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3-05-27 09:47刘君翟金环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刘君 翟金环

[摘要]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使学生的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应做到有效确定教学目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有效运用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而,在这热闹喧哗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者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因此,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设计中,既要重“知识”,也要重“技能”;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而且,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习题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地、科学地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教学价值。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其有效性是可以分析和评判的,而在一般层面上概括,则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又是抽象的、相对的和发展的。综观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发展历程,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到“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学习”,再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过程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显现和提升。《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我们的课堂很有必要追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一过程应具有情境性,组织有序性,参与性和实质性。创设过程的情境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动地去参与,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过程组织的有序性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智慧,科学机智地进行调控。精美的过程预设,需要组织的有序,才能珠联璧合,真正发挥过程的最大有效性。过程的参与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因此,教学过程还必须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参与程度深入,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使思维深化,感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过程的参与程度在显现层面上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过程情境创设和有效性的过程组织。

四、教学评价的有效运用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应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作者单位:1.辽宁省辽阳市甜水乡中心小学,2.辽宁省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