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及其生态保护对策初探

2013-06-06 10:44陈保平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天湖池州市池州

陈保平

(池州学院 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及其生态保护对策初探

陈保平

(池州学院 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市沿江湿地作为我国长江下游淡水湿地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和生态价值较高等特征。本文以池州市沿江地区的升金湖、平天湖与十八索等自然湿地为案例,通过依据案例区湿地利用方面的调查数据,首先阐述池州市沿江湿地的分布概况、资源赋存与利用保护现状,其次分析该市沿江湿地利用保护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了该市沿江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生态保护的主要对策和建议。着重指出:(1)适当开展退田还湖,改变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2)积极治理湿地周边的水土流失,修复沿江湿地的自然生态面貌;(3)严格立法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4)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

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池州市

1 池州市沿江湿地分布概况

池州市沿江湿地位于皖江南岸,邻接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主要水源来自长江的地表径流以及雨水的补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600mm,年均蒸发量757.5mm,年平均气温15.7-16.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2100h。主要湿地类型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等类型,有升金湖湿地、平天湖湿地、十八索湿地以及秋浦河湿地等(表1)。其中,升金湖湿地是国家级以保护白鹤等水禽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2]。

表1 池州市主要沿江湿地分布现状及其保护区类型

(1)升金湖湿地作为安徽省第一个以水禽为主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它濒临长江南岸,位于东至县与贵池区的交界处,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16°55′至117°15′,北纬30°5′至30° 30′。全湖分布总面积约为33300hm2,沿湖东至县境内包括大渡口镇、胜利镇、东流镇、张溪镇、唐田镇和牛头山镇等6个乡镇。升金湖湿地湖岸曲折,地形比较平坦,西北为平原,东南为低山丘陵,湖床平均海拔11m,湖周平均海拔25m。1986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保护区[4]。

(2)平天湖湿地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城区的东侧,临近池州市皖江城市带经济开发区及教育园区,湿地总面积约为2083hm2。该湿地公园区域内有齐山风景区、包家山森林公园、平天湖及周边丘陵,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因与贵池城区和教育园区两大人口集中地相邻,又因其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绝佳胜地[5]。

(3)贵池区十八索湿地属于安徽省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贵池沿江平原区,临近江口、梅龙、观前、茅坦四个乡镇,分布总面积约为7500 hm2,其中核心区分布面积约为2500 hm2,缓冲区约为1650 hm2,试验区约为3350 hm2。它发源于九华山的九华河、青通河,区域内湿地主要有“三湖三圩”,即十八索湖、西岔湖、查村湖,双丰圩、跃进圩、庆丰圩及其周边农田和沟地[6]。

(4)秋浦河湿地位于祁门县、石台县与贵池区交界处。东邻白洋河流域,西接黄湓河流域,南依祁门山脉,北滨长江。发源于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的仙寓山北麓。流经石台县的珂田、占大(叶村)、大演至香口村,右纳梅溪河(又称红凌河)来水,汇合口以下始称秋浦河。该河流的流域面积约为2235 km2,河道全长149 km,河面分布总面积约为960 hm2,河床质大多为岩砾和淤砂,河漫滩为细沙及淤泥。

2 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利用现状

2.1 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赋存现状

池州市作为典型的长江沿岸城市,拥有众多的湿地类型,主要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在池州市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中,拥有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等。

由于升金湖地区降雨量比较充沛,地表径流非常丰富,湖水的主要水源来自于地表径流和东南方的张溪河、东北方的塘田河,丰水期湖面最高水位达17.03m,湖面面积达14000hm2,蓄水量达8.3亿m3。枯水期水面面积达3400hm2。湖区四周植被良好,水质优良,无工业污染,湖区环境适宜多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升金湖原名深泥湖、黄湓湖,水产、水禽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素有“日产升金”之说[7]。因其具有较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优良的水质环境,升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其中,水生植物84种,浮游植物22种,浮游动物1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84种,底栖动物23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鱼类62种,鸟类145种,兽类52种。水生植被覆盖率达80%,属于草本湿地植被与水域植被[8]。

升金湖的水位随着雨季的变化而变化,每年夏季长江汛期时,为长江蓄洪,减轻长江的行洪压力。秋冬季节时,升金湖的水位随着长江水位下降而下降,露出大片的浅水、泥滩、沼泽,从而成为水禽的优良的栖息地,湖中原有的浮游植物资源亦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每年到升金湖越冬的鸟类有10万余只,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水禽有3.6万只,小天鹅、雁类种群5.5万余只。这里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国内也是很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鹤湖”[8]。升金湖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而为养殖业提供了生产地,亦因其栖息的鹤群的壮观,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和专家来此观光和考察。它与池州市九华山、大王洞、牯牛降、杏花村等景区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池州市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

