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病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2-12-09 19:48刘栓江李国徽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000河北省涿州市农业局河北涿州0775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年5期
关键词:种鸡产蛋率活疫苗

刘栓江 李国徽 ( 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000 河北省涿州市农业局 河北 涿州 07750)

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鸡和火鸡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是鸡和火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常伴发跛脚(关节炎和滑膜炎)、共济失调(大脑和皮层的实质性坏死和脉管炎)和眼部病变。鸡毒支原体感染通常被命名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和鼻漏。火鸡支原体(MM)感染也可引起火鸡呼吸道疾病、腿部病变和胚胎死亡,但严重性通常不及MG和MS感染。没有并发其他疾病时,感染的鸡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轻度到严重的啰音、呼吸困难、咳嗽或打喷嚏等,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底。但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慢性呼吸道病在任何鸡龄、任何期间的鸡群均可发生。

1 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

1.1 本病多发冬春季节,新支二联疫苗接种、舍内通风不良、寒冷刺激都可诱发本病,与ND、IB或ILT混合感染时死亡加大。是多病因呼吸道综合征的潜在诱因,破坏黏膜结构和功能,增加对呼吸道病原的易感性和发病死亡率。

1.2 根据对全国20个省、市的血清学调查发现,鸡群中鸡毒支原体阳性感染率接近80%,鸡慢性呼吸道病已成为鸡场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

1.3 在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迟缓,出现大量的病、弱雏,导致小鸡的淘汰率上升。

1.4 蛋鸡多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这种产蛋率通常会维持在一个低水平,持续几十天至几个月,因不像其他疾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那样突然和明显,往往会被养鸡人员所忽视。通常情况会下降10%左右,严重时可达20%~30%。蛋种鸡产蛋率、孵化率、受精率和健母雏率都会受到影响。有资料表明,MG感染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

1.5 鸡毒支原体主要在气管黏膜的纤毛上和气囊上定殖,气管纤毛末端和气囊上没有血管,而药物主要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作用部位,再通过扩散作用于支原体,因此药物只能减少气管纤毛和气囊上定殖的支原体数量和减轻临床症状,而难以完全将其杀灭,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如寒冷刺激、疫苗免疫时,又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1.6 一旦此病在鸡场出现,除了它本身造成的危害外,还可诱发多种病毒和细菌性呼吸道疾病,使得疾病的预防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2 鸡支原体病的发病机理及免疫机制

鸡支原体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经空气传播。易感鸡和感染了的带菌鸡或火鸡直接接触会引起此病的暴发,支原体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然后借助于细胞表面起黏附作用的蛋白质即鸡毒支原体黏附素蛋白(pMGA)吸附到纤毛和上皮细胞的表面。PMGA基因是MG基因组中一个大的基因家族,能对宿主免疫系统递呈多达几十种抗原性有差异的黏附素,以此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由于支原体可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同时耗尽了氨基酸、脂肪酸和DNA前体,从而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一旦黏膜排出异物的功能和抗微生物效应发生改变,则纤毛的活动性将受到削弱,支原体能下行至肺和气囊,从而引起肺和气囊的病变。支原体可从呼吸道穿透进入血液。在此过程中,支原体能扩散到关节、卵巢和其他脏器。因此有时可观察到跛脚、卵巢功能受到抑制,许多卵泡和胚蛋受到支原体的污染。

有些寄生于上呼吸道的微生物(如副鸡嗜血杆菌或大肠杆菌)能继发于支原体感染,从而加重支原体感染的病理学过程。加之在支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受到抑制,使大肠杆菌能穿透进入血液,导致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引起更加严重的产蛋下降,增加大肠杆菌的传播和鸡的死亡率。

鸡支原体病的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垂直传播是鸡支原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占30%以上。鸡毒支原体(MG)感染会损害母鸡生殖系统,影响产蛋率,当受精卵经过输卵管时,MG会侵入卵内感染鸡胚,重度的感染会引起孵化早期胚胎死亡。中度感染胚胎继续发育,但无法破壳而出而死亡。轻度感染的破壳而出的雏鸡会成为传染源,将MG传给健康鸡只,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可能暴发慢性呼吸道病(CRD)。而水平传播,除了鸡体之间的传播外,车、人、野鸟、犬和猫等可机械性携带病原。

鸡毒支原体的免疫机制非常复杂和特殊,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经动物模型、体外气管组织、免疫活性细胞感染及临床检测,发现支原体存在以下免疫特点。

免疫逃逸。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后,首先附着在上皮细胞纤毛隐窝内,以其顶端的特殊结构牢固地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上,以抵抗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在无特异性抗体作用的情况下,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差。另外,由于支原体细胞膜与动物宿主的细胞膜有共同的抗原成分,不易被宿主免疫监测系统所识别而得以长期寄居。这种现象在微生物界少见,这表明非特异性免疫不能防止鸡毒支原体感染。

