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2013-04-07 14:25王爱伟孙胜男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

王爱伟,孙胜男

(1.黑龙江大学 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吉林英诚律师事务所,吉林 四平 136000;3.盘锦市兴隆区人民法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王爱伟1,2,孙胜男3

(1.黑龙江大学 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吉林英诚律师事务所,吉林 四平 136000;3.盘锦市兴隆区人民法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巨大难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的办法。而通过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些特点和原因,可以找出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办法。

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社区矫正;未成年;社会环境

随着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和形式的变化多端,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而由于一些新情况的出现,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变得错综复杂。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需要在之前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监督和矫正功能。

一 青少年犯罪特点

1.成年化: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成熟得较早,通常他们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有着严密的策划、精细的分工、齐全的作案工具,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向着成人化犯罪的方向发展,他们犯罪时的手段不仅模仿成年人,而且其暴力程度有时甚至超过成年人。而这种成年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智能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层出不穷。而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与此同时,青少年却将这些高科技手段、智能技术运用到犯罪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

3.低龄化:青少年犯罪迅速增长的同时,低龄化的现象逐渐明显。近些年,四平市审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在这些案件中未成年犯罪的数量占很大的比例,甚至是14到16岁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更加突出。这种低龄化的趋势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4.网络化:如今,计算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网络在给人们日常生活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青少年利用进行犯罪活动,一些共同犯罪,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联络,实施犯罪行为。而正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较强,对侦破这些案件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5.暴力化: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幼稚,想法简单,在处理问题时缺乏思考,好冲动,犯罪手段残忍,不计后果,这就导致青少年暴力性犯罪增多,故意杀人、抢劫、聚众斗殴、强奸等暴力犯罪层出不穷。2011年12月1日下午,武汉市惊天爆炸抢劫运钞车的制造者就是3个“80后”,他们通过遥控器引爆了自制的爆炸物,导致无辜路人2死15伤。而类似的案件正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而如何避免类似的暴力犯罪的再次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6.团伙性:青少年年龄低,心理和智力发育尚不成熟,这些青少年在作案时缺乏经验,于是他们选择了更加稳妥的方式,他们经常纠结在一起,既相互鼓励,又“取长补短”,从而使作案的成功率和频率都大大地提高。这些青少年成帮结伙疯狂作案,暴力程度极高,社会危害性极大。据统计,四平市检察院批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占了绝大数,他们各取所长、有组织有预谋,有些青少年犯罪逐渐衍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这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2008年4月3日20时,被告人杨某、李某某、孙某、李某、计某、邹某、奇某各自携带尖刀、砍刀同刘某(女)、聂某(女)在X市X街的小吃部聚餐,被害人王某、张某等四人也在该小吃部另一张饭桌吃饭。期间被告人杨某等人发现被害人张某腰间带刀而产生反感,表示意欲持刀与张某斗殴。当看到被害人张某结账准备离开饭店时,被告人杨某遂向前阻止并殴打张某,张某、王某逃离饭店后,被告人杨某等人继续持刀在后面追赶,杨某持刀将张某肩部扎伤,被告人邹某持砍刀将王某砍倒,被告人李某某、孙某、李某、计某各持尖刀分别向已经倒地的被害人王某胸部、背部、腹部、臀部和腿部连扎二十余刀,其中刺入胸腔和腹腔致命处达十刀,致使被害人王某当场死亡,这些被告人中最小的14周岁,最大的才19周岁,像这种结伙犯罪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

二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仅包括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等内部原因,而且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些外部原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1.青少年自身原因。

(1)交叉感染。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出于好玩的天性以及父母缺少管教,往往促使社会上的不良少年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相互攀比,相互“学习”各自的恶习,尤其是青少年被羁押时,更容易受其他犯罪分子的熏染,即使重新获得自由也很难避免再次犯罪。有这样一个案件:十几名在少管所服刑的青少年,相互之间传授“技艺”,在先后出狱之后,他们又重新集结起来开始新的犯罪。

(2)义气用事。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义气味”十足。他们认为“能为别人两肋插刀”是最值得炫耀的资本。因而他们会为哥们去偷、去抢甚至去拼命。

(3)吸毒。青少年易受一些新鲜事物的诱导,他们学大人吸烟、酗酒甚至吸毒,毒品犯罪在青少年非常盛行,一方面他们没有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他们难以忍受毒瘾,于是他们会去偷、去骗甚至去抢,形成了恶性循环。

(4)感情受挫。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电脑、网络、手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导致青少年早恋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过早地接触感情问题。但由于他们没有处理感情的经验,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无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容易偏激,导致他们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徐某(男)与李某(女)是高中同学,两人恋爱一个月后分手,李某又与郭某确立了恋爱关系,这就引起徐某的不满,于是徐某就与郭某约定聚众斗殴,双方各自纠集了10多人在约定的地点互殴,在斗殴的过程中导致郭某死亡。正是由于李某无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导致了两个家庭支离破碎。

