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以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为例

2013-08-15 00:54卢景昆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卢景昆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农民工主体的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具有“三高一低”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而且普遍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倾向。而实现创业梦想离不开有效的创业教育,为此,有必要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一、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含义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经商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具有农村户籍的人口。这一代人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成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是现今农民工的主流。他们要么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要么打工之前自幼随打工的父母而成长于城市。不同的成长经历导致其与第一代农民工在追求目标、工作期望、城市认同感、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1]。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把创业教育称为继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护照”。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创业意识和态度,拓展创业素质,以及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使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有关创业的知识并具有从事创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能够自主创办企业。把创业教育引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对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对重庆市部分微型企业创业培训机构和重庆市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笔者曾对参加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的我市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就“最想通过创业教育,获得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尚处于培育创业意识、有创业意向和有具体创业项目或者拟从个体工商户转为微型企业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此问题分别有了不同的回答。而目前我市的创业教育却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不仅创业教育都是从培育创业意识开始,而且创业教育的内容也都是由必要的、基础的创业知识和对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的解读两部分构成。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已成为导致目前创业教育实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创设出满足不同行业、处于创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培训内容,已成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实效性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创业培训教师在创业教育中居主导地位,起主导性作用,是否拥有一支具有扎实的创业理论、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和熟悉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效果的优劣。目前我市从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在创业培训中往往采用照本宣科单向灌输的形式,向培训学员传授由概念到概念、由理论到理论的有关创业的知识。由于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这种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业知识的教育,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获得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其创业能力。因此,如何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探寻有助于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今后创业教育亟待加强和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系列帮扶政策的渠道不畅

为了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重庆市政府自2010年9月6日起,在全国范围类率先出台了“1+3+3”系列政策帮扶“九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1]。“1+3+3”中的“1+3”是为了解决创业者的注册资本金和创业启动资金问题,推出了创业者“自己出一点”加上“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和金融机构贷一点”的帮扶政策,“1+3+3”中的后一个“3”是为了解决企业存活率和成长率问题,推出的搭建“微型企业培训平台、龙头企业对接平台、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平台”(简称“三个平台”)。其中,“微型企业培训平台”是为了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促使其成功创业,要求“九类人群”在创业前,需要到重庆市微企办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认定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参加为期5天的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取得营业执照,才能享受相关的财政、税收、融资担保等政策的扶持。而“龙头企业对接平台、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平台”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项目整体产业结构档次较低、产业拓展能力不强的现状,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设定的依托龙头企业的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先前职业经历,鼓励其发展产业配套业,如汽车修配、美容美发、餐饮、包装等服务业,以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聚集地和孵化地。上述帮扶政策,不仅增强了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创业后企业的存活率和成长率。但笔者调查却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创业意愿最强烈的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返乡农民工,他们本可以“九类人群”中“返乡农民工”的身份参加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并享受相关的帮扶政策,但由于政府宣传推广相关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而且宣传推广活动的力度不足,使得部分欲创业的重庆籍返乡农民工对上述帮扶政策和措施知之甚少,即使对上述帮扶政策和措施略有知晓,对如何获得这些帮扶政策的帮扶也不甚了解。因此,在我市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中,如何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信息的方式和特点,把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帮扶政策宣讲到位,也是今后加强和改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实施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的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具体培训机构的积极探索。具体而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实效性,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按照“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设置教学内容

为了提升创业培训的实效性,培训机构应事先通过问卷、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预先向前来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展开培训需求调查。在对参培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和已有的文化程度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以参培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创业中最困惑最棘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着力点,形成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具体而言,由于处于创业不同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培训需求不同,因此,对于处于培育创业意识、有创业意向和有具体创业项目或者拟从个体工商户转为微型企业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内容上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对于尚处于培育创业意识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目标是让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系统的短期创业培训,不仅激发其创业热情,而且使其具有创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培训的具体内容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介绍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二是详细讲授创业过程理论,三是向创业者系统讲授创业所必需的商业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创业成功与否除了具备上述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外,能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又具有发展性的创业项目至关重要。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大多是异地创业,加之社会身份和经济地位的制约,使其不可能拥有丰富的社交网络,更缺乏识别和利用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捕捉创业机会的能力。因此,对于有创业意向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加大对国家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的解读力度,结合创业成功的案例剖析创业者应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市场发展趋势和政策的扶持找准一个既适合自己又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对于有具体创业项目或者拟从个体工商户转为微型企业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应根据其所从事的行业,分门别类地进行有关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此外,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应设置诸如“一对一”的创业导师服务等相关后续指导跟踪服务,及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诸如信贷、税收、管理、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难题。

(二)采用多样、多元的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也需要改进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在创业教育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自由交流、沟通互动的教学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创业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而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创业知识,就要求其不仅具有深厚的有关创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为此,一方面从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苦练内功;另一方面,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培训机构应坚持用养相结合的原则,不仅适时组织必要的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使培训和外出考察真正落到实处,还应鼓励教师多渠道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和联合攻关,使教师在服务地方、企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践中,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长见识,拓宽育人思路。此外,在创业培训中,还应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人士现身说法,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也要聘请工商、财政、税收、银行、法律等熟悉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帮扶政策的管理人员担任创业教师,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拓宽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系列帮扶政策的渠道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系列帮扶政策的渠道单一,其中报刊与熟人介绍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帮扶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了使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系列帮扶政策更好更快地传递给新生代农民工,一是可以将帮扶政策信息通过媒体,例如电视、电台、互联网、报纸、杂志、宣传资料等向外发布;二是政府还可到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居住的社区、工作的企业或繁华街道、菜市、车站等地方举行包括创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咨询会,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把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系列帮扶政策印成册,并定期向新生代农民工发放,使新生代农民工及时了解各类信息;三是打造专业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信息网站,不仅发布包括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种信息,还可宣讲国家和重庆市政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系列帮扶政策。

(四)全面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培训质量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生命。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过程中,微企办、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应会同培训机构对培训进行过程性评估,并用评估所获得信息及时调整、改进培训活动。

培训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为此,应针对学员专门设计“创业培训效果反馈表”,从培训与成功创业的相关性、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者对培训的准备、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培训方法、培训学习的氛围、培训时间的长度、场地的安排、学习收获、培训感受和印象、培训效果与培训期望的达成度,以及培训的不足和建议等多个维度,对培训学员进行现场问卷评估调查,及时了解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及时地了解学员需求、专家授课情况和培训质量,微企办、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和执行坚持不定期随堂听课的制度,从第三方的角度及时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学员的培训情况。此外,每位教师授课后,也要填写包括“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培训单位的管理情况”等的“创业培训专家授课效果反馈表”等,以便培训机构从专家的角度及时了解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在全方位地评估调查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培训机构要据此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动态优化,从而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1]黄波: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简明读本[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35.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