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2013-08-15 00:54陈润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义学歧义指代

陈润生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语言歧义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在汉语语义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语义学是一门高深而又程度复杂的学科,同一句话在不同情境下所产生的语言效果是不同的,当交流双方对同一种语言现象产生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释义时,歧义便产生了.歧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人们的沟通障碍,在正式场合中带给人们无限麻烦,给人们造成众多不便,因此必须重视语义学中歧义的现象,避免应用错误.

1 语义歧义概述

语义学是一门学科专用术语,其交融汇织于各个学科之中,包罗了语言学的众多分支,对各门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过来又被深深的影响着.

当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了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意义时,这种形式便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含义,使其在结构上从而出现层次.

汉语学中的语言歧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语法上的语言歧义、语音上的歧义以及语用歧义,语用歧义体现在言语的间接中,是在一定的背景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无论是上下文的行文关系、语言技巧以及词义、搭配关系中均应该重视语境以及逻辑方面的关系,避免非语言因素的干扰,避免语义歧义的产生.

2 汉语中语义产生歧义的原因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存在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是一种约定俗称自然产生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总结其原因,才能够找到避免歧义的策略.

2.1 汉语中的歧义分类

歧义分类的种类有很多,其不仅体现在音色方面,还体现在形与意上,造成了人们理解的不便.

2.1.1 语音歧义

(1)同音词可能会造成语音歧义,这是由于上下语句没有连接或者是出现断层的原因造成的.

例如:她的工作是管财物/财务(caiwu)的.

其中财务与财物二者读音相同,虽然都为名词,意义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由于没有上下文的连接,因此容易造成语音歧义.

(2)语音停顿也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说话的语速、停顿的重点不同,理解人对话语的理解也不相同.例如小明和小红正在吃一个西瓜,小明说:西瓜不大好吃.在这一句话中,就容易引起歧义,小红可以理解为西瓜虽然不大,但是好吃,也可以理解为西瓜不好吃.

(3)轻重音对语音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如果对一个词轻重音的读法不同,那么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比如在买东西时,老王说:“我买一个西瓜”.

如果重读“一个”,代表的是一个量词,确定只买一个.如果轻读“一个”,重音放在了西瓜上,那么“一个”便成为了约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避免产生歧义.

2.1.2 语法方面的歧义

(1)指代不明

老婆婆谁都不认识.

在这句话中,一种指代的是其他人,没有人认识这个老婆婆,不知道老婆婆从何而来,另一种指代的是老婆婆自己,老婆婆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认识任何一个人.

(2)结构关系造成的语义歧义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这句话的断句中,因为语义关系曾经产生过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第二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第三种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种语言结构由于标点符号位置的不同,产生了很大的语言歧义.

(3)所属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所属关系是愈发结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其体现在语句中,给人以不同的理解,却十分容易被人忽略.

例如:这是小白的画.

在例句中,“画”可以指是小白的画像,也可以指小白画的画,是小白的所有物,因此从这两个方面便可以看出这一个词汇因为从属关系所产生的歧义.

2.1.3 词汇方面的歧义

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中,多义字、异形字都是一种特色,然而应用不当,则容易造成语义上的歧义.

(1)一词多义

a.词性

这门没锁.

这个“锁”字就代表了两种含义,如果没有上下文联系,人们很难理解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是什么.“锁”如果代表的是名词,那么说明指代的是一种用于防盗的金属物品.“锁”如果是一个动词,那么指代的是没有关门的这种动作.

b.词义

在我国的文化中,有很多词汇代表着两种含义,容易让人理解错误.

例如杜鹃和粉丝二词,小红喜欢杜鹃.

在这一句话中,杜鹃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众所周知,杜鹃啼血、杜鹃花开指的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因此在此,如果没有上下文的关联,杜鹃既可以指鸟又可以指花,具有双重性内涵.在谈话中,如果没有深入谈话内容,可能往往因为这类词汇的存在而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粉丝是新兴起的一个词汇,其既可以指对明星推崇备至的“追星族”,又可以指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

因此,在这句话中“她有很多粉丝.”“她”的身份就是产生语义的疑点,她如果指代的是明星,那么粉丝便是fans的音译词汇,如果她指代的是普通家庭主妇,那么粉丝便是属于食物这类的词汇了.

