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顺序象似性对比研究

2013-04-07 14:25方彩琴
关键词:词序语序英汉

方彩琴

(浙江农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

英汉语言顺序象似性对比研究

方彩琴

(浙江农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

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存在象似性,其排列顺序反应了人们认知外在世界的顺序。英汉短语、句子和语篇都体现了语言的顺序象似性。英汉词和短语在时间、空间、思维视点和文化观念上的顺序象似性基本趋同。在句法层面,英汉语句的基本结构具有相同顺序,而状语的顺序排列上又存在一定的不同。英汉语篇也都表现出顺序象似性,但总的来说,汉语的顺序象似性高于英语。英汉语言的顺序象似性证实了人类在认知层面上思维方式的趋同性。

英汉;认知;顺序象似性

语言象似性概念最先由美国符号学的创始人Peirce在19世纪末提出,他把语言成分与概念或话语所指具有物理或拟相似的现象视为语言象似性。Haiman认为,当一种语言表达式在外形、长度、复杂性以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上平行于这一表达式所编码的概念、经验和交际策略时,我们就说这一表达式具有象似的概念。许国璋先生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988)一文中首先将iconicity一词译为“象似性”。(王寅,2001:335)认为,语言符号象似性指的是“语言形式在音、形或结构上与所指(包括客观世界、概念结构、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总之,语言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及结构与其表达的概念内容,外在现实及结构之间存在着某种象似性。

一 顺序象似性

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人们的概念结构。重要的句法象似性原则有:距离象似性(Iconicity of Distance)、顺序象似性(Iconicity of Order)和数量象似性(Iconicity of Quantity)。其中顺序象似原则(the principle of sequencing iconicity)即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沈家煊:1993)。(Haiman:1994,转引自顾嘉祖,王静)认为顺序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单位排列顺序象似于思维顺序。也就是说,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王 寅:1999)。

语言是思维的一面镜子,是对人们认知过程和顺序的映照。语言构成成分之间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反应在语序上,就包括了词序、句序和语篇顺序。顺序象似性的体现机制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其中时间顺序主要对应于思维顺序,而空间顺序则以人的视觉感知为基础。同样反应顺序象似性的名词短语和句子中,哪一种语言更能反映人的认知方式?句子所反映的认知方式为什么不统一?

二 词序顺序象似性

词序象似性指语言符号单位排列的顺序,构成词语(或短语)成分之间的线性排列词序,能够反映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轨迹,即词序映照人的思维和认知的顺序。词序所具有的顺序象似性主要表现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思维视点和文化观念等方面。

1.时间顺序象似性。

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身活动顺序的经验和感知直接映照在语言描述的顺序(包括短语)之中,与时间顺序相一致,遵循从早到晚、从先到后的顺序。语言单位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英语词序都表现出时间顺序象似性,如day and night,life and death,from dawn to dusk。汉语中也有“日日夜夜”“出生入死”“早出晚归”等表达。先后顺序反映了事物或现象发生的自然顺序,符合认知活动发生的时序。如forgive and forget,hit and run,wear and tear,trial and error,wait and see等,又有因果关系的,如cause and effect,safe and sound,alive and kicking,slow and steady,汉语中很多成语习语都体现了这一点,如“睹物思人”“风吹草动”“一见钟情”“入乡随俗”“探囊取物”“见风使舵”等。

2.空间顺序象似性。

人类对于空间事物及其概念有多种感知顺序。这种特点反映在词或短语的表达顺序上就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前到后、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等。直立行走的特点使人具有自上而下的认知顺序,英汉很多表达,如heaven and earth,ups and downs,hand and foot,from top to toe,“上蹿下跳”“高不成,低不就”“天时,地利,人和”“评头论足”“跋山涉水”等都反应了这一顺序。上下顺序性也解释了英汉语言表达社会地位遵循先上后下,先尊后卑原则的现象。如parents and children,“君臣”“父子”“官兵”“师生”“老少”等。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的表达也很多,如front and back,in and out,at home and abroad,internal and external,“前前后后”“里里外外”“进出口”“国内外”等。

