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2013-04-07 14:25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院校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张晓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专业课程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课程的学科化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严重割裂,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更是如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融合实践因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职教育在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的提出,高职院校为落实政策和提高办学质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及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市场营销专业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市场营销人才仍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营销人员,另一方面大量高职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根本原因是毕业生知识、素质结构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对人才实际工作能力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对于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工作过程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各高职院校也开始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理念改革。

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不再以传统的教学主体中心,不再以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主要出发点,不再把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作为组织高职课程内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为指导,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基于工作过程和生产任务探索了多种课程建设模式。教学主体加入了企业和学生,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方法,通过企业中实际发生的工作问题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

2.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比例逐步增大。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支撑课、职业核心能力课,教学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支撑课程,而核心课程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随着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训课程的比例逐渐增大。但市场营销相关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较多,又受困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训课程数量虽有所增加,但还达不到完成一个整体项目的实践的程度。

3.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成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提前招聘,到企业在高职院校设立订单班,到最后合作学院的成立,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办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但是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很难达到平衡。

4.考核改革。

学生成绩的最终认定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期间市场营销专业的考核方式逐渐由以前的闭卷考试向开放式考试改革,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应试学习向主动的能力学习转变。

二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设置的彻底颠覆,属于破坏性创造,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更多的是连续性的改变,仅仅是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职业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应包括完成一项任务(项目或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完整的过程。对于以此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定位不清也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普通本科、普通专科、中职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重合度,定位的缺失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其他类型的教育难以区别。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导致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很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职业工作过程的模拟。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正是其在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但从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引导课堂理论教学的实践课程开发;第二种是基于教学目标完成开发的实践课程;第三种是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认知实习;第四种是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践课程开发。然而,学生在进行这些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实践课程职能流于形式。由于市场营销的相关业务都会涉及到一些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学生很难获得有效的信息来指导实践过程。这就造成了实践课程与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在理论教学体系体系过程中,基础课、专业课、能力拓展课程的比例设置基本是沿用普通专、本科院校的比例。对于能够凸显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比例较低,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适用性很广泛,但实际就业过程中对学生行业的认知要求较高。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缺乏系统性。

姜大源对工作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指出“工作过程”是综合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能力维度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整合、集成完成的,而不是做加法。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应该是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而在实际的过程改革过程中,更多的是按照单个课程进行,这样就脱离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要求,也会导致学生更难认清楚本专业应该掌握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4.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教师是课程开发体系的主体之一,对课程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要打破既有的教学模式又要尝试更为复杂、更为系统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提高自身的学术和实际操作水平,还要针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设计真实的工作过程场景。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对于课程体系的开发,学校作为管理者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够保障整体课程改革快速有效地推进。

三 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1.准确定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

只有明确市场营销的专业核心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国家相关教育规划可以看出针对高职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岗位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胜任工商企业推销和营销工作,能参与一定范围和层次的营销组织和策划工作,具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推销营销策划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课程体系应对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重新定位,即:团队的合作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客户与营销信息管理能力、产品识别能力和沟通、协调、谈判能力。只有仅仅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才能构建出有效的人才课程培养体系。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内容上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系统化:基于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职业岗位分析,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分析,明确职业能力结构→基于工作任务分析,落实核心能力培养。依据这样一条基本思路对课程体系改革按部就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

3.“基于工作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职业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应包括完成一项任务(项目或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完整的过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由企业、学生、教师共同开发设计相应的工作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核心能力的培养。由市场营销的职业岗位确定相关的学习领域,再具体化为学习情境。以每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而非在每门课程的基础上设计工作情景,从而保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连续性。

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巩固育人主体。

企业、学生和教师自身是高职教育育人的“三主体”,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不断提升企业和学生的作用,企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过程情景,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知识的困惑,但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课程改革和课改后教学的要求,高职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积累,同时应更加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参与课改、才能真正教出高技能专门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深入市场一线,为课改提供人才保障。

四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专业课改的构建凸显了职业岗位技能和相关应用能力课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模式,形成了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重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发展具有理论实际有机融合,更贴近行业实质的特点,是值得大力尝试与推广的课程改革方向。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4-167.

[2]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规范[S].2008.

[3]沈思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66-67.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ReformofCourseforMarket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WorkingProcess

Zhang Xiaof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anmenxia Polytechnic, Sanmenxia, He’nan 472000,China)

The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inevitable for Marketing Major to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 It guess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training of majoring in marketing , such as the fragmented problem between the qualities of graduates and the market needs . The key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is how to put the prac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raining process to optimize the qualiti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ferta formativa

张晓飞,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1672-6758(2013)05-0020-2

G642.0

A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