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思考*

2013-08-15 00:54汤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考务教学管理管理系统

汤巍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在当今网络经济环境个人性操作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工具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也越来越渴求,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设计和研发一个既实用又有效率,还很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平台.

1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分析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将高职院校的各种相关信息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然后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制定管理流程.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班级、年级、和它们所涉及的课程以及教师和教室等都很多,如果只是利用人工管理,不仅效率低下,造成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另一个方面,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具有人流量很大、教务事务很繁琐等多项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很努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他们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却非常低.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总体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教学管理中各项事务性工作开发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势在必行.教学管理工作系统当前所具备的功能大致分成下面几个模块功能:

(1)学校公共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对系统登入功能的管理,在系统授权范围内,用户选择各自的用户名,输入密码后登入系统;对用户权限的设置和密码的更改.管理员在此可修改各个用户的密码.

(2)学生学籍管理模块:对学生学籍的转入、转出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对转入转出时间、缘由、来源和转向等做详细记录;对学生学籍内容作详细记录,比如说在校的学习情况、老师和辅导员的评价、学生的基本信息等详细记录及管理;对学生特殊情况作详细记录,比如说学生的是否在校、是否休学、注册信息、是否获得奖励、是否受到过处分等等信息的管理.这个模块中会涉及到比较的表格,所以会有很多格式转换的管理,表格呈现方式的管理等等.

(3)学校教学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或者不同的班级所制定的不同的教学计划,并对这些教学计划进行管理,比如说对教学计划进行输入、添加、删除、修改与查看等方面的操作管理.

(4)课务安排管理模块:一是基本信息管理:教师、教室、班级、课程等数据的录入、删除、修改、查询等.二是数据处理:对已录入的教学信息进行自动排课和手动辅助排课,避免出现教室、教师或学生的上课冲突等功能.三是数据输出:查询教师、班级、教室课程表,打印教师、班级、教室课程表等.

(5)考务安排管理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教师、教室、班级、考试安排、考试安排申请等数据的增、删、改、查;数据处理:自动编排、教师、教室、班级、考试安排、考试安排申请等数据的输入、编辑、修改、删除等功能.

(6)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块:对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就在于学校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栏目.实践教学的安排包括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务的安排、以及对其考务的安排,所以这个模块就需要结合课务安排模块和考务安排模块进行.

2 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成效和优势

从上述分析当中,我们注意到在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分析中,要求所有数据都存放在同一服务器的同一帐号中,通过严格的权限设置,使各使用者感觉是在各自独立的帐号中进行操作,但实际上都是在同一数据帐号中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了一本帐的管理模式.下面对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成效和优势体现进行分析:

(1)教学管理数据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体现了实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对数据进行远程、动态、实时处理,实现远程数据录入,查询,远程审批,远程查询等各种实时监管功能,实时动态地掌握教学管理中的最新明细数据和汇总数据.所有教学决策信息的结果直接从基础数据自动生成得来,而不是采用单机数据汇总等传统方式,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同时,根据数据分析还可以对教学决策结果进行明细追溯,及时发现操作流程运作过程中的问题.

(2)提高了业务处理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在教学管理数据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强了研究学校内部间的信息联系,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减少了人工的重复劳动,提高了效率,避免了错误,能够有效地对分散在各个业务环节的数据进行跟踪和管理,还可以随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查询,准确、有效地控制当前以及未来的教学管理的流程和方向.

(3)完成了教学基本信息的集中管理,并据此实现综合分析,满足管理决策,管理制度标准包括对各类表的详细说明,这些说明包括表的详细用处和详细用法,输出什么格式等,数据集成中心对教学数据的集中管理提供集中的数据查询和数据计算,以及数据输入和输出等的管理.

(4)集中管理课务以及考务等多项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各种课务安排以及各种考务安排等方面的集中管控模式.此外,对课务和考务的信息进行校验,对课务和考务安排的决策提供支持,有效的控制组织的课务和考务,优化课务和考务管理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对于课务和考务的决策分析是一种基于计划的管理方法,决策过程必须充分的考虑课务和考务之间的人性和特殊安排等.

3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一旦初步做成,需要经历选型与测试甚至培训与推广等环节才得以成熟使用.这个系统对排课与学生选课、学生学籍与考试等多项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会明显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大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1)促进了教学管理观念向信息化转变

对于教学管理从人工方式转变至计算机现代办公方式,关键是要改变教学管理的观念,往信息化方向转变与发展.可以说,任何一个体制之创新,或者任何一个制度之创新均是取决于人们观念之更新.因此,不断转变我国广大高职教育工作人员的思想与教育观念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尤为关键的任务.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之后,高职院校可以规定广大教职员工应该努力学习现代办公的方式,灵活掌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方法,这对于广大教职工教学管理观念逐渐向信息化不断转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建立了信息化基础上的教学管理制度

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也应该随着信息系统的要求给予做相应的修改.这样也会让高职教学工作逐渐减少随意性,也能督促教师可以自觉地依据教学管理的制度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高职学生也可以自觉地遵守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管理的制度,让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以及信息管理制度化.

(3)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运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之后,高职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与照片等许许多多的资料与数据之核查工作均是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完成的,显然会有效降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各种差错率和失误率,也减少了教务工作量,促进工作效率的大力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大环境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认真学会并灵活运用整个教学管理的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使了教学工作者熟练掌握利用信息化方式办公的同时,逐渐养成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工作与学习的习惯.

(4)方便了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在学校内部,抑或在学校外部都可以在计算机上登陆自己学校开设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比如课程安排、考试安排与学业成绩等,进行查询.这种查询是很方便的.此外,这种信息系统也方便教师与学生了解信息以及进行交流.

4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若干思考

(1)更新教学管理观念,转变教学管理职能

目前,虽然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在各高校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新兴事物的排斥,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多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是外聘至其他学校,这些管理人员虽然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管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持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在种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对相关学校的负责人进行思想的教育,让它们树立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观念,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全面发展.

(2)需要加大对教学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

在现在的很多高校中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由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开发和设计,对外流动的可能性很少,并且针对专门学校设计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校,而对于一些高职院校他们的资源可能会存在一定局限性,学校内部可能没办法自己研究和开发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管理系统.同时,在现代市场上也存在一些由国内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他们会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开发的方案售价绝对不会低.就算一些高职院校购买了合适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对教学系统的需求就不一样,这样就需要后期的修改或者重新购买新的适合他们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且在系统日常的使用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这些都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自己无法做到的,都需要软件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从这样方面考虑,一套教学管理系统的投入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

(3)要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有合适自己后期适合修改和维护的教学管理系统,最好是有属于自己的专业人才,这样既可以减少投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也可以减少后期维护和修改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教学管理人员是系统的操作者,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保证.在这样的要求和情况下,就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的人才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势必造成新管理人员无法很快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阻碍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

4 结语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可以改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手段与工作方式,给高职院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进一步缩短了教务事务的处理时间,进一步减少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差错率,有效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另外,高职教学的管理信息化一方面涉及到计算机等技术的变革,另一方面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教学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之革新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不断改革教学管理各种体制,才可以发挥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处理之自主性,才能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科学发展.

[1]宋荣.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图书馆,2007.

[2]姚桂霞,杨付超,王小丽.基于高校教室资源优化方案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9,(8).

[3]李彦鸿.全面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云南大学,2006.

[4]李玲.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薛天样.高等教育管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余梅芳.我国高校学院设置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杨伦琪.关于我国高校学院制管理过程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猜你喜欢
考务教学管理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研究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山东:《人事考试考务服务规范》发布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高校学院考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成人高校考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