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2013-04-12 21:22王杰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处理策略生成性初中化学

王杰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王杰

(连云港灌云圩丰中学江苏连云港222235)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注重师生的互动与合作,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即化学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这需要教师能及时捕捉,随机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从而使课堂更加真实和精彩。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成性;处理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过程。对于老师来说,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同,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是滴水不漏地事先想好课堂上的所有内容,所以教学设计和课堂的生成性问题也不尽相同,教学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如果教师回避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生成性问题,那么,化学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单调而枯燥无味,失去了最具生命活力的教学资源,课堂精彩也就随之消失。对于学生来说,作为有个性、上课爱思考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个体,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常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学预设的问题,这正是他们认知状态失衡的表现,折射出教学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是教学存在广阔生存空间的原因。所以,当课堂教学中出现生成性问题时,老师应该因势利导、正确处理,以保证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生成性问题提出处理策略。

一、课前精心准备,关注生成

教师要在课前能够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充分预测,以免意外问题出现时,我们一时难以驾驭。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以便教师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适时地启发和引导,顺利有效地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

1.准确把握教材,有效解决生成性问题

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挖掘教材中能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发展有效的信息。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新教材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人教版下册“常见的碱”一节中,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了浑浊,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可以得出CO2与 Ca(OH)2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当把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很多学生说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怎么说明NaOH能与CO2反应呢?教材在这一节要求学生能掌握氢氧化钠的性质、保存等。该生成性问题属于“实验探究型”的问题,教师应当抓住这个生成性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引领学生更充分、全面地认识NaOH。处理策略如下:教师可出示一个瓶口放着鸡蛋的大烧瓶,瓶中装满CO2,接着拿出一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的和一瓶新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取样滴加稀盐酸,一个有气泡,一个没有现象。选择没有现象的那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瓶,学生观察到鸡蛋慢慢滑入烧瓶,然后教师提问: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NaOH与CO2能否反应,反应生成了什么?怎样证明生成物?氢氧化钠应该如何保存?本节通过设计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连续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体验、知识经验和学校实际,选择或补充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这样,既能有效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的意义。

2.时刻掌握学情,掌控课堂生成性问题

学生是有差异的,观察现象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认知起点也是丰富多样的。对于教师来说,这些都是变化的量。其中对于学生能够接受的、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解决,对于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可以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应资料后再说明。

案例一:将酚酞溶液滴入盐酸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浑浊?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可以告知学生:酚酞是用酒精配制的,它在水中的溶解性很低。如果配制的酚酞过浓,滴入盐酸中,在水里的酚酞就太多,由于不溶解而出现浑浊。解决办法是将酚酞用酒精稀释。

案例二: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有些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强,为什么?当然,老师们都知道这与它们的溶液会水解有关,而初中生还不知道什么是水解,所以它属于“知识超前型”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讨论或上网搜索。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步骤。前者是学生通过实验或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够理解的知识点,所以可以及时解决;而案例二所涉及的知识超过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课堂上不易说得清楚,所以就采取了另一种解决措施。

从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生成性问题都必须当堂解决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同时,教师也要努力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精心设计预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要是准备不足,课前意识不到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会在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学情,努力掌控课堂生成性问题。

3.善于对生成性问题进行预设,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善于对课堂生成性问题进行预设,以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充分的预设,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对生成性问题应付自如,不至于手足无措。但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忽视了教学的预设,就失去了教学的方向,忽视了教学的生成,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也就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生成,但对价值不大的生成性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有了课前的准备,教师在应对生成性问题时就有了一定的底,不至于出现过于尴尬的局面。那么,课堂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把握生成性问题,并将之加以灵活运用呢?下面浅谈课堂中应该怎样巧妙应对生成性问题。

二、课中巧妙处理,巧用生成

1.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教师更需要时刻警惕和准备着根据教学的进展和动态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对问题的处理,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精彩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的来源有:①将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意外巧妙地转化为生成性问题;②把学生的质疑转化为生成性资源来处理;③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教学的生成性问题。下面以第一种来源为例加以说明。在人教版化学上册探究氧气的性质一节中,实验中有时会出现铁丝伸入氧气中无法燃烧。这时,教师要冷静应对,准确快速判断出原因,其实往往大多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够。然后,可以用备用的氧气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很好地说明物质的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可见,用好教学意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教学妙笔生花,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2.善于利用生成性资源

在利用生成性问题时要注意,不是任何生成性问题都好,而是要选择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中,学生在做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意外:①没有反应现象;②反应析出的不是银白色物质;③甚至有的同学会说铝丝变亮了或弯曲了等。对于这些教学意外,并不是都对我们的化学教学与学习有帮助,教师要选择性地处理。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所用的铝丝表面的氧化物没有打磨掉,所以阻碍了反应的发生,造成没有明显现象。这种情况符合教学实际,而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好地解决,并能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有较大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可以重点把握该生成性问题,及时带领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第二个问题是因为“物质的颜色决定于物质表面对光波的吸收和反射情况。当置换出的银不能均匀紧密排列时,产物就会是黑色。”这样的解释学生目前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属于“知识超前型”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价值不是很大,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等方式解决,而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于后面的问题,就属于“结构不良型”问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没有多大价值,可以舍弃。

由上面举例说明可以看出,对于生成性问题选择应用的标准是:①是否有利于全面实现学习目标;②是否符合科学学习规律;③是否符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因此,课堂上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首先要能迅速的对其进行分类,接着是选择应用,最后用老师们自己所特有的教育机智巧妙化解,让生成性问题在无形中转化为老师们的教学资源。

三、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

教师必须在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教师在回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时,势必都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发生,教师如果能将这些事件记下来,而后对其处理的经验加以提炼和归纳,将课堂生成性问题加以分类,一定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课堂突发事件应对预案。预案的形成,会增强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教师要善于让已有经验变成预案,那就必须做到课后勤于反思。这一点充分说明了老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掌控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也是新教师需要向老教师学习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很多教育机智的产生都来源于课后的反思。

面对化学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冷静对待、巧抓生成,要能对这些问题及时分类,给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面对化学教学中多姿多彩的生成性问题,教师们要能泰然迎之,并加以智慧地应用,从而借课堂生成留住课堂教学中不曾预约的精彩。

[1]焦肖燕.直面课堂中非预设生成——化尴尬为精彩[J].化学教学,2005,(3)

[2]黎丹.对“执行教案”不顺利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2)

[3]沈卫星.例谈化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化学教与学,2011,(12)

[4]谢杰妹.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J].化学教育,2010,(2)

1008-0546(2013)11-0043-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16

猜你喜欢
处理策略生成性初中化学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浅析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药源性心绞痛的处理策略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