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开发与反思

2013-04-12 21:22沈婷钱海滨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站校本化学

沈婷 钱海滨

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开发与反思

沈婷 钱海滨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江苏南京210008)

文章介绍了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开发背景、原则、内容与评价,并对该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两点反思。

生活化学实验站;校本课程;实验探究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中呈现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我校作为一所四星级学校,多年来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面向高一年级学生开设了《生活化学实验站》校本课程,受到了广泛欢迎和好评。

一、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开发的背景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对某些化学实验进行简化,如将部分学生实验改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或是对演示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实验探究与讨论。然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探究更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生活化学实验站”正是取材于生活,依托实验探究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来辩证的认识身边的一些化学物质,更有说服力的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效地解决出现在周边的化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决策、合作等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

二、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开发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当前,有些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简单化和活动化倾向,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质量难以保证。过于重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需要(很难说学生确切地知道他们的成长需要什么),把校本课程窄化为活动课,只有活动,没有学习内容。

为了使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坚持基础性原则,即课程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上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如,学习了“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实验方法”后,安排“纸上层析的原理与实验”;学习了“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安排“84消毒液最佳漂白效果条件的探究”;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安排“水果电池电量影响因素的探究”。总之,应根据化学课程的基本逻辑顺序以及学生知识的积累顺序编排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使之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在《生活化学实验站》校本课程中,每一节课都安排了相关的学生实验,并配有实验报告形式的学案,通过课堂实验的探究情况与学案的完成情况来评分,使学生通过每一次课,在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上都能有所收获,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科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2.丰富性原则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明显差异在于学习哪一门校本课程是学生通过网上选课系统自主选择的,而学生对国家课程没有选择性,是必修。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精心“修饰”,尤其在课程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眼球。“生活化学实验站”在课程内容上增添了一些科学史话、前沿科技动态、精美图片、趣味视频。如,在“纸上层析的原理与实验”一课中,通过投影向学生介绍了食品检验中常用的几种色谱分析法以及这些先进仪器的原理与操作。事实上,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与纸上层析是类似的,只是数据更加精确,使用更为方便。这些仪器每天都在“汇报”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只是平时很少能见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课堂上,学生通过视频领略这些仪器的“风貌”时,啧啧称奇,增长了不少见识。再如,在“不同饮料中Vc含量的测定”一课中,讲述了抗坏血酸名称由来的化学史话;在“水果电池电量影响因素的探究”一课中,播放了一段东方卫视“1001个真相”关于水果电池的节目视频;以及每次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些生活物品,84消毒液、水果、墨水、Vc泡腾片、饮料,等等。这些内容使“生活化学实验站”这一校本课程变得更丰富,更具魅力。

3.自主性原则

由于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多样,且任课教师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因此,在课程形式上,可以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如学生可自行组队,组内自行分配任务,可获取任意所需的常见实验仪器与药品进行实验探究,设计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如“水果电池电量影响因素的探究”一课中,有几组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上关于水果种类、电极材料、电极间距等影响因素的探究后,讨论设计了水果电池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用多个柠檬构成的串联电路使音乐贺卡发出悦耳的歌声。再如,在“84消毒液最佳漂白效果条件的探究”一课中,学生在探究84消毒液浓度、实验温度、织物类型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后,又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另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双氧水的漂白原理与效果。宽松、自主的课程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学实验站》的课堂上更具创造性,更贴近真正的科学研究。

三、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内容(以一学期为例)

授课人:两位化学教师合作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50名学生

课时数:16课时(每次课2课时,共8次,安排于周五下午的3、4两节课)

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讲纸上层析的原理与实验

第二讲关于含碘食盐日常保存的研究

第三讲84消毒液最佳漂白效果条件的探究

第四讲校园垃圾的最优化处理

第五讲水果电池电量影响因素的探究

第六讲肥皂的去污原理与制作

第七讲不同饮料中Vc含量的测定

第八讲食品添加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评价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而不追求统一的结果。活动表现评价是其中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辩论、小型调查等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

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侧重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如,书面评价,包括实验报告中探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论的讨论,学生将自己对所学课程的感悟、所做实验的改进方案等写成的小论文等等;表现评价,包括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实验探究的参与度,以及组内成员合作的默契程度等等。

五、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反思

1.教师的教学热情与专业水平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至关重要

任何一门课程的成功实施都需要教师极大的热情,投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研究和对学生的研究。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每一次的研究任务,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各种可能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用到的仪器与药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一次课,往往需要花费一周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尝试各种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某些疑难问题需要与同行讨论或查阅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能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校本课程的讲堂上,教师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要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不仅需要极大的热情,更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2.学生的热情与投入是校本课程持续发展的动力

实验是化学中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而中学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具想象力的时期。因此,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原理进行研究,是一种有趣也有效的方式。然而,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只是喜欢看实验,而不愿参与实验操作;有的学生只是急于完成实验报告,而不关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为了动员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校本课程“生活化学实验站”的学习中来,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与乐趣,还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堂管理等多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如,可以由学生来选定感兴趣的课题内容;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课程形式,例如参观大学实验室、环保检疫机构、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等;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学生的热情与投入。

[1]刘健.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3,(3):98-102

[2]赵晶波.新课程视野下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12,(6):167-168.

[3]邵虹.《化学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406-407

[4]李莉.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5):89-91

[5]朱安安.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7):15-16

1008-0546(2013)11-0056-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21

猜你喜欢
实验站校本化学
我国“海底实验站”将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蒸发实验站“迁”建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