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肠液温度对肠黏膜的影响

2013-08-07 09:36李月明范佩玲陶品月梁露颖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年2期
关键词:肠腔灌肠直肠

李月明 范佩玲 陶品月 梁露颖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广西南宁 530021)

清洁灌肠即通过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按传统的护理学教材,通常灌肠液温度为39~41℃[1],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采用39~41℃灌肠液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热感,并且肠镜检查时发现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肠黏膜红肿、渗出(排除疾病因素)。我们通过采用不同的灌肠液温度(39~41℃、37.0~37.5℃、35~36℃)灌肠,比较灌肠后患者自觉症状、灌肠并发症、肠道清洁度及肠黏膜损伤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到急诊科就诊需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急性消化道出血、急腹症除外)18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60例,肠镜检查前需行清洁灌肠。A组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2~76岁,平均48±13岁;B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4~72岁,平均46±15岁;C组60例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1岁,平均45±11岁;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灌肠液温度灌肠,A组患者灌肠液温度为39~41℃,B组灌肠液温度为37.0~37.5℃,C组灌肠液温度为35~36℃,3组灌肠溶液均为:蓖麻油 +开塞露+0.9%生理盐水(根据患者情况生理盐水量为1000~1500mL),均采用一次性灌肠袋,带灌肠用导管,3组患者均固定由指定的2名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实施相同流程的清洁灌肠操作。记录患者灌肠中的反应,有无出现灌肠并发症,灌肠后,行肠镜检查,记录电子肠镜观察下3组患者的肠黏膜有无损伤、灌肠效果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灌肠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灌肠并发症、肠道清洁度及肠黏膜损伤情况。

1.4 效果评价 主要疗效指标为整体肠道准备质量、肠黏膜有无损伤及灌肠反应。前者按以下标准评价[2]。Ⅰ级:无固体排泄物,视野清晰,可见少量清澈液体;Ⅱ级:无固体排泄物,有少量残渣,但视野清晰,不妨碍观察;Ⅲ级:有粪便和污浊液体出现,但经过冲洗之后还能进行满意观察;Ⅳ级:有粪便残留,妨碍检查或被迫终止检查。评价结果Ⅰ级定为显效,Ⅱ级定为有效,Ⅲ级和Ⅳ级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才用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LSD和SNK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结果

1.6.1 患者灌肠反应 C组患者灌肠时出现烧灼感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6.2 肠道准备质量 A 组显效率28.33%(17/60),B 组显效率26.67% (16/60),C 组显效率30.00%(1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有效率66.67%(40/60),B 组有效率70%(42/60),C组有效率66.67%(4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6.3 肠道损伤情况 C组患者肠道损伤例数明显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3组患者灌肠反应比较

表2 3组患者损伤情况比较

2 讨 论

高质量的清洁灌肠可为肠镜检查提供清晰的视野,使检查更为顺利,从而缩短检查和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诊断准确性,而在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同时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灌肠不适感和减少对肠黏膜的损伤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核心所在。

本研究中,A组患者按传统的护理学教材,清洁灌肠时灌肠液温度为39~41℃,有不同程度的烧灼感,烧灼感发生率为75%,肠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86.67%,B组患者灌肠液温度37.0~37.5℃,为直肠的温度,清洁灌肠时,烧灼感和肠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与A组略有下降但还是很高,分别为35%和51.67%。而C组患者灌肠液温度较直肠温度稍低,清洁灌肠时烧灼感及肠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为8.3%和1.67%,这说明清洁灌肠时灌肠液温度越高,患者的自觉症状越明显,对肠黏膜的损伤越严重。这可能与清洁灌肠需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有关,因为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时,肠腔内压力高,对肠黏膜连续的伤害,导致肠黏膜水肿、渗出、甚至糜烂,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并且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肠腔温度应激性增高,清洁灌肠时,肠腔温度高于一般的肠腔温度(37.0~37.5℃),若灌肠液温度比直肠温度高,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肠黏膜渗透性更强,将会加重肠黏膜的水肿和糜烂。且清洁灌肠不同于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时灌肠液温度稍高,一般而言,药温应保持在37~39℃[3],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肠壁,使血管扩张而促进药物的吸收,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保留灌肠只是灌肠一次,不需要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肠腔压力不高,对肠黏膜不存在损伤,故应根据灌肠的类型不同采取合适的灌肠液温度,而并非所有的灌肠都采用39~41℃的温度灌肠,

本研究发现,采用C组灌肠液温度灌肠,患者的灌肠反应和肠黏膜损伤均低于其他两组,且灌肠的质量与其他两组一样,应采用该温度的灌肠液灌肠,在充分做好肠道准备的同时又可以有效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因此,清洁灌肠时,推荐采用稍低于直肠温度的灌肠液温度灌肠,即35~36℃。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6-237.

[2] 秦丽君,张新军,丁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9:635-636.

[3] 郑伟琴,颜景颖,杨向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1-294.

猜你喜欢
肠腔灌肠直肠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