(5)性格孤僻。现在由于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学习中受到过多的溺爱,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导致有些青少年性格变得孤僻,做事缺乏考虑,易冲动。

2.学校原因。

(1)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通过对四平市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统计,其中大多数的青少年文化水平较低,只有初中文化甚至是小学文化,而一些学校缺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即使有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这就导致青少年对真善美缺乏认识,对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置若罔闻,进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2)法律知识普及匮乏。

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易受他人的影响,对事情的对与错缺少认知,对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对他人和自己以及家人所造成的影响缺乏认识,而学校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加上逆反心理强,极易被犯罪分子拉拢和利用,从而违法犯罪。

3.家庭原因。

(1)父母关系不和睦或者离异。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往往会成为孩子的榜样,而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的话就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阴影,形成心理障碍,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睦的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中国离婚率的不断攀高,导致过多的青少年缺乏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离异等家庭的变故,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因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管理而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过早辍学流入社会,误入歧途。”[1]‘这就促使青少年在人格塑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蛊惑,走上犯罪的道路。

(2)父母管教不严、过度溺爱子女。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往往是两辈人围绕一个孩子,家长对子女非常溺爱、甚至是过度纵容,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过于放松,这就容易使孩子任性,易受到不良诱惑。更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经常酗酒、赌博,不管不顾子女的内心需求,使子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4.社会原因。

(1)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司法实践中,现实生活中,并非是法律的制定不完善才导致犯罪现象的出现,而是由于法律制定之后,宣传的力度不够。在办理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尚不明知。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加大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多拍一些普法栏目,将法律知识予以故事情节之中。

(2)刀具、器械等管理不严。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大多数都与刀具、器械有关。由于对刀具、器械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导致青少年轻易地得到刀具和器械,进而为他们实施犯罪提供了工具。正如商务部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中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因此对向未成年人销售刀具、器械的经营者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现象增多。受到人口数量多、工作岗位少的影响,一些辍学的青少年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在他们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4)网吧、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缺乏监管。如今娱乐场所较多,而这些场所成为青少年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矛盾的集结地,往往也是一些刑事案件的多发地。这些场所缺乏相应的监管,致使青少年接触很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5)色情网站、暴力游戏泛滥。由于网络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建立色情网站,而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经常点击这些色情网站,久而久之,只是观看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生理的需要,于是一些强奸、猥亵案件随之而来。与色情网站类似,一些暴力游戏的盛行,青少年经常模仿暴力游戏的人物,一些暴力犯罪持续发生。

三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

1.建立长效的社会矫正机制,避免交叉感染。青少年年纪小,与成年人相比具有易转变的特点。基于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在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施加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并使其远离不良行为者的影响。在青少年所犯罪行较轻的情况下,应尽量不把他们送到犯罪人聚集的监狱、看守所或是少管所,而社区矫正对青少年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公益劳动可以逐渐改变他们的价值观;通过玩游戏、进行体育比赛和从事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发现一种替代犯罪活动、并能使自己得到满足的方式。社区矫正能维系青少年与家庭的紧密联系,而家庭对于处于服刑中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家庭成员的鼓励往往能增强青少年参加矫正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所以,社区矫正能使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人的矫正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净化网络环境。如前所述,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令人担忧,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聊天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制作成瘾。”[2]一些网站通过淫秽视频和图片、暴力游戏、恐怖电影、网络赌博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而正是这些网络上的“毒瘤”,摧残了青少年幼小的心灵,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以及第三十四条:“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3.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无论青少年在任何年龄段都应当接受传统教育,尤其是一些因一时失足而犯错的青少年。在看守所或者监狱更应当加强传统主义文化教育,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特别推崇的是如何促进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如何促进青少年与家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经过几千年检验而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瑰宝。青少年在诵读这些经典著作的同时,不光能健全自己的人格、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还能够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境界,以使心灵得到洗礼,达到仁义礼智信的统一。

“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蔓延,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3]青少年犯罪问题关系到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中国的未来,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良好的环境、实施有效的措施、筑起严密的防护网,从而攻克青少年犯罪这一难题。

[1]陈桂香.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5):279.

[2]陈俊.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2.

[3]钟俊.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107.

ClassNo.:D669.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ResearchofProblemofJuvenileDelinquency

Wang Aiwei1,2,Sun Shengnan3

(1.School of Law,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2.ilin Ying Cheng Law Firm ,Siping,Jilin 136000, China;3.Panjin Xinglong District People's Court , Panjin, Liaoning 124000,China )

Juvenile delinquency has already become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even in the world. Since entering 21 centurie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at full speed, juvenile delinquency have also emerged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encounter the new challenges .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tries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s to juvenile delinquenc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ason of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Juvenile delinquency; home education; community correction; under age; social environment

王爱伟,在读硕士,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吉林英诚律师事务所。

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2053。

1672-6758(2013)05-0061-3

D669.5

A

猜你喜欢
犯罪青少年
公园里的犯罪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