体液免疫。鸡毒支原体疫苗免疫接种后能激活B淋巴细胞而产生抗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IgM、IgG和sIgA,IgM在接种后1个月达到高峰,6个月时消失。sIgA抗体出现较晚,IgG在体内可维持半年以上。抗体的存在对防止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和疾病的康复有一定作用。呼吸道局部分泌的sIgA能有效预防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它能防止鸡毒支原体对上皮细胞的吸附,并抑制其生长。sIgA消失后,即使体内仍有IgG存在,也不能有效防止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在现有的鸡毒支原体活疫苗中,用鸡毒支原体F株活疫苗接种能在短期内产生抗体,因而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然而用TS/11、68/52种疫苗接种的鸡虽然在血清中几乎检测不到抗体,但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说明除了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细胞免疫、局部抗体在MG免疫中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在MG免疫中不起主要作用。高的体液抗体不能避免呼吸道和气囊被野毒株感染,但高的抗体可以减少垂直传播。

3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临床上,感染鸡通常表现的症状是气管啰音、咳嗽、流鼻涕和流眼泪,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黏合。雏鸡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和病弱雏增多,淘汰率增加;蛋鸡多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因不像其他疾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那样突然和明显,往往会被养鸡人员所忽视。

如果没有并发感染其他疾病,一般死亡率不高,剖检症状主要表现鼻窦炎、结膜炎、气囊炎和肺炎的病理变化;如伴有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特别是伴有大肠杆菌感染时,表现为严重的肝周炎和心包炎的变化,死亡率也较高。

4 防治措施

预防和治疗CRD是饲养管理者的必然选择。由于并发症常给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MG血清阳性的鸡群中,预防CRD的出现尤为重要。

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密度、通风和充足的营养等)、种鸡和鸡苗自繁自养及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控制支原体感染的有力保障。另外控制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是使用抗菌药物,但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支原体对影响细胞壁肽聚糖合成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具有抗药性。另一个控制措施便是使用MG和MS疫苗免疫鸡群。常用疫苗一般有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但灭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几个月。现在一般主张使用支原体活疫苗,其效果显著,可以取代现场野菌株,从而有助于减少现场野菌株的感染压力。

4.1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可应用于防治支原体感染,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北里霉素、林肯霉素、克林霉素和替米考星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和金霉素等)。也有几种影响DNA合成的药物应用于防治支原体感染,如氟喹诺酮类药物。要使抗菌药物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首先测定鸡群中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在体外测定的抗药性与体内的抗药性结果相关,因为这些抗药性菌株很难用抗生素治疗。除了考虑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理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选择药物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药物有效成分在靶组织(如呼吸道)的药物浓度和持续时间。研究表明,使用不同药物组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泰乐菌素+强力霉素),这是由于两种药物对支原体和细菌的协同效应。同时,与单种药物相比,组合使用可提高药物的抗菌谱。

考虑到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理,应该在支原体感染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尽可能防止出现呼吸道病变及继发性细菌感染。如果能正确治疗感染禽群,则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支原体感染率、死亡率以及提高生产性能。

4.2 综合防治措施:淘汰阳性鸡。MG阴性鸡群,可以通过血清学监测,在初生到3周龄时通过检测母源抗体来了解母鸡群的感染状况,抗体的阳性率随着鸡日龄的增长而增高,通常40日龄左右可以检测到抗体,但新生期用药会影响检测,可以在90~120日龄间进行检测,如在4月龄时抽检10%以上,以后每隔90天抽检5%,用PA、HI或ELISA检测,用血清或蛋黄,出现阳性时,间隔2周重复检测,阳性鸡只淘汰(适合祖代鸡场)。

良好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做到饲养密度合理,通风良好,温度适中,鸡舍内湿度合适,减少冷空气、粉尘、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因素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商品鸡群早期接种,形成局部占位效应,避免水平传播;种鸡群的免疫接种,杜绝垂直传播。支原体免疫具有特殊性,使用疫苗接种只能减少而不能排除MG的定居。但可减轻生产损失,又称抗感染免疫。

弱毒疫苗目前有F株和TS-11株及6/85株,F株具有置换野毒作用,在一个鸡场连续使用可使鸡场野毒被替换,可以在蛋种鸡被野毒感染前和产蛋前使用,可降低蛋鸡产蛋损失和种鸡的支原体经卵传递,使气囊炎的发生率下降,每只入舍鸡产蛋增加7枚以上,产蛋鸡无输卵管病变。TS-11和6/85的免疫效果与F株相同,但毒力较低,安全性好。TS-11虽然不具备置换野毒的能力,但可以置换F株,并具有鸡只间自然传播的能力,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用TS-11株进行免疫,1年后对野毒的侵袭仍具有明显的抵抗力。弱毒疫苗免疫反应较大,接种时鸡群要健康,免疫前后7天不能使用抗支原体药物。

MG灭活疫苗免疫种鸡群净化MG,并有效阻断垂直传播,当种鸡阳性率高达20%以上时,如果进行淘汰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此时,对其在14~21、95~120日龄用灭活疫苗慢呼净(CF株)进行2次接种,接种后150日龄,血检阳性率达到100%,对其子代在1日龄进行病原分离,降低为3.8%,说明疫苗接种可以减少垂直传播和降低子代的感染率。

加强种鸡管理,杜绝垂直传播,定期投药。枝力清,饮水、拌料或气雾给药,7天一个疗程;枝力清+普杆新、立本康或克利优,连用7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支原体、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维金-100,全面补充维生素,加速疾病康复;补充维生素A,迅速修补黏膜上皮细胞。

猜你喜欢
种鸡产蛋率活疫苗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新西兰祖代种鸡加速入关:黑龙江引入3.32万只;江苏引入1.66万只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