3.思维视点顺序象似性。

人类在体验和感知事物的时空或抽象关系时,会寻求恰当的思维视点来反映和表达认知经验,从而体现出一定的顺序原则。

(1)由大到小。

对于其它属性都相同的两个实体而言,人们在进行视觉感知时更容易感知体积较大的一个,因为大比小更显著。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表达体现出从大到小的规律,这一规律又衍生出“从长到短,从多到少”的顺序,如:long and short,more or less,“日月、江河、大小、胖瘦”等。汉语习惯从“大地点”到“小地点”:地址以“国、省、市、县、街道、楼、房”为序;从“大时间”到“小时间”:如“年、月、日”或“公元前360年、公元2012年”。然而与之不同的是,英语以“房、楼、街道、县、市、省、国”,“日、月、年”为序,这似乎与由大到小的论点相悖,因为人们首先观察到或者提到的事物通常是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的,所以刚好反映出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地点、时间从小到大的表达也是可以理解的。

(2)由肯定到否定。

受大自然优胜劣汰规律的影响,人类思维与认知逐渐偏爱“先优后劣”或者“先肯定后否定”的顺序,英汉词序都反应了这种顺序,如good and evil,profit and loss,rise and fall,true and false,rich and poor,“甘苦”“荣辱”“成败”“爱憎”“安危”“利弊”等。这些具有顺序象似性的固定表述说明,社会评判以好的在先,劣的在后。

此外,英汉语序的顺序象似性还体现在从整体到部分、 从主到次等特点,如door-handle,bottle-neck,“门把手”“瓶颈”是整体视点转向部分视点。bread and butter,sister-in-law,“骨肉”“国家”等则体现了视点由主要向次要的转移。

4.文化观念顺序象似性。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线性排列次序也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上述时间、空间顺序象似性的分析也佐证了文化象似性的存在。

词序的文化观念在性别上表现地最为明显,英汉语言都体现了男先女后、男尊女卑的观念,英语有Adam and Eve,Dear Sir /Madam,husband and wife,brothers and sisters,father and mother,bride and groom,boys and girls,汉语同样有“父母”“夫妻”“儿女”“男耕女织”“兄弟姐妹”“龙凤呈祥”等象似性表述。至于相反顺序的ladies and gentleman,lady first,mum and dad,bride and groom,“you,he and I”等,还应归因于人类文明时代遵循“礼貌规约”(politeness convention),是社会礼仪和礼貌的需要。

三 句序顺序象似性

句序指句子的构成成分之间的线性排列次序,包括单句内各构成成分的排列次序和复句内主从句或者并列句之间的排列次序。英汉在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与人对事物的感知顺序和对事物各属性认知的渐进过程相一致,体现了句序的象似性。需要注意的是,这时语序未必同事件发展的客观顺序相一致,而是直接对应于人的认知顺序。

1.基本语序SVO。

英语的正常语序是主、谓、宾,一般来说,英语句子都会有完整的先主语后谓语的主谓结构,主谓顺序作为语言表达方式具备了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结构特征,是人类基本认知模式在语言层面上的一种反映(傅勇林,陈丕)。这一主要结构呈现了动作的实际发展顺序,从施事者开始,发出动作,再到动作所及对象,语序与时序有较高的对应象似性。汉语是“绘画式”语言,它就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临摹”;而英语是“剪辑式”语言,就像电影导演可按照剧情需要加以剪辑编排(王寅,1996:8)。英汉多个动词的排序是按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方式/伴随关系、条件关系等)排列的。所不同的是,汉语本来就具有明显的“绘画式”特征,很多地方都临摹了生活中的有关规律,在修辞上,句式或结构辞格也都体现了顺序象似性原则(曹盼盼:2011)。但是英语通过丰富的时态及各类连接词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按照语言自身习惯的表达顺序或作者的语用意图来排列句子成分,因而句序可以不受实际时序的束缚。

2.状语排序。

(1)多个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的排序。

根据时间顺序原则,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符合人类直接经验的认知过程。在英语里,时间顺序主要对应于思维顺序,而空间顺序则以人的视觉感知为基础。当几个英语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并列使用时,一般来说,最小的时间单位在前,最大的放在最后,这是由“从小到大”的思维方法决定的。如:(1)They will discuss the issue at two tomorrow afternoon. (2)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 in the kitchen. 在这两个句子中,时间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具体,因此在句法关系上,依次向后排列,这正是顺序象似性的体现。而汉语则恰恰相反,表达相同的意思,汉语会遵从“从大到小”的思维,因而有了“我们明天下午两点开会”和“厨房的桌子上有个苹果”的表达。

