic sudden hearing loss A double blind clinical study.Arch Otalaryngol,198,106(12):772-776.

[2]聂国辉.卢永德庆太霉素鼓室应用治疗单侧梅尼埃病的疗效.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56-1358.

[3]Kopke RE,Hotfer ME,Wester D.Targeted topical steroid therapy in sudden sensonneural hearing loss.Otol Neurotol,2001,22(4)475-479.

[4]Parries LS,Sun AH.Freeman DJ.Cortieosterai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inner ear fluids an animal study followed hv clinical application.Laryngoscope,1999,109(70t2):1-17.

464000 信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对比其他胃肠外给药或传统口服,内耳相关疾病通过鼓室给药治疗效果要更加显著。直接将内耳作为药物的靶向定位,完全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又增高耳内药物的浓度。对梅尼埃病庆大霉素治疗可以说是首先对内耳相关疾病行鼓室给药技术治疗的事例[2]。Kopke[3]等对4例突聋且口服甲基强的松龙无效的患者,向耳内通过中耳安置微导管注射的方法,给药14 d,使得2例患者部分恢复,其余患者完全恢复。在动物实验中Parnes[4]等证实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比鼓室给药耳内浓度明显偏低。

我们对全部80例突聋患者实施了3种方法治疗,经过统计得知对突聋的治疗其鼓室给药地塞米松的疗效相对较好。在这些方法中,滴药组疗效不佳,治疗方法效果最好的则是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突聋治疗实施圆窗置管的优点包括:改变了药物不能在内耳中长时间留存的不足,并防止药物沿着咽鼓管流出,同时避免了鼓室给药和鼓膜穿刺导致的不便与不适;每天耳内使用地塞米松总量为5 mg,在内耳中能保证药物达到最高药物浓度;属于微创手术的圆窗置管手术,操作简单,患者鼓膜后遗穿孔、中耳感染或眩晕等反应的情况基本消失。除了一些基本操作外在实施圆窗置管治疗时应还有下列几点需要注意:给药操手术之后必须尽量小心,避免导管脱出;给药时必须先将注射器导管内的空气排除,再灌注给药。若因单位条件未能达到手术要求可推荐相对经济实用且操作简单的鼓膜穿刺注药方法,只是建议给药操作过程需要配合显微镜进行。采用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本实验突聋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管组突聋鼓室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儿童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比较研究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半肝切除术病人在围术期留置胃管与不置胃管的随机对照研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一种改良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的方法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