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

2013-04-12 21:22潘晓莉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实验课化学效率

潘晓莉

(南京市扬子一中 江苏 南京 210048)

新的教改背景下, 初三化学的课时越来越少,而教学内容却不减反增。 经常听到有同事抱怨“上不完”和“赶进度”。 我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几年的小年轻,更是经常为此头疼。要课时不可能,那就只能向45分钟时间要效率。 这里说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是在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的大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课教学手段,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 课堂教学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不足

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教学内容的设定缺乏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超纲、超标"的现象,在练习题的设定方面经常随意拔高,教学的目的性不强。 例如,在介绍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有的化学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能力限制和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学生讲这些物质的所有物理性质都背下来。 还有部分化学教师在课堂严谨性不足,常会出现明显的错误,比如书写马虎、逻辑思路不严谨等情况,甚至还有知识性错误,这些明显都会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上课时间。

2.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教师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往往大包大揽,在课堂中不给学生留出自学、思考、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对于一些学生有能力自学的章节,也不放手。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老师总感觉上不完,那就更是会陷入一个误区,自己一节课下来满堂灌,甚至对于一些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的问题,也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殊不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学生没听懂,效果打折,老师也累的半死吃力不讨好。 关键就在于我们如果把学生们当作“电脑”,以为输入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们获得知识,这就使得学生们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和局限性,学生在学习中也体会不到乐趣和成就感,降低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自然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 化学实验课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甚至认为做实验不如做题提高成绩快,实验课的好坏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 有很多化学教师在实验课上采用让学生以看课件、视频等方式代替真实的实验过程。 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而只是对照考试大纲,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而学生们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背”实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课上,学生常常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做而己,既没有观察,也不做实验记录,更谈不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实验课,是绝对谈不上什么高效率的。

4. 化学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

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化学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到学生对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及价值观领域的新认知,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和更新非常重要。 现实教学中,部分授化学教师的授课内容多年不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化学课兴趣泛泛。 还有一些教师习惯通过反复做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知识记忆的方法、化学思维方式、解题思路等方面却不加重视。 要求学生作很多练习题, 但在评题时既不注重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也不讲究评题思路,往往就题论题,一带而过。 这样不仅会给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了很多负担,也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生动性,最终降低了教学效率。

5. 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目前初中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往往还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一张试卷定乾坤。 化学考试不考实验操作,只局限于试卷答题,学生只需要把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即可。 在这种教学评价体系之下,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动力不足,课堂效率低下。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 组建过硬的教师队伍,做好课堂教学计划

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 作为化学教育的启蒙老师,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化学教师在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基本认知, 设计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这一过程课称之为“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点, 备课质量的好转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即使是初三的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也是很少的,化学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应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既有认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科书和参考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相关内容。 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并书写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比如把“化合物”写成“化和物”,在电子教案中把“H2O”写成“H2O”等情况的发生。

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重点,带过一般。 在设计练习题时,要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通过做题、分析题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评题要注重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会碳及碳的氧化物这一章节后,化学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比较碳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回顾,同时还可以复习氧化反应和氧化实验操作等知识点。

2.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更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对学生不会轻易指责,而是给予热情的引导和鼓励,不会出现“畏师如虎”的现象,学生可以大胆向老师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能做到据理力争,满足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共同探索的需求。 在这种鼓励提问、思考、探索、创新的课堂氛围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3. 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样重要。 尤其是作为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化学课,其教学目的并仅限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未知的本领。 在化学课前,化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4. 引进新的教学资源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板+粉笔” 确实已很难满足现今的课堂教学需求的。 网络资源作为新型教学资源应该被广泛利用起来。 网络资源帮助化学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图像、视频、动画等等,这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们就会很难想象并理解,但实际操作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利用到现在最流行的“白板技术”,将“注意事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生动直观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生动逼真,而且学生可以亲自操作电脑,富有乐趣。 学生们接受的更快,记忆的更牢固,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5. 重视化学实验课的学习

化学实验课的成功开展是提高化学课效率的重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验课上,应该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验课的实际操作,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设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知未知的方法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氧气”这一部分时,关于,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下面这个实验,把一支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木条的燃烧现象判断哪一瓶是氧气。 当木条复燃的那一霎那,学生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样直观的现象比老师讲一百遍都有用。 在实验课上,化学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并最终将其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当然老师的实验功底深厚也是成功开展实验课的一项基本素养。 笔者曾经听过几节有关实验的公开课,开课的老师由于过度的紧张导致实验失败,不仅导致浪费时间,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理解。

6.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做出教学反馈

目前,大多的初中教学评价体系都是直接采用考试的方式,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向。 笔者认为完善的考试机制除了包括考试之外,还应包括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的书写成绩等方面。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更能督促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学习,对于课堂作业或实验报告努力做到当堂完成,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 化学教师也能够及时获得反馈,对于影响课堂效率的部分可以及时改善。

7. 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化学知识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 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这位老师的指引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可以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轻松一下,同时还能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 举行化学课外兴趣活动的方式很多,比如化学知识讲座、化学成果展览会、化学知识竞赛等等。 曾经我搞过一个化学趣味实验比赛。 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实验成果也五彩纷呈。 “无壳鸡蛋”、“自制手工皂”、“叶脉书签”、“添加剂自制果汁”、“自制净水器”等等摆在教室的后面展览,让整个年级学生参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的“得法”,就一定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1] 尹春华.在生活中探索化学,在化学中揭秘生活——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上旬),2012,(06)

[2] 周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29)

[3] 许洪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58)

[4] 李清.试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神州,2013,(13)

[5] 严忠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6] 李建军.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研版),2012,(12)

猜你喜欢
实验课化学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有趣的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自由”的实验课
跟踪导练(一)2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