池州市平天湖湿地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上[5]。平天湖于城区东侧1km,流域面积约75平方公里,蓄水量约0.2亿立方米,汇水主要为东南向的三条小河及地表无序径流,出水由北向的泄洪沟进入秋浦河故道,属于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7]。湖中水生动植物丰富,因位置上接近城区,环境优美,给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也经常吸引临近铜陵、合肥的居民来此垂钓。池州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池州市人民政府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1800亩,水域面积约11平方公里。整个项目分为五大功能区,平天湖休闲广场和环湖景观路(带),水上训练基地及水上运动,游艇俱乐部及水上旅游,休闲文化商业街和生态度假山庄等项目,前已完成平天湖休闲广场和平天湖环湖景观路(带)建设;水上运动及部份旅游项目已对外开放。已开工建设生态度假区一期“水云涧山庄”,整体项目计划三年完成。届时,平天湖将成为安徽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十八索湿地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物资源方面(表2)。

表2 池州市十八索湿地主要生物种类分布情况

2.2 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池州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该市境内沿江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早在2003年,就编制申报“升金湖生态科考旅游区”等生态建设项目,并列入安徽省 “861”行动计划。这是当年入围安徽省“861”行动计划7个项目中唯一的非工业项目,目的是在保护沿江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对升金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升金湖生态环境,带动沿湖农民和渔民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更好地对升金湖湿地资源进行保护。至目前,整合多方资源,现已完成楼阁至五丰段的24.3公里湖区柏油路及升金湖观光大桥工程,兴建了杨娥头观湖亭、联合观鸟台、观鸟步道等旅游观光考察设施。升金湖湿地生态科普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沿湖堤坝加固、退耕还林、生态环保等各项基础工程逐年稳步推进中。2011年,池州为进一步加大湖区湿地及鸟类的保护力度,按照“保护优先,自然增殖”原则,对上湖实施生态修复性养殖。禁止对湖区投放鱼蟹苗、饵料和化肥,减少人为破坏水质环境的行为,实现湖区的自然增殖,优化水质环境。为增加水生动、植物数量,补充鸟类食物的不足,积极开展种草移螺活动。这些措施都对升金湖保护起到了阶段性作用,使得升金湖鸟类保护状况一直优于其他同类质资源地区。

3 池州市沿江湿地利用保护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量围湖造田和盲目沿湖修路,致使湿地生态环境遭受破环

由于池州市沿江湿地周边地区,属于我国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鱼米之乡,这里人口过于集中,因人类活动频繁造成的影响较大,加上沿江湿地利用方式不够合理,致使生物多样性遭受破环。池州市沿江湿地的渔业生产多为粗放型渔业生产,大量鱼类以及其他水禽类的养殖,占据了部分湖面,并消耗掉湖内的浮游生物,影响了湖区原有来此过冬的野生水禽的生活环境,迫使其转移栖息觅食地。近年来,养殖渔业的渔圩多数水被排干后,转为农田。转为农田后,湿地的水生环境变迁,造成原有湿地生物无法生存,致使湿地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到比较严重的破环[9]。

3.2 湿地周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造成湿地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沿江湿地湖区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比较粗放,湖泊湿地周围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湖底不断淤高,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大削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降低了湿地的经济价值。作为长江流域的泄洪区域,随着夏季雨季的来临会帮助长江干流缓解分洪压力。近20年来,池州市的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全面的发展,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围湖造田、围湖修路等行为虽然获得了大量耕地和道路通畅,但使得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破坏了湿地环境的整体性。河道变窄、湖面变小造成了蓄洪、泄洪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频繁。如升金湖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湖区面积减小到13300hm2,从而造成水禽栖息地大幅萎缩。而多年的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对湖区的生态功能造成重大破坏。夏季洪水泛滥,泥沙冲入湖内后掩盖湖滩地;冬季降雨减少导致湖滩干旱、土壤板结[10]。

3.3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血吸虫病等疫情持续不断

随着池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如现代农业生产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通过地表径流排入水体;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以及大量的饵料的使用造成剩余;低水平的工业生产产生的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在航运、旅游等水上活动产生的一些污染物等,造成了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芦苇、水草等都是天然的净化器。然而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严重影响了湿地的自净系统,从而造成营养物质的大量过剩,最终造成富营养化。