(2)连词运用不当造成的歧义

她背着爸爸和妈妈去旅游.

这里面的“和”字运用不当,其既可以理解为旅游的是“她”“妈妈”两个人,也可以理解为她背着的是“爸爸”“妈妈”两个人.

语义歧义常常会让交谈对象难以理解,严重时会产生语言上的冲突.

2.2 受说话双方相互影响产生的语用歧义

由于交谈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根据听觉、视觉以及神经组织的相互影响,说话双方在语用歧义上存在的意义并不等值,因此只有当说话双方所处的经验世界相似时,二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才能够产生共鸣.

造成这一方面歧义的原因,多半与情境有关,说话人材料不明,一语双关以及不同程度上的省略都会造成语义不明的现象,因此,对于说话人的语言材料、肢体语言以及其他面部表情与动作无论在行文还是日常谈话中均应该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与笑话发生.

3 避免汉语中的语义歧义现象

语义歧义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其既能够在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引起反讽的意味以及别有深意的作用,也能够给表达者与理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面对语义歧义现象时,应该趋利避害,视情形而定.

3.1 进行句内调整

3.1.1 利用语音消除歧义

在语音中,人们会有轻重缓急,扬声与去声等不同的发音音调,正确进行发音,便可以避免语音上的歧义.

例如上文中,她的工作是管财物/财务(caiwu)的.

便可以通过上下文关联给予解释,强调“她”所在的是财务部门.

在停顿中也可以避免语义上的歧义.例如西瓜不大好吃.

便可以通过适当停顿进行歧义消除.西瓜不大/好吃.

3.1.2 利用语义消除歧义

歧义现象在语法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如果善于利用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便能够消除不当的歧义现象.

语义的转换既可以通过句式的转换,又可以通过语序的调整、词汇的添加进行语义歧义的消除.

例如这门没锁.

便可以通过添字方式进行修改:这门没锁了.或者是这门没锁上.

这样意义便清晰了起来,不会再让人一头雾水.

3.2 利用语境进行调整

3.2.1 利用上下文情境消除歧义

上下文的关联或者是上下情境的连接可以避免歧义现象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歧义现象都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只有置身于具体的客观的实际的情境中,才能够消除歧义现象.

例如在上文例子中所说的“杜鹃”问题,便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情境进行含义的表达.

上文:杜鹃啼血猿哀鸣,是一种多么凄婉悲凉的场景,望帝化身杜鹃啼血身亡,是怀着多么悲壮的情怀啊!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望帝以及杜鹃啼血的字眼,因此很容易便可以区分出下文小红说她喜欢杜鹃指的是一种鸟了,她喜欢的是杜鹃啼血的诗情画意,而不是杜鹃花.

3.2.2 利用情景语境消除歧义

身份的不同也容易造成语义上的理解.

例如我要去上课了.

在这个情景中,“我”指代的是学生还是老师呢?

如果对这一情景进行说明,便能够很好的走出理解误区了.

4 结语

汉语中的语义歧义是一种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其原因进行探究,总结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消除歧义,还是要靠理解人自身对情境的把握以及对话语的理解程度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歧义的影响,利用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取得最有效的应用效果.

[1]石慧.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J].魅力中国,2010,(34):103.

[2]陈怡.从语义学角度浅析汉语歧义[J].金田,2012,(1):162.

[3]李群.语义学视角下的汉语歧义现象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4):108~110.

[4]田子君.汉语语用歧义的成因分析[D].上海大学,2008.

[5]蒋伟平.语义学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歧义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3):196~197.

[6]黎文升.副词“都”的语义、语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7]朱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临时词义缩小与扩大的语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语义学歧义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eUCP条款歧义剖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