(2)性质状语的排序。

英汉都遵从由事物整体到其余部分的顺序,英民族文化重视“自我精神”,英语中这种“由近及远,从小到大”的观念不仅决定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先小后大的语序排列顺序,而且还渗透到语言单位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由于英民族认为语句末端是传递重要信息的地方,所以英语句子中较大的,较重要的,较复杂的单位多排在句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语序呈正三角形状,即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简单后复杂。与之相反,汉语遵循先重后轻原则,一般符合先因后果、先条件后结果的顺序习惯,常常会把重要的东西放在句子前面。

通过语言成分表出现的顺序变化,可以了解其表达的语义区别。在多个不同性质的状语排序问题上,通常是越主要、越表本质的特性的状语成分越靠近主语。如:“学生们下午在教室开心地读书”可以用英语表述为三种情况:(1)The students read happily in the classroom this afternoon. (2)The students read in the classroom happily this afternoon. (3)The students read happily this afternoon in the classroom. 这三句话中状语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传达出的强调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此外,Givón(1989)还认为,词序较特殊的句子,如将对比成分、疑问成分、强调成分置于句首,也是遵循“将说话人急于表达的、对听话人而言预测度较低的信息首先说出”的顺序象似原则。

4. 语篇顺序象似性。

语篇顺序主要指句群、段落(或诗节)或者整篇文章或作品内小句或句子的顺序。英汉篇章中主要存在两种篇序,即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英汉篇章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也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尤其是诗歌、文学作品,其风格、形式甚至排版都与作者的表意有极大的象似性。篇章中的象似现象有重要的表意功能,能直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主题思想等。

象似性存在于人类的语言形式与思维模式中,由于在思维和认知上存在差异,英汉语言之间的象似度及象似方式也有不同。顺序象似性仅是语言象似性的一个方面,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表意手段,英汉语言符号排列顺序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着不同的象似方式。通过总结前人对顺序象似性的分析及研究,探讨英汉顺序象似性的异同,我们认为英语和汉语的顺序象似性基本相同,这在词、短语、句子和语篇上都有体现,但汉语的顺序象似性高于英语,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人类在认知层面上思维方式的趋同性。

[1]Haiman,J. Iconicity[A]. In: R.E. Asher (ed.) 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C].Oxford:Pergamon Press,1994.

[2]Givón,T.Mind,Code and Context: Essays in Pragmatics[M].Hillsdale,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1989.

[3]曹盼盼.浅谈英语句式修辞格中句法象似性特征[J].英语广场,2011(7): 63-65.

[4]傅勇林,陈丕. 从英语主谓顺序看语言序次观及其认知来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6-10.

[5]顾嘉祖,王静. 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6-10.

[6]刘世英,曹华. 英汉词序象似性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6): 27-30.

[7]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8.

[8]王寅,李弘. 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9]王寅.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10]王寅.中国语言象似性研究论文精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ClassNo.:H03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ContrastiveStudyofSequencingIconicityBetweenEnglishandChinese

Fang Caiq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Zhejiang A amp; F University, Lin’an,Zhejiang 311300,China)

Iconicity exists in language, the order of which reflects the order that people recognize the external world. English phrases, sentences and discourse are the embodiment of language sequencing iconicity.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s and phrases share basic convergence of sequencing iconicity in time, space, thinking perspective and cultural concept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the basic struc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is with the same sequence, while adverbial order contains certain difference.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also similar in order, but 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in general, Chinese reflects more sequencing iconicity than English, together with which confirmed the convergence of thinking mode at a cognitive level.

English and Chinese; cognition; sequencing iconicity

方彩琴,硕士,讲师,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浑沌学。

1672-6758(2013)05-0125-3

H030

A

猜你喜欢
词序语序英汉
修改病句的妙招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汉语搭配信息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俄汉语定语对比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影响词序的“普通重音”规则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