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改革看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

2013-04-07 14:25王双伟
关键词:蔡先生救国蔡元培

王双伟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从北大改革看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

王双伟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蔡元培先生在执政北大期间对北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这些改革实践值得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借鉴和思考,可以使我们沿着蔡先生教育救国的思想来发展今天的高等教育,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科学技术的研究。通过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教育实践,使现代的教育领导者从中受到启发,对现在大学的管理和改革有所深思,努力办好现代中国的大学。

蔡元培;教育救国;改革;北大

蔡元培先生倾其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时刻关心着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尽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蔡先生克服国内外的重重困难,尽力保持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反思一下,蔡先生为什么不去发展经济或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而一心热衷于教育事业呢?根本原因就是蔡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努力发展教育,使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能够走出泥淖走向光明。蔡先生持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努力将自己在外国学习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来挽救国家,使人民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受帝国列强在主权和人权上的侵犯和欺凌。拿起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发展教育来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和人民。蔡先生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进行实践和改革。本文将重点从蔡元培先生在执政北大期间的改革来剖析其教育救国的思想。

一 教育救国思想的来源

在经过了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途径,此时教育、人才和救国的逻辑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教育拯救国家是大部分先进人士的共识。康有为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1]“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外国游学之后看到国外的各方面都要比中国先进,而明显的就是教育事业繁荣发展。蔡先生在1900年的日记中写到“德国先贤薄尔泥曰:将来时节,惟在教育者掌握之中。福斐得尔见拿破仑蹂躏柏灵,乃立市中。扬言曰:振兴我国以规复其势力者,惟教育耳”。[3]可见蔡先生非常认同发展教育实为救国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此影响了蔡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为的就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切以国家为至上。蔡先生曾多次出外游学总计时间长达十二年,而德国则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游学时间。之所以选择多次游学德国,那是因为当时德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像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等,且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和学界泰斗像哲学家康德和包尔生教授。德国的大学科目丰富,种类繁多,学术气氛浓厚且各个学科的建设都相对其他国家的完善。在德国的数次游学经历,影响了蔡先生以后在北大的改革,为北大的改革明确了方向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从蔡先生在北大的改革方向与改革措施体现出的思想不免会看出德国大学各方面改革的影子。只是在蔡先生对中国具体情况的分析之下,成功地将德国大学的办学经验移植到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身上。

二 北大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对德国、法国的教育办学体制有了相当的研究和了解后,1917年蔡先生正式接管官僚气息严重、腐败不堪的北大。在众人的反对声中,蔡先生毅然决然地捡起这个没人敢提的烂摊子。蔡先生深知当时北大所处的不堪入目的状态,清楚地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挑战与困难,但是为了挽救国家就必须挑起这个重担,从教育着手,力图改变当时国内大学的状态,办好高等教育,这样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先生到北大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北大的校风。从领导到校工,从教员到学生都要彻底地改变他们原有的对学校、对师生的定位。把培养官僚的旧式学堂改造成为学术气氛浓厚的大学。教员不再只是敷衍了事地上课就拿薪水,学员也不再只是为做官而在北大学习混文凭。当时的北大只是封建官僚的养习所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并未做到大学对社会应有的贡献。蔡先生致力于把北大办成研究高深学问之机关,首先从教员着手,坚决解聘不合格的教员。而这些教员当中有一部分还是托中国驻外使馆介绍进来滥竽充数的外国教员。蔡先生冒着校长职位被解聘的风险坚决解雇他们。蔡先生面对政府方面的威胁从容不迫,决心要办好北大,改变北大的校风,最后政府对蔡先生无可奈何。从此行为中可看出蔡先生的坚持原则的作风和一位真正教育家的胆识和魄力。其次在学生方面,引导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四方面全面发展,为北大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与积极的学习风气,蔡先生亲自领导开办许多学术研究团体,像学术讲演会、新闻学院研究会、化学会和历史学会等等。各种组织和学会在北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丰富和加强了北大的学术气息。后来蔡先生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艺术气息,又组织起了音乐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并且聘请音乐和绘画界颇有造诣的大师执教。音乐课聘请名师肖友梅担任音乐研究会导师,教授音乐史和声学课程;在美术上聘请徐悲鸿为导师。确实,随着蔡先生为北大教育目标的定位和对师生教学观念的改变,一步步使北大成为了有着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和宋朝书院的百家争鸣的缩影。学术气息浓厚,各种思想交汇碰撞,新旧思想的交锋,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当时中国的知识、文化和艺术都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2.严密有效的管理体制。