由于池州市沿江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曾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池州市平天湖曾经就有“血吸虫窝”之称。然而区域内的湖泊湿地牵涉到水产、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权属利益又各不相同,相互间的沟通也较少,导致湖泊湿地的管理权属分离,监管不利,从而加剧了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3.4 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湿地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致使湿地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就平天湖来说,该湖区西邻贵池城区,东濒池州市教育园区,北接池州市经济开发区。这三个区域是池州市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经济也相对发达,近年来,这三个区域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农业生产的污水排放量都会明显增加。

平天湖湿地的旅游开发项目是池州市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旅游度假村扩建、五星级酒店以及沿岸的环湖公路、水上娱乐设施等建设活动等均对平天湖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水上娱乐项目产生的垃圾、油类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湖水中;度假村以及酒店的生活污水和各种垃圾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滞留在湖区内;第三,湖区道路和游乐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水流状态,破坏了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也降低了被隔离开的小湖汊的水体自净能力。

4 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生态保护的对策

4.1 适当开展退田还湖,改变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池州市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沿江经济示范区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示范区。原本粗放的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方式对池州市沿江湿地生态环境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可依托沿江湿地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同时,利用国家政策和契机建立生态型的工业和农业体系,合理发展湿地特色产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协调湿地周边地区的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11]。

4.2 积极治理湿地周边的水土流失,修复沿江湿地的自然生态面貌

鉴于湿地退化和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超出了湿地的承受能力,其内在实质是湿地系统结构的紊乱和湿地功能的减弱和破环,它的外在表现则是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或丧失以及自然现象的衰退。因此,应积极治理湿地周边的水土流失,修复沿江湿地的自然生态面貌,必须消除不必要的人为干扰,从而尽量再现一个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使其与环境背景保持完整的统一性。在水生植被退化较严重的地段人工补植水草,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肥力;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要求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相统一,因此,在充分考虑其生态合理性的同时,还应以保护利用、适度开发、公众参与等要求,进行适地适量的整体统筹规划[12]。

4.3 严格立法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严格立法保护湿地非常重要。目前国内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建立湿地的补偿机制,针对池州市来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湿地补偿机制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不能因为城市建设随意开发利用湿地。建议对湿地建设要有统盘考虑,特别是要严禁围湖造田、围湖修路;明确哪些是重要湿地,对每个湿地的保护目标、定位要明确,并重在坚持实施。还要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除了政府投资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私营企业融资。此外,要疏通、加深、加宽淤塞的湖滩河道;在湿地周边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于已经被开挖的山体实施修补,尽量恢复沿江湿地原来生态面貌,全面实施水土保持工程[13]。

4.4 建立健全有效的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

由于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有效保护湿地、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也是湿地资源深入全面开发的重要保障条件。加快制订湿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管理条例和法规政策是当务之急,保证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有法可依,同时,要形成多部门有效的合作管理协调机制。成立专业的湿地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对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动态的科学依据。在对池州沿江湿地研究的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的相关湿地保护研究组织的交流、合作。将成功的湿地开发保护案例和池州市沿江湿地的地域特征相结合,制定符合池州市沿江湿地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方针。

5 结语

池州市沿江湿地资源的利用保护作为该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湿地生态建设以改善湿地现状环境为目标,通过湿地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项目的开发和生态产品的设计为目标以提高湿地的生态效益;推广生态旅游,开展水上娱乐项目、休闲垂钓、外景摄影摄像等娱乐项目;在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维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对策和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湿地结构与环境,从而促进池州市沿江湿地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以全面实现其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朱同林,张光生.安徽省沿江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00-302.

[2]李恕宏.池州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2,16(03):47-49.

[3]胡维华.升金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 1999,13(3):34-36.

[4]宋金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方案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2008,28(1):61-64.

[5]姚飞,胡孔虎.平天湖水质污染状况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8,5(28):139-140.

[6]胡徐文.试论十八索保护区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19(3):79-80.

[7]陆志敏,刘浏.升金湖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24(6):80-83.

[8]刘政源.升金湖保护区湿地资源与保护对策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3,17(3):29-33.

[9]胡文海,俞贵庆,等.升金湖湿地生态环境及其保护[J].国土与自然研究,2004,25(4):70-71.

[10]顾长明,何山春,等.安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3):323-328.

[11]程元启,何山春,等.升金湖湿地资源与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90-94.

[12]张乐勤.升金湖湿地人为干扰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报,2010,19(5):46-49.

[13]刘晓嫣,李轶伦.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9,25(8):75-78.

[责任编辑:余义兵]

X37

A

1674-1104(2013)06-0081-04

2013-11-01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2020503010);池州学院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1ZRZ02)。

陈保平(1963-),男,安徽桐城人,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天湖池州市池州
不要坐享其成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爱上五指山天湖
私人定制的主场 佛山天湖郦都时尚欧式私人影院
平天湖,禅意的水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爱是什么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