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学习积极性对策探讨*

2013-08-15 00:54梁贵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积极性

梁贵红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美国学者帕金斯于20世纪初所提出的职业指导理论,后经Rogers、Super、Arthur、Holland、Brigs等不断补充完善而成,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实践经验,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近年我国高校响应要求,努力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但起步晚,时间短,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目前还未成熟.从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看,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王正斌2012)、师资培训(杨智勇2011)、学生群体分析(何晶2011)、国外经验介绍(胡元聪2008)[2-5]等方面,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积极性重视不够,研究成果较少.从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请假缺课较多、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明显与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相适应.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因素

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其学习积极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随意请假、中途退场、缺课学生较多;作业抄袭网上和互抄严重,上课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现象普通.导致该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从高校及教师层面分析不利因素主要有:

(1)该课程建设系统性不强.由教育学原理可知,学习积极性会受到课程体系及内容安排影响,课程系统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相适应,二是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应有机统一.但从各高校该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看,系统性很不强:没有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从企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情况看,他们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该课程教学理念仍以“就业安置”为目的,认为该课程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设置的,衡量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直接标准是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这种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会导致“先就业,再频繁跳槽”,从而妨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其次,课程建设未能围绕提高就业能力进行系统开发.有研究者指出就业能力是一种由自信力、理解力、沟通力、协调力和说服力形成的合力.也有专家指出提高就业能力必须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方面入手.就业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合理培养过程,这正是国家要求高校开展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原因.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目前还停留在毕业班的择业指导上,忽略大学生的全程教育和辅导,结果是毕业生一边听着生涯规划课,一边抱着简历找工作.正因该课程建设系统性不强,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所以学习该课程积极性很不高.

(2)该课程授课形式单一,授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教育学原理指出,授课形式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对授课形式做出合理安排.目前,该课程一般作为公共课采取大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虽提高了教学效率,却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面很窄,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个性有效指导;教学内容以生涯规划理论、就业政策、求职技巧介绍为主,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模拟体验、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较少,使得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特别是与高校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劳动力市场供求实际状况联系不紧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存在单调、枯燥缺陷,加上授课时间经常安排在周末或晚上,影响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意义的认可和对教学内容的接收,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3)该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要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从目前我国高校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来看,还远没有实现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目标.首先从师资队伍构成来看,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基本以校、院两级学生工作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校行政干部为主,属于“半路出家”型,可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不是一支以该课程教学为职业的教师队伍.其次,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比较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和法规,但缺乏职业发展的相关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高校开发,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辅导经验.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在校园这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生活和成长,对职业分工和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授课内容侧重于机械理论知识,对素质拓展和求职面试技艺等专项训练难以胜任,学生觉得上课枯燥无味,提不起积极性.

2 提高大学生课程参与、学习积极性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该课程建设的系统性.首先要实现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发展等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效对接.教育部该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要将经济社会发展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作为该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具体内容.应突出时代发展趋势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其次要以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职业生涯理论发展特点来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大学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面临职业价值观确立、职业探讨与选择、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现理想就业的目标任务,其中心任务其实是提高就业能力.职业生涯理论探讨的中心问题也是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其发展阶段性明显体现为对就业能力开发与训练的关注.因此,高校可以将提高就业能力这一总目标分解为四个方面,开发出相应的四大课程内容模块,并逐年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大学一年级为职业生涯意识模块,主要内容为职业、专业、学习和生活模式等;二年级为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内容为自身素质、专业技能等;三年级为求职心理模块,主要内容为职业心理学、心理调适等,四年级为求职技能模块,主要内容为面试、沟通、演讲等.

(2)联系实际丰富课程授课形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战性很强,通过教学,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开设此课程的最终目的,此目标单靠纯理论的传授根本达不到.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但需要良好的知识积累,更需要通过实践将知识予以具体运用与检验.因此,教师在讲授此课程时,将职业生涯理论与就业能力培训紧密结合,既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精深,又体验到就业能力提升带来的快乐,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丰富授课形式:1)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分析职业发展成功案例,把枯涩抽象的理论讲清讲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实效性.教师在就业指导实践中会碰到各种鲜活实例,为案例库建立和不断更新提供了便利条件.2)举办职业发展系列讲座.把社会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请进校园,给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人才市场需求动态、面试技能等相关专题讲座.还可以将成功校友请回母校做经验介绍,让大学生分享校友成功经验,能有效激发其就业斗志.3)开展社会调查.如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毕业生素质能力需求状况”调查,让学生搜集与就业能力有关的信息数据,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要求.

(3)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首先应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工作具有跨专业、跨部门、实践性强的特点,作为辅导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政策法律、熟练掌握职业导航测评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从业标准,然后对辅导教师进行统一的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认定,不断提高辅导教师专业水准.其次要加强课程教学的基础研究.高校可在就业指导中心下成立相应的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教研室,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该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探索、开展专题研究、课题申报和职业资格认定等相关工作,夯实课程的理论研究基础.再次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职业化水平.师资队伍职业化包括三部分:一是职业发展课程专业教学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力量,负责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个性化的生涯、就业辅导;二是专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课程教学的组织协调力量,专门负责课程教学管理与服务,可由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分管领导组成;三是校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是课程教学的辅助力量,可利用他们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从社会需求角度为大学生提供最切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建议.

[1]施益华.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探析——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0,(8).

[2]王正斌,李春雷.《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2,(5/6).

[3]杨智勇,凌爱群,邢亮.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

[4]何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群体差异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5]胡元聪,黄晓梅.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革方向探析[J].人大复印资料,2008,(5).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积极性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家庭教养方式对西部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