蔡先生在北大执政期间,是其一生中的辉煌阶段,也是北大的灿烂时光,北大从此名声鹊起。北大的这段教育改革相比其他时期的教育改革是蔡先生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最多且影响最深的改革,使北大成功地得到改革和转型。从先前培养官僚的地方转变为学术气氛浓厚的发展科研、探究高深学问之重要机关。北大由此成为了国内各大学的指明灯和风向标。蔡先生到北大就职后的第一次演说就说:“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4]可见蔡先生已给自己为北大的管理改革设定目标,抱定宗旨。坚持使学校按照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发展,明确了办大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要使学校发展朝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蔡先生认为应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将影响迅速扩大以致达到改革的目的。首先学校要有严密正规的管理体制,这样不会因为校长的更换而使学校教学无法进行下去。于是成立了评议会、行政议会、教授会、教务处和总务处。这些组织的领导全部由本校的教授和老师自己担任,体现出了“教授治校”的思想。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深切了解教育的基本情况,能够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透彻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比起一些政府官员和不懂教育的的人乱对教育进行指手画脚要好的多。同时也体现出蔡先生坚持把教育给懂教育的教育家办的思想。这种领导体制的改革大大改变了旧式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和官僚衙门作风,这样就加强了各个学科专家的合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了一个领导中心就避免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分散混乱的状态。既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又加强了学科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

3.北大教师的选聘。

之所以学术能够达到如此的繁荣与活跃的状态,主要还得归功于蔡先生在北大的用人选才策略上,即“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5]并详细解释到采用此策略的原因:《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6]蔡先生主张“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无论为何种学说,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然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7]于是各种有才之人有志之士被蔡先生的慧眼相识,汇聚于北大,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思想使得只要有学术方面有专长且知识丰富的文人墨客或政客都被蔡先生招揽到了北大。如马寅初所说的那样“当时在北大,以言党派,国民党有先生及王宠惠诸氏,共产党有李大钊陈独秀诸氏,被目为无政府主义者有李石曾氏,憧憬于君主立宪发辫长垂者有辜鸿铭氏,以言文学,新派有胡适、钱玄同、吴虞诸氏,旧派有黄季刚、刘师培、林损诸氏。先生于各派兼容并蓄绝无偏袒。更于外间之攻讦者,在《答林琴南氏》书中,表明其严正之主张。故各派对于学术,均能自由研究,而鲜摩擦,学风丕变,蔚成巨观”。[8]蔡先生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积学和热心。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某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研究学术的兴趣,引导自己的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从事研究的工作。这样在一批优秀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可以慢慢地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和人生目标,走上一条更广阔的学习知识的康庄大道。

三 蔡元培教育救国的实践对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纵观蔡先生一生,关心的是国家的前途未来,致力于教育事业来挽救国家。在蔡先生致汪兆铭函中说:“在弟观察,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9]且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命新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事绌”。[10]从这两句话中可看出蔡先生一心热衷于教育事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育救国。忧祖国之忧,乐祖国之乐,与祖国前途紧密相连,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使命感。当今世界,各方面竞争加剧,尤其在经济和军事上,而经济和军事竞争背后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教育的竞争。所以为了使国家真正的做到强大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教育,争取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

从蔡先生对北大成功的改革实践中,启迪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学府的办学经验和优秀的教育管理体制,并经过对中国大学具体情况的深入分析使西方优秀的办学制度很好的和我国的大学相互融合,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著名的大学从而搞好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培养更多的尖端高科技创新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1][2]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4][5][7][10]高平叔.蔡元培全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4.

[6]蔡元培.蔡元培自述[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8]蔡建国.蔡元培先生纪念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4.

[9]高平叔. 蔡元培教育论集[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ClassNo.:G40-09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CaiYuanpei'sThoughtofSavingCountrybyEducationFromHisReformsinPekingUniversity

Wang Shuangwei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China)

CaiYuanpei carried out reforms in Peking University when he was as the president . The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 is worth learning by cotemporary people in China . Following in Mr Cai's footstep ,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talent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focuses on Mr Cai's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Peking University, which helps ou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promote reform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un Chinese Universities well.

CaiYuanpei; saving country by education; reforms; Peking University

王双伟,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672-6758(2013)05-0001-2

G40-092

A

猜你喜欢
蔡先生救国蔡元培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原则
胜任
奇怪的邻居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